传说

谷茬坪谷茬坪 不产谷米也不平

版次:012    作者:来源:    2023年01月03日

□谭岷江

重庆多山地,在农耕时代耕作十分不易,但也有极少数平地是主要产粮地,人们尊称其为“坪坝”。然而,在重庆东部的石柱土家山区,少数叫坪啊坝的地方,其实未必真是什么产粮地。

传说在明朝初年,南宾县衙被土匪攻占抢掠后,鉴于地少人稀,官府便将其降为南宾里,划归附近的丰都县管辖;丰都县便与南宋初年建立的石柱宣抚司属地犬牙交错。为此,四川行省奏请皇帝同意,决定重新划定石柱与丰都的区域。恰好此时有位丰都籍人士在省城衙门任师爷,又刚好主持区域划分,受父老乡亲委托,便徇私舞弊地挥舞毛笔,看到名字中有坪或坝的,便划归丰都县的南宾里,而把其他地方划给了石柱土司管辖。

诚然,这传说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位师爷可能真没想到,他这随随便便的一划,竟然划出了不少逸闻趣事。比如,原来的坡口乡有个叫谷茬坪的地方,虽然是块平地,却处于石头山顶,面积不过几亩,虽说能种水稻,但由于不耐干旱,收成并不好。不过师爷可不知道这些,看到谷茬两字,自然以为是盛产稻谷的谷米之乡,便将其爽快地划到丰都县。这不但苦了当地人,也害得丰都县收粮官白高兴了一场。

某年秋天,按照惯例,当地百姓必须到官府交纳皇粮,但附近都是石柱土司管辖,善良的谷茬坪人只好派两个代表,背着粮食徒步两百多里前往丰都,整整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县城。收粮官听说谷茬坪人主动前来交粮,十分高兴,但看到交上的粮食,便傻了:“乖乖,不是谷米之乡吗?怎么总共只有三五升啊?”谷茬坪人也不客气:“回大人的话,我们那地方居民三户,田地五亩,按规定只能交六七升,除去路上我们差夫吃的口粮,只能剩下这些。”收粮官当时就气得差点吐血了,无可奈何地挥挥手:“好了好了,你们也用不着这么年年辛苦奔波,今后三年来统一交一次就行。”这就在当地形成了两个歇后语:谷茬坪完粮——吃一半,交一半;谷茬坪完粮——三年等一回。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