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政府工作报告 浓浓烟火味人情味鲜活味

版次:004    作者:来源:    2023年01月14日

两江新区光环购物中心,光环商场烟火气重现。

礼嘉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体育公园

2022年12月13日,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与机械臂协同生产。

1月13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胡衡华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四个部分: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对202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这份2.6万余字的报告中,我们读到了全重庆人民的埋头苦干,读到了各级政府的踔厉奋发,读到了山清水秀、文化繁荣,读到了创新发展、整体提升,也读到了众多的热词和数据背后的烟火味、人情味、鲜活味。

提质提升提振消费需求

以烟火味成就重庆可餐秀色

“奋力抓好扩内需稳增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恢复回暖。”

“稳住大众消费,适时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稳定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

疫情三年,消费被压缩。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内需稳增长,重要的一环就是“放大消费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消费一词42次,种种努力,就是要让久违的繁盛烟火味再次回到我们城市。

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处长王顺辉

确保全市月月有活动、时时有促销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消费回暖增长,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具体举措,记者采访了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处长王顺辉。

全市将打出促消费“组合拳”

“全市将打出‘组合拳’,在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推动重点消费、浓厚消费氛围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王顺辉介绍,如将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快“两江四岸”整体提升和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寸滩国际新城,着力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知名商圈,提质发展商圈(步行街)、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联动四川共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挖掘江岸经济、云端经济等特色消费潜力,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我们还将围绕四季消费热点组织开展‘爱尚重庆·渝悦消费’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办好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不夜重庆生活节、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成渝双城消费节等特色消费活动。”王顺辉说。

多场特色促销活动将举行

据悉,全市各区县将发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通过消费券、满减、加赠等多元化促销手段,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

未来一个月,渝中区将集中开展解放碑国际消费节、新年欢乐购等数十场大型节庆会展,举办城市大型音乐Live秀、尚品空间品牌展等近百个特色活动;九龙坡区围绕惠享、美食等九个方面,开展“接二连三、向新而行”主题促销活动;江北区开展“双旦献礼”暖冬线下及汽车嘉年华促销活动;巴南区“爱尚重庆·巴实消费”、沙坪坝区“NICE兔MEET YOU”、南岸区“爱尚重庆·2023惠民迎新消费季”、渝北区迎新消费季暨“渝见广货”广安特色产品展销、两江新区“爱尚重庆·约会两江”等系列节庆促销活动将举行,充满趣味、年味、品位,干货满满,真心实意回馈消费者。

王顺辉表示,“我们将确保全市月月有活动、时时有促销,着力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潜力,抓住节日消费的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尽快掀起消费热潮,促进重庆商贸经济实现2023年开门红。”

培育高端消费要与重庆文化相融

消费回暖,将让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升腾,我们的都市再回繁荣。

高端消费必然要与文化相融合,这就离不开对文化市场的培育。比如现在的国际知名品牌,多以意大利、法国为主,它都有大量的文化基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要注重将本土文化与消费文化、审美文化结合,把巴渝特色文化要素融入到现代审美。

传统消费我们已经做到了一个瓶颈,客观来说,特色消费才更能体现高品质消费,而特色消费必然融入文化元素去驱动。

一旦这种多元消费市场培育成熟,将一改重庆现在虽是网红城市、但赚流量不赚钱的现状。

——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忠意

重庆在吃喝方面蕴藏很大潜力

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恢复回暖等内容,让人感触很深,给我们消费品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重庆是全国知名的美食之都,在“吃吃喝喝”方面蕴藏着很大的消费活力和潜力。如果能够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餐饮体验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带动相关产业迭代发展。

我们也呼吁更多的酒水饮料、零食小吃、餐饮商家一起互动起来,一起联动融合,把市民的消费热情彻底拉动起来。

——市人大代表、重庆江小白酒业公司董事长陶石泉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以人情味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坚持把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联合体。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重庆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儿童、养老、社区、救助等民政公共服务更优质、更均衡地惠及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关乎民生的关键词“民生”16次,“生活”18次,新一年将在一系列民政民生重点领域推动改革创新、先行示范。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

“让人民群众在人力社保服务中切切实实体会到民生的温度和民生的速度。”重庆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对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揽子民生实事,暖人心肺。

暖民生如何落实处?黎勇说,人社局将稳妥抓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落地实施,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优化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巩固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持续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惠企纾困举措;稳妥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全域促参保。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扩面提质”专项行动,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促进应参尽参;扎实推进参保“直通车”建设,持续优化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全面提待遇。持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和缴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群众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全程强监管。统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强化大数据比对和部门协作;健全“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开展基金管理提升和经办风险防控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持续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将布局一批区域性疾控中心,建设3—5个市级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和一批区县级防治中心,创建5—10家三级疾控机构,建立健全以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核心、区县级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方舱医院为补充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将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打造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疾病防治专科群,再建100个数字化接种门诊,推动疾控实验室检测项目平均增加20项以上。

将推动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推进公立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双向流动、交叉培训。

——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王卫

办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备上,幼儿园多措并举、科学保教,确保区域保教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在教育教学上,幼儿园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原则,创新学习和活动的载体,给老师们创造发展和提升的条件,创建展示的平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教师们扎根童心教育,安心从教。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长秦波

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加大和区县共建友好学校的平台共建。学校每间教室安装了西沃系统,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以实现不同地区,同在一个课堂的效果。如今已经分别和巫溪、垫江、石柱中益乡等区县乡村学校进行了共建,共同搭建云平台,共享云课堂,一起深度参与教研活动,共商、共研,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长李斌

创新创优创造搞好经济发展

以鲜活味造就重庆鲜明特色

一座城市的经济需要鲜活味,用创新带来鲜灵,以改革激发活力。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全力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奋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强调了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性。接下来,重庆还将建设多个创新中心,大力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

纵观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新”一词出现54次,“改革”一词出现39次,展示了本届政府创新发展、活跃经济的强大决心。

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

新重庆建设将推动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与创新话题,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敬教授。

关键词:GDP目标6%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

李敬认为,相比去年提的5.5%目标,6%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目标导向,与我市增长潜力相适应,有利于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重庆将更好把握经济质的有效提高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恢复呈现,经济活力、创造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新重庆建设必将推动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

关键词:科技创新

报告中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重庆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科技创新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李敬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力度。过去一年,重庆全力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一大批创新项目建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接下来几年,重庆将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承载区。重庆奋力抓好科技创新,将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和整体效能,可以诱导出巨量有效投资、产生大量新生需求。

关键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报告中提到了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大力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60%。

李敬认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重庆经济稳增长意义重大。目前重庆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9%,民营经济税收总量占比58%。实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于改变资源配置模式、稳经济主体、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推动技术创新驱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重庆还将启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实施汽车软件、生物医药等12个重大专项,一批科技成果将实现产业化。

制造业创新升级需要支持

近几年,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帮扶政策不少,但大都集中在中小微企业。重庆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他们面临的困难并不比中小企业少,在创新升级的关键阶段,能否跟中小微企业一样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这些零部件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购买一些关键设备,需要搞创新研发,那么政府是否可以出台关税减免的优惠政策,甚至给予一定的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升级。

——市政协委员、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刘一

建设成渝“产业大脑”

就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做优;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建设;三是成渝携手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鼓励两地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面向“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联合建设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建设成渝“产业大脑”,全面推进产业链协同。

——市政协委员、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院长张炎

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罗伟 杨野 陈军 杨新宇 李晟

图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