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二岩的传说

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1月16日

□张柏华

从石柱县桥头镇街上出发,沿沙子河(中益河)一路上行,左右两岸,秀美如画。不过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有着“蜀剑阁”之称的险隘要塞——大寨坎。

就在大寨坎的旁边,有一如大寨坎之险要且极其相像之地,名曰汪二岩。说起汪二岩名字的由来,在当地还有一个凄婉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大寨坎石岩上有个观音洞,它原本并无大名,更不叫观音洞,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洞,一次一个背盐汉子在这里突发疾病,头痛脑昏,四肢发凉……同行的人正焦急一筹莫展之时,突然走过来一位慈祥老人,他盘腿打坐,用拇指和食指紧掐背盐汉子的人中,口里还不住地默念着什么。不一会儿,背盐汉子疾病症状全无,康复完好,老人也倏地不见了踪影。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专门在此保佑过往的背盐汉子和行路人。从此,人们心怀感激,尊称这个山洞为“观音洞”,而且年年香火敬奉。有民间传唱口水诗为证:“后面一匹坡,前面一条河,有人敬香火,无僧念弥陀。”

观音洞旁边,有一个直径约二三厘米的圆孔,传说早年间,凡是从此路过的背盐汉子,若因路粮断缺,只需站立圆孔前,轻轻敲击出口三下,请求神仙赐粮,圆孔内即刻就会流出白花花的大米来,不过只够回家的路上食用,无有剩余。时间久了,凡此路过的行人,都说自己是背盐汉子,在此路粮断缺,请求神仙赐粮拯救,圆孔照样流出米来。

有个姓汪的商人知道此事后,认为发财的机会到了,便牵着一匹马,马背两边驮着两个大木桶,来到圆孔前,依法请求神仙赐粮,圆孔即刻流出米来,但一样只够回家的路上食用之需。汪姓商人嫌流出的米太少,便用铁棍伸进圆孔里使劲搅、用力掏,试图把圆孔弄大,以期出米更多。汪姓商人的贪婪和举动,触怒了神仙,当他正在用力掏米时,旁边的山上突然滚下巨石、泥土,将商人连马带桶打下岩去,坠入深涧,一并葬于巨石之下。从此,那岩上圆孔就再不出米了,旁边的山峰也比大寨坎矮了好多,恰似大寨坎的“弟弟”,汪二岩名字的由来也就由此传开了,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可贪得无厌。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第四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