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疫情未明显反弹 我国本轮疫情已接近尾声

版次:001    作者:来源:    2023年01月31日

在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最新一期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如此总结。

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较峰值下降九成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利用各省报告的监测数据,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目前我国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是否有新的变异株传入我国备受社会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还是以BA.5.2和BF.7为主要流行株,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陈操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开展新冠病毒的变异株监测工作,也为早期疫情流调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支撑,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春节假期期间,收到全国各省上报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421条,经过分析发现有11个进化分支,仍旧以BA.5.2和BF.7为主,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农村地区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农村地区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疫情上升情况。

针对包括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在内的“三区一岛”农村疫情防控薄弱环节,毛德智介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落实重点人群包保机制,摸清老、幼、病、残、孕五类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二是开展巡诊服务,推动各地配足乡村两级医疗人员,开展医务人员“上山下海”诊疗、送医送药上门;三是加强药品储备,推动各地在防疫药品和医疗设备分配时向“三区一岛”倾斜;四是做好转运转诊,督促指导各地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救护车。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平稳有序

“总的来看,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说。监测数据显示,自2022年12月21日以来,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和普通门诊、急诊诊疗人次总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目前正在平稳回落。2023年1月27日,基层机构普通门、急诊诊疗量为203.6万人次,与节前相比减少近三成。

据新华社、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