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何以狂飙!?

版次:007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01日

《狂飙》剧照

“你今天‘飙’了吗?”

“我的‘飙瘾’又犯了,求求快点更新。”

“不是在走亲访友的路上,就是在追《狂飙》的途中。”

近期,反黑题材电视剧《狂飙》在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热播,冲上几乎所有传播平台话题和流量的前列。据央视索福瑞数据,《狂飙》收视人群年龄分布均衡,可谓老少通吃。

为什么一档“传统”反黑题材的电视剧能够脱颖而出、刷屏霸榜?“飙瘾”又从何而来?

安欣的原型是他们……

热血、正直,坚守本心的刑警安欣一角色深入人心。主创团队介绍,安欣取材于多个真实原型,是万千英雄的缩影。

他才38岁 头发白了一大片

雷鸣(化名)是云南文山边境管理支队的一名缉毒民警,38岁的他却已是满头白发。同事和家人曾劝他染发,他却说:“头发都熬白了,还怕熬不过不法分子吗?”

2008年,雷鸣刚到文山边境戍边时还是一个黑发浓密的帅小伙。从2009年起,他正式参与缉毒办案,14年来累计参与办理各类案件10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9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89.06公斤。

他与持刀歹徒搏斗 警服被鲜血染红

2017年8月,浙江永康市公安局花街派出所民警应健达与持刀歹徒搏斗时,头部、颈部、手臂被砍十余刀,肩膀肌肉被割断,左手两根手筋被砍断,最长的伤口达20厘米。当时,他的警服被鲜血染红。应健达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也会豁出去!当警察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再苦再累,都不会放弃!”

抓捕嫌疑人 他被车碾压倒在血泊中

2022年12月,宁夏银川民警陈洋在执行任务时,疯狂的嫌疑人猛踩油门冲向他,陈洋当场被撞倒在地,头部被车辆后轮碾压致重伤,昏迷16天,经历3次开颅手术终于醒了。

从警7年,陈洋参与侦破案件2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挽回群众财产损失130余万元,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他常说,当警察是最适合他的职业,也是他最爱干、最有信心干好的工作。

排爆现场突然起火 他推开同事后被烧伤

2005年3月,山东济南,在一个集中销毁废旧炮弹、火炸药现场,一个老旧的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时任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长的张保国,一边奋力推开身边的同事,一边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只听见“轰”一声,人还没跑远,火药堆蹿起10米高的大火,瞬间将张保国包围,他一下子变成了“火人”。最终造成全身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造成七级伤残。

1 是什么在狂飙?

我们先来说说《狂飙》剧名背后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在狂飙?

有观众说是尺度在狂飙。相比于大多数传统扫黑题材影视剧主要将目光集聚在打黑英雄身上,《狂飙》一反惯有的叙事角度,大胆采用一正一邪双线叙事手法,毫不避讳地深入细致描绘黑社会老大的发家史,生动讲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市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故事。当黑社会老大不再只是刻板的“陪衬”,更能反映出扫黑除恶行动本身的不容易和任重道远。

也有观众说是正义在狂飙。像剧中的正义代表安欣警官,20年来,虽然在与黑恶势力的搏斗中早已遍体鳞伤、疲惫不堪,甚至众叛亲离、陷入绝望,但始终挺立在扫黑斗争的最前沿,哪怕成为京海的“孤勇者”也初心不改,那一声声对百姓的承诺和身有使命绝不退缩的责任担当,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人间正道。

更多人感慨是演技在狂飙。这一点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说是《狂飙》破壁出圈的关键原因之一。在这方面,《狂飙》最大的亮点要属演员张颂文,他饰演的“强哥”几乎承包了全剧一大半的流量话题。张颂文演得过于逼真,以至于许多弹幕齐刷刷呼吁“建议查查”,“不像演的,搞不好是真的有问题”。还有人在看了《狂飙》后,坦言自己得了“飙后综合征”,以至于出门看见小摊小贩,就隐约觉得是潜藏的黑社会老大。甚至有些剧迷发表评论:“‘强哥’演技好到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卖鱼强的鱼腥味,以及黑化后的古龙香水味。”

与张颂文演对手戏的张译,同样出彩。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不同“安欣”。从20多岁初出茅庐、热血涌动,到30多岁理想仍在、坚守使命,再到40多岁世故圆滑、向现实低头,每一个阶段的“安欣”,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人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此外,外部环境提供了出圈机会。近几年来,国内影视剧市场充斥着各色“小鲜肉”“小清新”,演技浮夸,却可以凭借人气和流量,担当大剧主演,粉丝不断刷榜、冲量,导致剧目评分畸高。狂热久了,市场需要回归理性;浮夸久了,观众自然呼唤演技。

2 为啥技高一筹?

为什么《狂飙》与普通扫黑题材影视剧相比技高一筹?除了“硬核”演员演技打底外,《狂飙》的厉害之处在于找准了叙述角度和呈现方式。

说起扫黑题材影视剧,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套固定脚本、一部预设剧情: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的政法干警乔装打扮、深入虎穴,顺藤摸瓜牵出了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在一番斗智斗勇后,成功将坏人送进大牢,皆大欢喜、圆满收场。

“黑恶势力是有原罪的,坏人从故事开始就是坏人。”普通扫黑影视剧与《狂飙》相比,输就输在过早地框死反派角色,脸谱化反派人物,把每个反派角色都塑造成不择手段、阴狠狡诈之辈。不仅如此,剧情中正邪两派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没有过渡,更没有所谓的“灰色地带”。

正义值得歌颂,但是邪恶同样需要客观剖析。黑社会不是从天而降,形成的过程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土壤。与普通扫黑影视剧相比,《狂飙》赢就赢在讲活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走向邪恶深渊,演变成黑社会老大的唏嘘故事。在《狂飙》中,正邪不是势不两立,而是会彼此相交,甚至互相转换的。

故事主人公高启强,原本是菜市场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鱼贩子。经历社会的毒打和现实的蹂躏,高启强

步履蹒跚从社会底层往上爬,从饱受欺负的守法公民,成为一手遮天、独霸一方的黑社会老大。

作家路遥曾在小说《人生》中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正义在左、邪恶在右,一念之差也许就是一生之遥。

当唐氏兄弟百般凌辱,砸坏自己辛苦攒钱买来的电视时,高启强选择了抗争搏斗;当街坊邻居听说市公安局副局长是他的靠山时,高启强选择了默不吭声、狐假虎威;当面对弟弟需要两万块钱开小灵通店的创业渴望时,高启强选择了铤而走险,成为打手,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

《狂飙》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正邪间的斗智斗勇,也是人心浮动和人性抉择。看《狂飙》的过程,就是观众跟着剧中角色,一次次作出抉择的过程。从老实本分的小鱼贩,到谎话连篇的古惑仔,再到罪恶滔天的犯罪分子,每次的选择都把剧中角色的命运推向新的位置。

3 为啥年轻人爱看?

当然,除了演技、剧情、尺度等表层元素外,《狂飙》之所以让观众停不下来,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性本身、职场生态以及社会现实,让人隔着屏幕感觉“既那么远,又这么近”。

故事发生的时间维度横跨2000年至2020年。20年飞速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伴随着问题,牵扯着改革,特别是围绕如何从中国式人情社会走向中国式法治社会的时代命题,剧中也有很好地承载、交代和体现。

有影评说,如果说高启强是人情社会的代表,那么安欣就是法治社会的代号,两个主角之间的冲突,事实上也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撞。笔者深以为然。办事靠关系、出门靠打点,在高启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则是安欣警官信奉的准则,在他的字典里,法律大于一切。当人情遇上法律,路在何方?如何实现法治?剧情引人深思。

说完了大的,再来说说小的。为什么这部剧这么多年轻人爱看?因为《狂飙》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职场生态。

正如导演所介绍的,主角安欣,名字意为“安心”,却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棱角鲜明、意气风发、耿直刚烈但缺少职场智慧,四处碰壁得罪人;李响是安欣的搭档,意为“理想”,却是个地道的现实主义者,谨小慎微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高启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他会抓住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源、人脉,并无限放大,不断给自己找机会。

《狂飙》剧中角色在飙戏的同时,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机会主义也在不断“狂飙”。高启强深谙人情社会,一有上岸机会就咬住不放,死里逃生;安欣一直被人情社会挤兑,坚守理想却被现实砸了个稀巴烂,最终一夜白头;李响为了替师傅报仇,扳倒背后恶势力,毅然选择铤而走险,明知自己没有好结局,却依然一步一步推着自己走向生命终点。

高启强的阴险毒辣、不择手段是一种人性,是沉沦的人性;安欣的沉稳坚韧、正直善良也是一种人性,是高贵的人性。就像有人说,只有看懂了高启强对人情世故的拿捏,才能明白安欣保持初心有多难,有多可贵。正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安欣”的忘我付出甚至是牺牲,这个社会才充满了祥和与安宁,我们才能安心地生活。据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