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真相与时间可以渐渐抚平逝者亲人心中的伤痛
版次:004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03日
胡鑫宇
发布会现场
自缢现场示意图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胡鑫宇系自缢身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江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公安厅指导组组长胡满松,上饶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指挥部副总指挥徐添翼,铅山县县委书记危岩,江西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技术处副处长、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指挥部技术支撑组副组长程坚,铅山县教体局局长陈珂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事件发生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体被发现。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1
尸体发现情况
1月28日12时25分许,铅山县公安局接到某粮库职工电话报警称,在粮库院内树林中发现一具缢吊尸体。接报后,公安机关迅速派员赶到现场勘查,发现死者衣着与2022年10月14日致远中学学生胡鑫宇失踪时衣着一致。随即商请检察机关派员监督,邀请家属代表及其委托律师全程见证。1月29日,公安机关经对死者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确定死者系胡鑫宇。
2
现场勘查情况
尸体发现地位于铅山县河口镇金鸡山区域的某粮库院内,粮库占地面积92亩,内有仓库、宿舍等建筑20栋,建筑物占地8000余平方米,四周用红石砌成围墙,高度约5米。围墙外侧平整,内侧形成阶梯状。
中心现场位于粮库院内北部洼地竹树杂林中,洼地高低落差约6.3米,竹树杂林呈不规则狭长条形,面积约9300平方米。
中心现场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围墙,紧靠围墙外有一渣土堆,渣土堆高度低于围墙约1.5米,渣土堆与围墙间有两棵树木,树木高于围墙。围墙内侧墙体上生长一棵向内斜生的树木,树干直径约11厘米,胡鑫宇尸体缢吊于该树树干凸起处,悬挂点距离地面4.5米,与围墙顶端垂直距离0.61米。
尸体上身穿黑白相间的连帽运动服,前后反穿,下身穿黑色运动长裤,双脚穿深色袜子。尸体颈部缢索由两根白色鞋带相接而成。尸体足尖自然下垂,距地面1.47米,尸体下方地面发现两只白色回力牌高帮帆布鞋,鞋上均无鞋带且落有较多枯叶。左鞋内侧鞋尖部、鞋底跟部粘有绿色苔藓,右鞋内侧鞋尖部有苔藓擦痕,鞋底部粘有大面积绿色苔藓。经检验鉴定,与围墙内侧生长的苔藓一致。
在靠近尸体头部的围墙内侧红石凸出部位,发现黑色录音笔一支。在中心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痕迹。
3
尸体检验情况
胡鑫宇尸体高度腐败,大部分皮肤皮革样化,头皮未见出血;全身骨骼完整,颅骨、脊椎及胸肋骨均未见骨折,部分牙齿因牙龈腐败脱落于现场,牙槽骨未见破损;胸腔、腹腔未见出血,各脏器在位无缺失,但均腐败,睾丸未见损伤;经毒物检验,胃组织和肝组织中均未检出常见的农药、鼠药、安眠镇静类成分。
缢索为活套,绕颈形成闭环,颈部残存皮肤皮革样化,可见条形索沟一条,索沟边缘软组织见出血,出血部位与死者缢吊体位相吻合,符合生前缢索压迫形成。
胃内空虚,推断死亡时间距末次餐后4小时以上;根据尸体腐败程度,结合当地环境及气候条件,胡鑫宇尸体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
4
对胡鑫宇心理刻画情况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随时随地在书本上记录自己情绪、想法的习惯。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5
录音笔检验鉴定情况
经公安部鉴定中心对录音笔内音频文件进行恢复,与胡鑫宇生前留存的语音进行声纹比对,结合调查情况,确定在现场提取封存的录音笔系胡鑫宇持有使用。通过对录音笔中的音频文件进行综合分析,录音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23时08分,胡鑫宇录制的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
官方回应四大疑问
自缢身亡的结论是如何认定的?
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胡满松表示,1月28日12时25分许,铅山县公安局接到某粮库职工电话报警称,在粮库院内树林中发现一具缢吊尸体。接报后公安机关迅速派员赶到现场勘查,发现死者衣着与2022年10月14日致远中学学生胡鑫宇失踪时衣着一致。1月29日,公安机关经对死者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确定死者系胡鑫宇。
尸检结果显示,胡鑫宇尸体全身骨骼完整,颅骨、脊椎及胸肋骨均未见骨折,胸腔、腹腔未见出血,各脏器在位无缺失。胃组织和肝组织中均未检出常见的农药、鼠药、安眠镇静类成分。颈部出血部位与死者缢吊体位相吻合,符合生前缢索压迫形成。根据尸体腐败程度,结合当地环境及气候条件,胡鑫宇尸体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
“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胡满松说。
铅山县委书记危岩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人文关怀,深入细致做好后续工作。
为何尸体100多天后才被发现?
危岩表示,接到胡鑫宇失踪的报警求助后,公安机关通过人像比对、调阅监控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追踪排查。与此同时,当地也组织发动了各级干部、护山守林员、志愿组织和广大群众,对胡鑫宇可能出现的区域展开了持续、不间断搜寻,但直到1月28日上午,仍然没有发现胡鑫宇。
“这反映了我们在搜寻工作中对部分重点区域,没有真正完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于社会的监督,我们诚恳接受。”危岩说。
现场勘查结果显示,尸体发现地位于铅山县河口镇金鸡山区域的某粮库院内。在靠近尸体头部的围墙内侧红石凸出部位,发现黑色录音笔一支。在中心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痕迹。
胡满松介绍,粮库占地面积92亩,内有仓库、宿舍等建筑20栋,建筑物占地8000余平方米,四周用红石砌成围墙,高度约5米。中心现场位于粮库院内北部洼地竹树杂林中,洼地高低落差约6.3米,竹树杂林呈不规则狭长条形,面积约9300平方米。
胡满松介绍,发现尸体的粮库所在位置与致远中学胡鑫宇宿舍直线距离226米,步行距离约400米。民警先后于2022年10月20日、21日,11月26日、27日开展四次搜寻,对粮库进行了走访,并对全部建筑物内部开展了搜寻,但胡鑫宇尸体缢吊地点位于院内约9300平方米树林区域内,未搜寻到位。其中,2022年11月27日,民警在完成该单位内东北侧废弃宿舍搜寻工作后,前往事发现场附近的树林洼地时,该区域植被茂密,未发现异常情况,就没有继续深入搜寻,而是要求该单位继续开展自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以上情况,说明我们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将举一反三,进一步改进工作。”
胡鑫宇生前最后有没有异常表现?
上饶市公安局副局长徐添翼介绍,2022年9月27日,胡鑫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其母反映胡鑫宇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10月1日凌晨,其母亲、哥哥专程从福州赶回予以安抚,10月4日二人离家返回福州。10月5日,胡鑫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其母亲未透露通话内容。10月10日至13日,胡鑫宇曾7次独自到宿舍楼三楼阳台,观望睢园及校外树林山岗方向。10月14日,胡鑫宇携带录音笔两次登上五楼阳台,有明显轻生意图。
徐添翼说,胡鑫宇在考入致远中学后逐渐出现适应困难,多次在书本、笔记本上写下了负面情绪的文字内容,如“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在社交软件中发布“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多次与同学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等。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录音笔里有什么内容?
通报显示,胡鑫宇于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23时08分录制的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通过综合分析,录音笔中的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
胡满松介绍,10月14日17时40分,胡鑫宇站在宿舍五楼阳台上试图跳楼,犹豫未决。录音显示,胡鑫宇有强烈的厌世情绪,表达了想轻生的念头。
“此次事件警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铅山县教体局局长陈柯说,下一步,将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建强心理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干预心理危机的能力;做好动态监测,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预警网络,提升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持续开展好人文关怀,特别要做好重点群体学生的心理疏导,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等。
释疑
事发地缘何成搜索盲区?
胡鑫宇失踪后,来自警方和社会的各方力量一直在致远中学及周边进行反复多轮的搜寻,一直没有收获。多轮大范围搜索为何没有找到,缢吊地点缘何成了搜索盲区?记者也采访了相关搜救人员。
曾接近尸体缢吊区域
铅山县绿舟救援队队长杨火斌是参与搜寻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搜寻力量曾数次接近仅一墙之隔的粮库厂区内的胡鑫宇尸体位置。但当时他们主要搜索的区域是围墙外围,没有进入到围墙内进行搜索。
杨火斌介绍:“当时我们走那边肯定是走到的,走到以后我们没有再往深处。再往里面走,当时可能也有这个情况,搜那边肯定是搜了,围墙边上附近周边都搜了。”
记者了解到,厂区距离学校在一公里范围内,是此次搜救的重点区域之一,当地警方曾先后四次进入厂区内进行搜寻。
上饶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何旭峰介绍:“厂区其实也是我们搜索的一个重点方向,我们也曾经多次到厂区开展调查走访工作。”
何旭峰告诉记者,第四次进入厂区内搜寻时四名民警曾接近尸体缢吊区域。“到了附近以后,因为附近是有一个废弃的小房子,民警对这个小房子进行搜索以后,就看到了灌木林那片区域。这个时候陪同的粮库工作人员向我们的民警就提出来,近年来也多次发现有蛇的出没,比较危险,所以后面我们搜寻的民警就在四周进行了观察。我们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观察这片树林是不是能够足够提供人的生存。第二个我们也想看有没有人进入过这个环境,主要是观察四周有没有人的痕迹,脚印痕迹这些。发现没有,后面我们就离开了。”
轻信粮库安防能力
对于警方的说法,粮库负责人姚建波予以了证实:“公安部门也来了4次,也巡逻到这里的,下去大概离围墙五六米的地方。”
当时为什么没发现?姚建波回应:“杂草很多,树也很密。因为这里原来是一个报废的蛇园,养剧毒的蛇,所以我们也提醒过他们。”
四次进入事发储粮厂区,第四次还到达了胡鑫宇尸体缢吊位置的附近,但警方并没有发现胡鑫宇的尸体,这究竟又是为什么?
何旭峰介绍:“因为这片区域在这个单位内部围墙也很高,还豢养了护院犬。应该说安防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搜寻的同志也对这个有轻信。第二个原因还是我们的工作存在着盲区和漏洞。”
家属也曾进入该区域
据警方介绍,缢吊区域植被茂密,视线很容易被遮挡,而他们这四次进入厂区搜寻,也都没有配备警犬协助,所以最终错过了搜寻到的机会。
此外,据了解,事发区域家属也曾到访搜寻。致远中学体育教师费小成是陪同到访搜寻的人之一,由厂区工作人员带领他及胡鑫宇的叔叔和父亲进入该区域。但仅在主干道及周边的仓库简单搜索,未曾深入树木密集区。
警示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胡鑫宇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逝者已逝,悲痛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胡鑫宇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胡鑫宇在初三时,提前被私立高中录取,说明他至少在初中学习还是不错的。中考成绩在全校1303名高一新生中排名第650名,本班65名学生中排名第58名,可见中考没有发挥好。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成绩下滑的时候。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显然就无法应对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因此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情况下,大部分家长都是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甚至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逆商,以至于发生悲剧。
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逆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一些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逆商的培养意识还比较欠缺。前几年著名的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和清华北大投毒案,都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这些曾经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但由于心理问题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可见心理问题比高分更重要。
首先要保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这个人是一个“合格”的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需要提前关注和有意识的培养。
而当孩子出现心理波动时,我们需要及时关注和引导。当孩子处于逆境时,我们需要鼓励和帮助孩子。
“此次事件警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铅山县教体局局长陈柯在发布会上这样呼吁。
通过胡鑫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逆商也刻不容缓。
锐评
真相呈现,让理性回归
2月2日,备受关注的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铅山县召开。发布会上,江西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及市县相关部门,公布了事件的最新调查情况。经调查,所有关键证据都指向:失踪的铅山少年胡鑫宇系死于自杀。
生命的消逝令人悲恸,惟愿死者安息,也希望真相与时间,可以渐渐抚平胡鑫宇亲人心中的伤痛。对于网友质疑的相关工作不力、调查效率不高等问题,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坦诚地给出了解释,回应了公众的关注。
从发现胡鑫宇失踪之始,到遗体发现之时,直至调查结果公布,这名15岁高中少年都受到关切。这种关切,既有良善网友对一个普通个体生命的悲悯,也有对真相追寻的愿望。
公众的关切,媒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相关工作进程,促使相关方面更加注意搜寻工作的公开透明。一些媒体的跟踪报道,不仅侧面反映出各级部门的坚定态度,搜寻人员的巨大努力,也通过客观事实,对胡鑫宇自杀前的状况和前期官方通报进行了补充验证,为真相早日大白,打下了基础。
事件的真相调查,需要在专业和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发掘真相,需要时间;判断结论,需要证据。这要求我们,对司法程序保持更多耐心。面对各种疑问,证据才有说服力,信任更为专业的机构和人士,才能让理性回归,让真相呈现。毕竟他们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冲在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最了解实情。
回顾胡鑫宇事件前因后果,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现实中,面对问题和疑惑,坚持理性与保持客观都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也是我们远离情绪化思维的关键品质。同时,对于公共事件,从一开始就要保持公开透明,直面社会的关注,坚决打击造谣生事者,才能拨云见日,进一步凝聚共识、赢得信任。
真相呈现、理性回归之后,更多关注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如何让胡鑫宇的悲剧不再出现,更值得我们思考。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理性的目光,也呼唤更多社会的力量。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华龙网、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