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川渝无辣椒,用何调味?
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03日
虫草白菜
古法炙雪龙
葫芦鸭
坛子肉
金齑玉脍
□卢郎
古川菜,即从浩瀚的史籍中搜寻开发出来的川菜。
古代文人喜欢吃,也喜欢记,或诗或文或赋,留下不少菜肴的史料。
唐代诗人元稹被贬达州为官时,曾写诗“鼹炙漫涂苏”,即将竹鼠涂上紫苏码味,然后在火上炙烤而食。
又如《清异录》载:“孟蜀尚食掌典一百卷,有赐绯羊,其法:以红曲煮肉,紧卷石镇,深入酒骨(酒糟)淹透,切如纸薄,乃进。”
历代诗人留下的美食就更多了。如杜甫: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陆游: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苏东坡: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古时调料主要有姜、花椒、葱、苦蕌等,汉以后丝绸之路开通,引进了胡椒、大蒜等不少调料。
在辣椒广泛食用之前,辣味一是从食茱萸中提取,二是从芥子中提取。清代顾仲《养小录》就载有制芥辣法:“芥子一合,入盆擂细,用醋一小盏,加水和调。入细绢,挤出汁,置水缸内。用时加酱油、醋调和,其辣无比。”
现在广东等沿海一些小城镇,仍保留着用芥子做芥辣酱的习俗。做法也简单了,取芥子打磨成面,加水调合,进容器密封蒸约十分钟即成,芥香浓郁,芥辣刺激,海鲜鱼脍鸡鸭等蘸着吃,咀嚼时,芥辣裹着鲜香味直蹿四肢百骸,让人哈气咋舌,辛辣并快乐着,舒服着,享受着!
我觉得,这芥辣酱(汁),完全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般而言,古时巴蜀地区人居家作菜,用食茱萸的较多,但餐馆厨师,用芥辣汁的多。皆因为食茱萸的苦涩味太重。
但不同时期调料又不一样。《玉壶清话》卷五载:宋太宗问蜀人苏易:“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回答:“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臣止知蕌(jiào)汁为美。”可见,在北宋时,巴蜀地区有较多人喜欢用苦蕌为调料。
南宋诗人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最高领导”,赴任路上,写诗戏题道:“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今来蜀道,又为食蒜者所熏。”可见在南宋,巴蜀人喜欢大蒜作调料。
开发古川菜,就是根据古人记载,细细研究制作出来的。元宵节,你也可以为亲友做一桌古川菜。
这不,来一桌客人,五人,因人少,主要制作的是位菜(即每人一份)。先上的是餐前水果,四个冷盘,和赠送客人的青梅煮酒。
冷盘菜肴是各种筵席离不了的,既要可口好吃,又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使满桌菜肴争奇斗艳,错落有致。
第1道菜
虫草白菜(位菜)
就是开水白菜变化而来,选用柔嫩的黄秧白菜心,先用细细的银针,在菜身反复深刺,使白菜从内到外充满肉眼难见到的气孔。此菜最关键的是汤,这汤要鲜香,又要色泽清亮,既用荤又不能见一点油花,烹饪时先用大勺将滚烫的汤,反复浇淋到白菜上,直到最外一层菜茎,用手一触,完全熟软,才将白菜放进盅,缓缓注入浸泡了虫草的热汤,放一根虫草在菜上面。
这汤要用老母鸡、干贝、火腿等原料,熬制数小时,取出熬料,再用鸡脯肉、瘦猪肉剁成茸反复扫汤而成。
第2道菜
八宝葫芦鸭(位菜)
川菜中很早就有椒盐八宝鸭,该菜取自鸭自然形态,如同川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据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时的《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糯米八宝鸭”是当时苏州地区最著名的传统名菜,乾隆品尝了此菜。此菜为葫芦形,美观有寓意,川人后来烹制八宝鸭时,也借鉴了“福禄”谐音及造型。
八省会烹饪的八宝葫芦鸭,选用鸭颈为外皮,内填辽参、鲍鱼等海八珍,后用细绳缠成葫芦形,只比拇指略大一点。葫芦鸭酥香鲜糯,馅心滋补脆爽,滋味咸鲜香醇。
有人说古川菜不能有海产品,此言差矣!汉代杨雄的《蜀都赋》曰:“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药之羹,江东鲐鲍,脍鮻龟肴,五肉七菜。”
可见,汉时的巴蜀,基本上已有沿海食材了。
第3道菜
金齑玉脍
此菜的色泽,与史上隋炀帝吃过的一道菜相似。《隋唐嘉话》补遗所载:“吴郡献松江鲈,炀帝曰:‘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
此菜借用了金齑(jī)玉脍(kuài)之名,实则是唐宋时期人们喜欢吃的生鱼片,在唐代最为盛行,诗人们留下食鱼脍的诗不少。如李白就有:吹箫舞彩凤,酌醴脍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
用河豚鱼片成薄片,可以蘸芥蒜配制的调料生吃,一旁的鱼翅汤锅,汤可以喝,里面的鱼翅可以吃,也可以烫生鱼片。
鱼翅汤锅的汤,不同于开水白菜的汤,除老母鸡、火腿、干贝等外,还要加两个猪前蹄,也需要炖几个小时,但不扫汤。
第4道菜
鱼香醉蟹
巴蜀人以前是不食蟹的,不是食不来,而是无蟹可食。清吴庆坻在《蕉廊胜录》里记载:“蜀中无蟹,有南贷客者,多越人,贩南中食品至,以一陶器盎贮一蟹,直白金二流。至成都,官吏争买以宴客,一肴即费数金。”
其实巴蜀之地小溪河沟里也有蟹,但基本上无肉无黄。有需求就有供应,海蟹有广东、广西包括越南人在内的商人运来。下江一带的淡水蟹,当然也可以用长江船运来了。
这道菜是用兰花蟹烹制。蟹壳揭下,斩蟹成块,绍兴花雕酒浸泡,再烹饪成鱼香味,烹饪时多加花雕酒,上盘盖上蟹壳即成。此菜酒味浓,鱼香味厚。
第5道菜
二仙鱼肚(位菜)
据说,我国历史上唯一有史可查、年龄130岁以上的寿星谯定,是重庆长寿人,南宋文学家、哲学家,老年隐身四川青城山,蜀人敬称他居住地为谯岩,称他本人为谯夫子。一心想长寿的南宋诗人陆游多次到青城山拜访不曾见,作诗叹曰:“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
谯夫子远离尘世,却喜欢与老道下棋,常忘记吃饭。小童索性用面粉做成棋盘、棋子,让他们边下边吃。此菜以鱼肚做棋盘,鱼茸压成圆形做棋子,红棋加食用红,黑棋用黑鱼粒抹面。依南宋巴蜀人口味,可加自己喜爱的汤汁及蒜颗粒做味碟。
第6道菜
古法炙雪龙(位菜)
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此雪龙牛排即按煎燠肉方式烹饪。也就是雪花牛肉码味后,四面加热烤制而成。
第7道菜
口味牛肚菌(位菜)
鲜牛肚菌和鲜松茸,用特制汤汁烹饪而成。有山野的清灵,也有汤汁的鲜香,食之,山野之清香绕舌缠绵,袅袅不散。
第8道菜
精品老坛肉(位菜)
旧时,农忙时期,即使是平时刻薄的地主,也会给雇工们吃肉。俗语:栽秧挞谷,嘎嘎干饭。一家人都下地了,谁耽误工夫做菜?聪明的农人就将猪肉切大块,加足调料,封口后用小火煨起,收工回来,一坛鲜香浓郁的坛子肉已经熟透。
这么好吃的菜肴,厨师怎么会视而不见。于是,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坛子肉应运而生。
我们选用土猪五花肉,码味后连同码味料上笼蒸,火巴软后,放在小碗装的大米饭上。此菜色泽红润泛棕,口感肥而不腻,鲜糯酥香而不失弹性。
第9道菜
小米鲜蔬(位菜)
时令蔬菜配小米粥,清淡、雅致,滋补,养人。小米含有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益丹田,补虚损。小米产地多为北方,属远血缘食品。人多食远血缘食品,是有益的。
(作者系古川菜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