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作者: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来源: 2023年02月04日
幸福箩蔸湾 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明月山下揽盛景,小桥流水绕农家。立春时节,走进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这里不是公园却胜似公园,一片片农田里栽满了蔬菜苗木,一条条乡村路四通八达直通家门口,一个个古朴的院落里,漂亮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这便是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最真实的模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垫江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沙坪镇毕桥村距垫江县城9公里,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这里是一片金色的海洋;盛夏时节,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稻又铺满田野与村落,是全国水稻制种试验基地,“金色花海,稻香毕桥”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品牌。此外,毕桥村还曾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
2月3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重庆新农村”主题宣传媒体报道组,来到毕桥村,这样一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现在并不是我们毕桥最美的季节,但是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我们箩篼湾的乡村游却让乡亲们挣了不少钱!”毕桥村党总支书记章开明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毕桥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702户2385人,其中,常住人口1534人。曾经,村里外出返乡成功人士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外来观光人员多、村民纠纷矛盾多,“四多”状况让群众价值观受到冲击。村民参与村级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抱有“各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时常因道路、公益设施建设而引发利益争执。对种粮直补、农村危旧房改造、低保等惠民政策“不患寡而患不均”,产生各种误会和矛盾,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逐渐淡化,一度成为困扰毕桥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拦路虎”。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建毕桥、兴毕桥、爱毕桥”的自觉性、积极性,做大全村大事同思考、难事共商量、要事齐出力。毕桥村在垫江县和沙坪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搭建镇村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连心桥”,并创新推出议事协商委员会、村规民约积分制、“四民”工作法、老黄说理堂等一系列的乡村基层治理新做法。
近年来,毕桥村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搭建“幸福连心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村子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村700多户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年胜过一年。
箩篼鸡农家乐的老板尹洪达介绍,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春节,他们农家乐的20多张桌子一直没空过,城里人络绎不绝前来品尝刨猪汤、团年饭的乡土年味,虽然一家大小忙得团团转,但短短一个月就挣了十万元。云乡愁民宿的老板卢云也说春节期间,他们民宿8个房间天天爆满,没提前预订根本入住不了,许多客人干脆就选择到有接待能力的农户家入住,主要是想体验杀年猪、推汤圆、放烟火、下地采摘蔬菜等年俗和农村生活。
如今的毕桥村,乡间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规范,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农家院子流水环绕,处处氤氲着浓浓的乡愁。下一步,毕桥村重点抓好优质农业、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等四大支柱产业融合发展。
毕桥村的发展和探索,正是垫江县乡村基层治理的一次创新实践。
如今,放眼明月山下垫江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乡村更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