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做好“红”“绿”大文章

版次:003    作者: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来源:    2023年02月04日

来到金龙社区开起了画室的王芳在作画

蜿蜒流经社区的凫溪河,从空中俯瞰的确如同一条“龙”。这条小河还串起了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旧居“四知堂”和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书记杨闇公旧居(“邮政大院”),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国建筑物杨氏民居、兴隆街大院、将军楼等景点,有双江莲箫、车车灯等非遗文化。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2021年6月,金龙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人勤春早。2月1日,渝遂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离潼南双江出口约1公里的金龙社区,向人们展开一幅山水田园美丽画卷。当天,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重庆新农村”主题采访组来到这里时,重庆晨报记者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不少农家院落门前挂着喜庆的大红福字,据了解,春节期间,社区的民宿、乡村火锅店生意异常火爆,共享菜园里的新鲜蔬菜长势喜人……

“他是潼南人,知道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喜爱有山有水的田园生活。”在深圳从事贸易十多年的王芳去年经合伙人王亮的介绍,来到金龙社区开起了画室。说起与金龙“结缘”,王芳至今觉得十分奇妙,“第一次来就决定留下来了,环境特别漂亮,房子也是现成的,真的很方便。”王芳的“半山书屋”是金龙社区发展农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在社区干部的努力下,一栋栋闲置农房被统一回收、修缮,再由集体租赁给来社区创业的“异乡人”,陆续形成了“归心柴窑”“野炊火锅”“共享农庄”等一个个特别受到年轻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旅游业态。

“从这里走到四知堂,只要十多分钟。”清华大学法学硕士肖琪是去年毕业后来到社区挂职的,她的清华校友还包括经管学院毕业的张升平,在社区负责花椒基地管护和镇里的产业开发。

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曹江波说,在社区干部队伍中,配备了两名“清华人”,为班子带来强大的活力。他是2021年从区人大预算工委选派到村的,来到这里后,社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党员的思想。于是,他们将社区的65名党员全部集中起来,召开“坝坝会”集思广益,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社区发展定位逐渐清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紧扣“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主题,做好“红”“绿”两篇文章,通过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等多个方面,打造金龙社区全新面貌,构建全域农文旅发展新格局。

之后,社区接连召开了包括居民组长在内的联席会议,会议商议了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案,在驻村第一书记、社区“两委”、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400亩蔬菜基地、800亩花椒基地陆续建成、喜获丰收,“蔡家院子”“李家院子”统一风貌,“仿古砖、琉璃瓦、稻草漆”,社区上下焕然一新,“我们还将打造全新的党建阵地——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多功能办事大厅、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乡情馆等等,成为村里党员开展活动的阵地,拉进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组织兴才会产业强,除了选派第一书记、配备两名清华大学毕业高才生外,通过双江镇党委调配,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降低了近3岁,文化程度也大幅度提升,“两委”班子抓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短短一年时间,金龙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令人高兴的是,通过打造旅游载体,在以“农”为主业的带动下,乡村旅游迅速升温,为业主、村民带来增收的“定心丸”,“我们还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迎接油菜花开时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

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