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惊心大营救

四川党史上第一位女省委委员、地下党江津县委书记周敦琬,为解救被捕的五位同志,策划实施了这次完美拯救计划

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04日

□庞国翔

1927年岁末的一个深夜,江津白沙场附近的石猪槽村院里的“周家洋楼”地下室内,一盏发出荧荧灯光的马灯下,地下党江津县委的女书记周敦琬正在主持一个特别的秘密会议,研究营救前不久被捕的五名同志。这里是江津地下党县委在江津县城遭到破坏后迁到白沙场的临时机关。

地下党江津县委成立于当年4月。书记是江津女中英语教员周敦琬,委员有杨继杭、朱近之、杨月湘、戴披星、黎建藩、马若苏等六人,他们分别负责组织、宣传、青年、统战、武装、学运工作。下设有李市、仁沱、白沙等支部,当时全县的党员就分布在这些地方。但在10月,地下党组织就遭到敌人的破坏。

危机

五位同志无端被捕

1927年10月10日,江津中山中学学生王利初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纪念集会,会后王利初写了一篇文章,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揭露国民党和军阀的腐朽和反动。不想在一个星期后,驻江津的国民党22军政治部到学校查找出了这篇文章。第二天军长赖心辉派兵将学校包围,县委委员杨继杭、党员熊季光和进步学生王利初被捕。

真是祸不单行。由于在8月份德感坝的地下党员用“江景贤”的代号与县城党组织进行联络和通信,国民党特务在邮局已发现“江景贤”是“江津县”的代号,就盯上县中学、县女中的地下党员。当晚特务将县中的县委委员马若苏(教导主任)和党员喻凌翔逮捕。幸亏党组织发现及时,其他县委成员和党员迅速转移到了白沙。

白色恐慌顿时笼罩着江津这座滨江县城……

国民党特务先后将这五名同志关押在22军,后又转到江津县衙。他们派兵把守,使之与外界隔绝。他们对学校和这些人所住的房间、教室进行搜查,但一无所获。他们恼羞成怒,挖空心思组织了一次所谓的“三堂会审”:驻军政治部、国民党县党部、伪县长三方为主审官,联合对被捕的同志进行审讯。在县衙内的审讯大堂上,凶狠狡猾的特务们摆放上了许多刑具,企图对我同志进行严刑逼供和威胁,但外面的学生和群众进行游行抗议,“主审官”们不得不撤掉刑具,改为公审。旁听的群众达数百人,被捕的同志沉着勇敢,机智善辩,坚决不承认自己有什么罪过。“三堂会审”又是一无所获,特务们只好将被捕的五名同志关押到原处。

密会

研究营救被捕同志方案

在这次白沙临时县委机关召开的研究营救被捕同志的秘密会议上,县委委员朱近之介绍了潜回县城打探到的情况。最后大家统一了三条意见:一是目前是营救五同志的最好时机,应立即行动,一定要在即将召开的地下党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前救出五位同志;二是营救要做到“三不”,即不流一滴血、不花一分钱、不惊动群众;三是此次营救由负责青运的县委委员杨月湘和负责武装工作的县委委员黎建藩具体负责,相关同志配合。此次行动被称之为“元宵节秘密行动”。

杨月湘是江津县永安乡人,曾就读成都高师,后投笔从戎。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有一身好功夫。国民党发动“中山中学”事件时,隐蔽在江津女中教书的他立即同其他同志一起撤离到白沙。

杨月湘接领了任务,立即潜回县城住在大西门外的同学郑祖松家,经多方侦察,他谋划出具体的营救方案。决定在“元宵节”这天晚上行动,一是因为这天是传统节日,晚上街上要闹花灯,场面热闹纷乱;二是这天是22军军长赖心辉生日,各界都要去祝寿,警备将会松懈。县委书记周敦琬批准了这一行动方案。

大年三十过后十五天就是元宵节,还剩下几天时间了,时间非常紧迫。杨月湘、黎建藩不能懈怠,积极准备。他们选拔了饶楚裳等五名团员作为助手配合行动,组成了营救小组。

营救小组到县衙进行巧妙的打探,查清了关押地下党员的具体地点是在县衙内后侧的一间低矮黑暗潮湿的石屋。行动小组开始与两名看守接触。

这里要说到县衙里的姓曾的剃头匠。他家住城郊平桥。他在县衙里以剃头为主,故人们称之为曾剃头匠。在闲时他就听差,临时为搞不赢的衙役看守一下“犯人”等等。他的儿子叫曾庆云,是地下党员,在县城一带活动。他也知道儿子的情况,他曾在暗中多次支持地下党的工作。

营救组以向“犯人”送换洗衣服为借口,向两个荷枪实弹的看守送烟,又时不时以向“犯人”送饭菜为名,向看守送肉送酒,使看守能在寒冷的夜晚喝酒吃肉,赢得看守“信任”。营救小组完全摸清了这里的情况:石屋背后是城墙,侧面有一条小巷道相通,城墙边有一小厕所,“犯人”就在此解手方便。这地形对营救十分有利。

杨月湘与黎建藩决定采取金蝉脱壳的营救方法。方法分为二段,先救走马若苏、熊季光、杨继杭,三人走出县衙后,马上营救喻凌翔和王利初。杨月湘、黎建藩二人分段负责。

万事俱备,只等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的到来。

行动

完美营救致伪县长被撤

因为要过元宵节了,所以敌人向这里增派了看守。时间终于到了。这天下午,营救组物色了一个小学生以家属的身份来到县衙向关押在里面的同志“送衣服”,机巧的小学生很快就找到县衙里的曾剃头匠,曾剃头匠及时将衣服里夹裹了一封信和两根棕绳送到了我们的被关押的五位同志手里,他们知道了具体的营救方案,作好了配合和统一行动的思想准备。

“元宵节”这天晚上掌灯时分,江津县城里热闹起来,时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天上宫、禹王宫、城隍庙等各大会馆都在唱戏庆元宵,22军军部、赖家公馆、县衙等更是灯火辉煌,高朋满座,都在为赖军长庆生祝寿。

营救组早就在县女中校长刘玉书办公室悄悄拿到了一张江津名流施俊杰的名片,当时施俊杰刚继冉君谷为江津中学校长,但此时学校已放假。营救组在名片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接任校长以来,有些事还要向前任教导主任马若苏交待一下,请准将马若苏等人押回校商谈一小时……”

我们的一名同志装扮成县中的校工直进县衙,将名片递给了正在为赖心辉祝寿的钱县长,钱县长正忙于喝酒打牌,加上名片上的施俊杰也算是江津名流,没有多思考就挥手批准了这个请求。

两名肩上斜挎着步枪的士兵押着马若苏、熊季光、杨继杭三人经过衙门口街、大十字口、小十字街、木牌坊街,来到了江津中学堂。此时,我们的一位同志冒充学校姓李的“校工”在此接待,“校工”将他们引进会客室,这时化装成校长施俊杰的党员周友涛立即出来向士兵敬烟倒茶,非常客气地请两位兵爷在此稍休息一会,然后引领马若苏等三人到后面“谈话”。“施校长”将马若苏三人引到后面的操场墙下,迅速搭梯翻上院墙,抱着竹子滑下。营救组的杨月湘正在此地提着马灯接应,他们绕过有重兵看守的西门,从通泰门出城,向鹤山坪方向疾进。为了预防敌人追来,三人又分开行进……

再说喻凌翔、王利初二人。马若苏三人被押走后,这里还有两名看守,喻凌翔就对二个看守说:“今天晚上很冷,又是元宵节,能不能上街帮忙打点酒、买点烧腊来大家一起吃?”

一个看守就上街去打酒买烧腊,王利初这时对留下的看守说要去上“官茅厮”(厕所),他怀里藏着棕绳走进厕所,将绳索拴在城墙上,便悬吊着绳索滑下。打酒买烧腊的看守还没回来,喻凌翔趁看守不注意,吹熄马灯并将灯捻拔残,他请看守去点灯,但看守久点不燃,喻凌翔趁机摸到城墙边也是悬绳而下。城墙下早就有营救组的黎建藩等人在此接应他们。

看守点燃马灯后发现无人,慌忙追赶到城墙边,也悬绳往下溜,正溜到半腰,就出口呼喊。穿长衫的黎建藩顺手在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用长衫遮挡住,顶住半空中看守的下腰,看守以为这是“盒子炮”(手枪),吓得再不敢喊叫,并滚落下城墙瘫软在地。黎建藩、马若苏、王利初等人迅速离开。

惊慌失措的看守喘着粗气跑到县衙向钱县长报告。钱县长大惊失色,他一边派人追赶城墙下的人,一边派人赶到县中学堂,只见会客室的两名士兵还在边抽烟边喝茶聊天,等待着里面“谈话”的人。他们得到情况后立即去找到真正的校工老李,老李说:“学校早就放了假,施校长十多天前就回老家了……”

第二天,县委书记周敦琬指示大家在街头巷尾制造舆论,说是钱县长受贿五百元放了人。赖心辉听了七窍生烟,好不容易抓了几个“共党分子”,就这样给溜了,现又真正成了无头案,于是下令将钱县长撤职查办。

……

“元宵节”营救成功后,地下党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就在江津县与巴县交界处的铜罐驿周家大院秘密召开。江津县委选派周敦琬、朱近之、邱合然三名代表出席会议,江津三人都当选为省委委员。周敦琬成为四川党史上第一位女省委委员。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