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癌症日 听听专家教你防癌

带癌生存!怎样活得更有质量?

版次:008    作者:重庆晨报记者 王宏伟 邱豪根来源:    2023年02月04日

癌症病人彩旗舞龙表演

各地癌症协会代表

专家义诊现场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由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联合发起,今年主题为“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

2021年重庆市报告肿瘤新发病例97226例,发病率为310.50/10万,前十位的肿瘤发病依次是: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胃癌、宫颈癌、淋巴瘤、前列腺癌。生了癌,如何选择?带癌生存,如何更有生存质量?世界癌症日之际,我们采访了相关专家。

A

认识癌症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早诊早治、重心前移是关键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早期和晚期发现生存率相差非常大,所以我们要把重心前移,在日常生活中早预防。”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江跃全分析称,“以重庆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为例,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晚期肺癌则只有30%不到。如果我们远离香烟、甲醛等,定期做肺部CT检查,那么完全可以早期发现。”

江跃全还表示,香烟不仅诱发肺癌,与食管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息息相关。甲醛也会诱发白血病,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远离。

B

生活方式

一呼一吸之间要注意

一餐一食应有所选择

重庆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冯长艳表示,食物经过胃肠等消化系统,与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癌有直接关系,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例如吃得太多动得太少,烹饪食物的方式不当,以及保存食物方式不当。”

该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主任张海燕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加强每日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如果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有针对性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饮食指导

合理的烹饪方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重医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杨剑表示,癌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食物多样,适当增加粗杂粮的摄入

每日食物种类应至少保证12种以上,荤素搭配,从而保证丰富的营养素来源。在胃肠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应粗细搭配,适量选择粗粮、面食和谷类。主食每天应保证300克—400克,其中粗杂粮占1/3以上。

二、减少高脂肪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多选择鱼类、禽肉及蛋类,减少红肉、加工肉的摄入,增加白肉的摄入,不主张全素食。每周建议摄入白肉2次—4次,每次50克—100克。

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蔬菜水果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同时富含植物化合物,是较好的抗氧化剂。因此,建议每天食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类、甘蓝类、萝卜类及蘑菇、香菇等菌类,每日摄入300克以上的水果,种类2种—3种。

四、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减少含糖饮料、甜点、蛋糕等摄入。

五、合理的烹饪方式

多选用汽蒸,烹饪时应选用花生油、豆油、橄榄油、芝麻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少用猪油、黄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丰富的动植物油。减少腌制、烟熏、烘烤类食物摄入。

六、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应从均衡膳食中摄入必需的各种微量营养素。不要盲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在膳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经有资质的营养师评估后使用营养补充剂。

D

护理方式

放疗与化疗后

病人的护理有何不同?

放疗、化疗是手术外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它们有何不同?重医附属第一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表示:

首先,使用的武器不同。化疗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让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属于物理治疗。具体方式是通过放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来照射恶性肿瘤,主要通过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达到使肿瘤体积缩小从而能为手术提供机会的目的,或者是达到杀伤肿瘤组织的目的。

其次,攻击对象不同。化疗属于全身治疗,放疗属于局部治疗。

第三,毒副反应不同。化疗以全身反应为主,一般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多见,例如血象降低、恶心、呕吐,以及静脉炎等,以及肝肾功能损伤。

放疗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肠炎等。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

重医附属第一院护理部主管护师宋晶彦告诉记者,放化疗护理时均需要观察和处理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常见毒副反应。静脉化疗时要重点进行输液管理,避免药物外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宋晶彦特别强调,放疗时还应观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放疗区域皮肤的护理,以及放射性脏器炎症(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肠炎等)是护理的重点内容。

保持快乐平和心情很重要

不少老年人,在患了癌症后,患者和家属都特别紧张,不知如何是好。事实上,与一般的中年人或年轻人患癌相比,老年人的治癌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讲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表示:如果用错方法,不但可能错失治疗良机,甚至还可能会抱憾终身。

何教授提到两个案例:一位90岁的老人,因其先生死于前列腺癌,来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一项与癌相关的指标(CA19-9)偏高,几天后复查,指标更高。子女较真,非要查出病因不可,结果反复检查折腾让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出一个月,老人就走了。

另一位患者,也是一名九旬老太,因右下腹疼痛去医院检查,查出CA19-9很高,被确诊肠癌(升结肠癌)。她自己想得倒是很开,又因为儿子懂医,故全家达成统一意见,目前还是以中医保守治疗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做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中药的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着身体的好转,笑容重新回到老太的脸上。于是提出:中药又苦又涩,能否不吃?我们欣然而允,并再三叮嘱她,定期复查千万不可忘。

后面几次复查,都显示她的指标控制得很好,她也活得越来越滋润。接近百岁时,她又给自己提了一个小目标,要活过宋美龄(107岁)。结果,该老太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同样是耄耋老人患癌,为何拥有不同结局?或许答案就藏在他们应对癌症的智慧中。

新闻链接

重大附属肿瘤医院

送“健康大礼包”

昨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癌症中心举办“喜迎元宵节,欢度健康日”公益活动。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乳腺肿瘤中心等十余个科室的知名专家坐诊,发放《重庆市常见恶性肿瘤预防和筛查指南》等科普手册,详细解答患者和公众疑问。

现场,有许多正在治疗的癌症患者也前来参加活动,咨询专家各类问题。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咏生表示,“如果不幸罹患了癌症,也不要悲观和绝望。目前癌症治疗日新月异,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许多肿瘤已经可以彻底治愈。即使无法治愈的肿瘤,也可以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实现‘带瘤生存’,从而大幅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这一观点,重庆市癌症康复会的会员认识深刻。他们积极乐观抗癌,有许多生存时间达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他们从“淋过雨”变成了替人“撑伞”的人。“很多比我病情重的朋友都能够乐观面对,相信大家手拉手,一定可以走出阴霾,活得开心自在。”会员们纷纷说道。

“肿瘤医院作为区域肿瘤防治中心,全方位融入‘健康中国’战略行动,推进‘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张维说。

据介绍,除了专家现场义诊和发放科普手册,癌症康复会会员还带来了文艺表演,以及在线直播“大咖说抗癌”。

重庆晨报记者 王宏伟 邱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