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晚年隐居梦中小城璧山 写下另一个版本的《小城故事》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07日
庄奴(据重庆日报)
作者与庄老
□张鉴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简单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一曲《小城故事》随着著名歌星邓丽君的歌声飘到华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年过去了,无数人都在寻找、打探,歌中的小城真实存在吗?它在哪里?
2014年新年后的一天,我带着一束精选的腊梅,前去拜望庄奴先生。我们畅聊他的“小城故事”,一起唱他的经典老歌。
“谢谢张小姐赠与的春天”
那天,天气晴好,我和好友龙哥约好一起去看望庄老。我老远就看见了龙哥夫人——老人的护工龙嫂。她带着我们来到庄老的住处。
淡蓝色的房间,干净、整洁。邓丽君甜蜜空灵的歌声在房间里流淌。老人裹着一床粉色毛巾被,临窗而坐,一头银发在暗影里闪闪发光。听见问候,转过身来。此时我看清他的脸,瘦削苍老,岁月雕刻的深深皱褶如同五线谱起起伏伏,高耸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曾在网上看过他无数照片和视频,即便第一次见面,亦感觉如邻家爷爷般亲切。
“庄老好!”
欠身,微笑,双手合十,93岁的庄老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礼貌回答:“您好!”
我将带去的腊梅插入灌满清水的花瓶,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他像孩子一样开心,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花,谢谢张小姐赠与的春天!新年快乐!”
他谦逊随和,儒雅幽默,大家很快聊开了。
我问庄老:“在璧山生活习惯吗?“
“非常习惯,这里太好了,璧山山美,水美,人更美!住在我梦中的小城,是我最大的幸福!”他竖起大拇指,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
我们陪他在花园转悠,听庄老夫人讲他们相遇相爱的故事。黄葛树下,大家围坐一起唱他写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从《小城故事》到《甜蜜蜜》,从《垄上行》到《冬天里的一把火》,一首接一首,欢乐的旋律在阳光中飞扬。
“能不能也为我搭一个窝”
与老先生聊天,自然离不开他的名作《小城故事》。庄老告诉我,《小城故事》成名后,他也多年四处漂泊,寻找自己心中的小城。直到2012年,第一次来到璧山,他惊喜感慨:“原来,美丽璧山就是我心中的小城!”
璧山因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田畴交错,河流蜿蜒,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姹紫嫣红,充满田园牧歌式的风情。四周环绕的群山,如同母亲的手臂将小城紧紧拥入怀中。
正是人间四月天,庄奴夫妇受邀来到这里。漫步璧南河畔,暖风拂面,眼前树木葱绿,乱花迷眼,光艳交舞。湛蓝的天幕下,错落有致的浅灰色建筑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一片宁静祥和。岸边,渔翁悠然垂钓;公园,游人怡然赏景。
小城风光如画,夕阳如诗,他完全陶醉于眼前之景。“平生第一次踏青休闲,竟然是如此之美的璧山,它完全符合我心中的理想画卷。”他情不自禁地说道。
接下来两天时间,庄奴不仅领略了璧山秀美的自然风光,还了解到璧山千年的历史文化。一路吟诗赋词,但觉“相见恨晚”。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他越来越觉得《小城故事》字字句句写的就是璧山。众里寻他千百度,“小城故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意外发现,让庄奴激动唏嘘。他思索再三:“我想送璧山一个雅号——中国的小而美,名副其实。”随后,他正式把歌曲《小城故事》赠予了璧山。
游览观音堂湿地公园时,庄奴看到公园专门为鸟儿搭的窝,一阵感动,开玩笑说:“能不能也为我搭一个窝?”
“只要庄老您愿意,璧山随时欢迎您定居养老。”璧山的陪同人员说。
2013年10月,庄奴在家不慎摔伤,住进大坪医院。手术后,回到台湾做康复。庄奴在台湾的家距离康复地很远,璧山政府知道后,盛情邀请庄奴夫妻来璧山康养定居。老人欣然接受。当年11月23日,璧山工作人员接到庄奴夫妇,将他们安顿在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护养中心位于东山脚下,远离都市,环境幽静。庄奴入住后,每天除了康复训练,读书写作,听听音乐外,很快与这里的老人打成一片,一起散步,聊天,唱歌,打麻将。在这里,他不仅康复得很快,而且生活愉快,过着幸福怡然的晚年生活。他称这里为“山脚怡乐园”。
“璧山是我落叶归根的小城”
后来,庄奴的老搭档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左宏元)也来到璧山,他们的弟子马丽(歌手)也经常抽时间来看望两位老师,几个人在一起散步,登山,划船,交流。这里的山川美景不断激发庄奴创作灵感。
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叶翠。梦里的小而美。小鸟门前唱,蝴蝶窗外飞。蜜蜂去又回,爱上了小而美。嗨嗨嗨嗨嗨嗨,乡也美,家也美,欢迎到璧山走一回,人生的境界真善美。喔喔,真善美。
一首《小而美》就这样流出笔尖。这是璧山带给庄老的真实印象,也是他送给璧山的一份礼物。这首歌一如既往地简单美好,三人合作,很快拍成MV,清新雅致的璧山风光,婉转悠扬的旋律,韵味十足,深得璧山人民喜欢,成了璧山的形象歌曲。他说这是《小城故事》的又一个版本。庄奴的这首歌曲,让璧山成为了海内外皆知“小而美”音乐之城。
怀着对璧山的深情,庄奴还为璧山创作了《来了就是璧山人》《青草地》《常青树》《花先笑》《花知道》《清水河》等十几首优秀音乐作品,还将《为什么》《你是我的手杖》等歌曲一并赠予了璧山。
“窗外有青山,窗外有蓝天,夫复何求?”庄奴晚年写了近70首和重庆有关的歌曲。
2016年10月11日6时11分,庄奴沉入梦幻世界,再也没有醒来……
在最后的告别典礼上,黄浩然以庄老的口吻代父致辞,“重庆是我报国入伍的初始,璧山是我落叶归根的小城……”
链接
《小城故事》背后的故事
1978年,著名导演李行在台湾鹿港三义小镇拍摄电影《小城故事》,同时在多方寻找电影音乐创作人。有一天,正在劳动的庄奴突然收到一封来信。信是李行从台北辗转寄来的,邀请他为电影《小城故事》写歌。
庄奴来到拍摄现场,这里既看不到歌词所要的资料,也嗅不出歌词需要的味道,庄奴的脑子一片空白。
回到家后,一杯清茶让他坐下来思考。此刻,庄奴脑子里浮现的是遍及台湾各地那些寻常小城:古老的街道,弯弯的小河,起伏的山冈,清寂的诗趣却又让人备感温馨。一个如梦如幻,烟火味十足,人情味浓郁的小城让庄奴一落笔就写下:“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后来,邓丽君用温婉清丽、宛若彩虹的声音唱出了带着淳朴之美的乡愁,为大家塑造出了一座古典又现代,充满温馨和美好的小城形象。这首歌从台湾开始红遍全国,然后流传到华人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庄奴
原名王景羲,1921年生于北京,与大陆的乔羽、香港的黄沾并称“词坛三杰”。
1949年到台湾,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5000首,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1990年回到大陆,2013年定居重庆璧山,2016年病逝。代表作:《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垄上行》《冬天里的一把火》《山城》《三峡》《大足石刻》《芒花》《小而美》《来了就是璧山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