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内,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比较小 今后再出现类似于我国这次大规模新冠疫情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出现全国范围内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的大规模流行的可能非常小 未“阳”过的人群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新冠疫情 最新通报提到了几个“小”

版次:003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10日

欧美感染RSV的患儿激增

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我国人群总体免疫力较高

这些情况“可能性比较小”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到“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

三年来,中疾控针对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病毒的不断变异,科学研究、审慎分析,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相对比于三年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我国也拥有了对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更多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更丰富的新冠中西医救治经验。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我国刚刚经历过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康复,部分人还在康复中。人群的总体免疫力处在较高时期。

近几个月内,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比较小。

今后再出现类似于我国这次大规模新冠疫情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中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的大规模流行的可能非常小。

目前国内未发现

明显增强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我国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今,从全国各口岸入境人员监测到39个进化分支,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为主。目前,国内未发现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未来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的变异毒株?从传染性来看,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或病毒出现“返祖”,类似于德尔塔病毒的致病性,或原始毒株的致病性,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小。

中疾控将根据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专家对输入的变异株进行研判。

未“阳”过的人群

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还没有“阳”过的孩子和老人,在全国性大规模流行期间,感染风险很高的时期,他们没有受到感染,现在全国性的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流行高峰已过,在全国范围内都处在低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再出现新冠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对这些人有两点建议: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预防感染。

如果还没有接种疫苗,抓紧时间接种疫苗;适合接种加强针的,抓紧时间进行接种。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农村春耕陆续开始。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继续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强农村地区物资保障,坚持城乡社区乡镇网格化管理,确保有风险人员及时发现、救治和转诊。

要重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幼儿园和学校等重点机构防控措施,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据新华社、央社新闻

RSV在欧美国家激增 大量患儿涌入医院

引发全球关注的“RSV”病毒是什么?怎么预防?来看专家解答

近日,一种名为“RSV”的病毒引起全球关注,相关病例在欧美国家激增,大量患儿涌入医院,已导致多国儿童病床紧张。

“RSV”是什么?传染性有多强?怎么有效预防?很多人在近日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9日,针对RSV的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李雪梅。

记者:RSV是什么?它是何时发现的?

李雪梅:RSV是英文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的缩写,中文名叫呼吸道合胞病毒,因为这个病毒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并不是新病毒,是1956年发现的,距今已将近70年,是一种比较“老”的病毒。

记者:RSV的传染性有多强?哪些人群更易感染?

李雪梅:RSV传染性很强,RS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据估计,我国由于RSV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的发病率约为31.0‰,占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8.7%。RSV更易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它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

记者:感染RSV后引起重症的几率高吗?哪些人群更容易引起重症?

李雪梅:首先要注意,感染过RSV也不能形成永久免疫,之后还可能多次感染。它是婴幼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

全球每年约有3310万例5岁以下儿童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新发病例,其中约10%需要住院治疗,约2%-5%住院患儿死亡。低龄儿童以及60岁以上老人感染后更易发生重症。

记者:感染RSV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李雪梅:RSV感染后主要引发呼吸道疾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除了呼吸系统疾病,RSV感染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如:心血管系统受累可以出现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中枢呼吸暂停、癫痫、RSV脑炎等;另外,极少数病例可出现低体温、皮疹、血小板减少和结膜炎等。宝宝如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加快,咳嗽、喘息,并伴有烦躁不安或喂养困难,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记者:RSV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李雪梅: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病毒颗粒可以通过感染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动作,以飞沫的形式带离体外,而这些飞沫落到桌子、手、衣被上等地方可以存活数小时而感染其他人。由于目前仍没有特效的抗RSV病毒的药物,所以预防仍然是预防RSV感染的重中之重。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勤洗手,多锻炼。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摸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和玩具等;

避免与有感冒症状的人亲密接触,不要和别人分享杯子、餐具和玩具;

尽量减少去人多聚集和封闭不通风的地方,建议外出佩戴口罩;

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推荐母乳喂养,母乳中的IgA对宝宝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远离香烟,父母吸烟或家庭中有吸烟者,宝宝因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住院率是无吸烟家庭的2倍多。要注意,不仅不能当着宝宝面抽烟,宝宝不在家也不能抽烟,因为烟雾沉积在沙发、床上,依然能持续对宝宝产生影响,并且能持续多年。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