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指使,中情局执行,挪威引爆

美资深记者 爆出北溪悬案惊天内幕

版次:005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10日

谁炸毁了北溪天然气管道?这起公认的人为蓄意事件,在丹麦、瑞典、德国的漫长调查中始终找不到肇事者,成为悬案。8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突然爆出该悬案惊天内幕,指称去年炸毁北溪管道是美国白宫下令、中央情报局执行和挪威引爆的秘密行动。

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就此要求涉事方给个说法。因为“北溪”爆炸而最为受益的美国、挪威,对此却矢口否认。

早有策划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赫什在网站Substack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文章,并在其中详细描述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2022年9月,一连串爆炸摧毁了穿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通往德国并向欧洲大陆提供大量廉价天然气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本就紧绷的能源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赫什在报道中援引一位“直接了解行动计划”的消息人士称,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以北约军事演习为掩护,在北溪管道沿线安置C4炸药,3个月后由挪威协助引爆。此次行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挪威合作进行,由于种种原因,“挪威是执行这次任务的最佳基地。”

报道称,去年3月的某个时候,负责执行北溪管道破坏计划的部分团队成员飞赴挪威,与挪威特勤局和海军会面,“关键问题之一是放置炸药的确切位置和最佳地点……挪威海军很快就在距离丹麦博恩霍尔姆岛几英里的波罗的海浅水区找到了合适的地点。”这起震惊全球的破坏事件原本将在去年6月份的军事演习后48小时发生,但“白宫担心引爆时间窗口太接近演习结束”,因此改变了主意。

“2022年9月26日,一架挪威海军P8侦察机进行了一次看似常规的飞行,并投下了一个声纳浮标。信号在水下传播,最初传到北溪2号,然后传到北溪1号。几小时后,爆炸被触发,四条管道中的三条停止运行。几分钟内,泄漏的残留甲烷气体在水面扩散,全世界都知道发生了不可逆转的事情。”

赫什的这篇文章说,拜登在同其国安团队进行9个多月“高度机密的反复辩论”之后,决定破坏“北溪”管道。辩论的主要焦点并不在于是否实施破坏,而在于如何不留下指向美方的证据。

按照文章说法,拜登授权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组建一个跨部门工作组,制订相关计划。沙利文2021年12月主持召开该工作组首次会议,讨论一旦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美方如何回应。

文章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工作组成员明白,沙利文想让他们制订一项破坏“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计划,并且沙利文是在转达总统拜登的意图。

“战争行为”

赫什在文中写道,美国海军曾建议用潜艇直接攻击输气管道,空军讨论过投掷延迟引信炸弹的方案,中情局则强调行动必须隐蔽。

文章以知情人士为消息源说,正是中情局2022年年初提出炸毁“北溪”系列管道的办法。中情局工作组成员“与白宫没有直接联系”,而且他们都很想知道拜登是否确实想要实施这起破坏行动,直到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下令“动手”。

知情人士说,美国相关部门在讨论如何破坏“北溪”管道时,“所有相关人员都明白其中风险”。如果这起袭击追溯到美国身上,会被视为“战争行为”。

“北溪-1”和“北溪-2”管道去年9月26日在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发生爆炸泄漏。德国、丹麦和瑞典调查后认为管道可能遭人为破坏,俄方指认西方国家制造破坏。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这两起管道爆炸事件显然是恐怖袭击。

赫什8日向俄罗斯卫星社证实,这篇文章的确出自他笔下。

现年85岁的赫什,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所写调查新闻获奖无数,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而获得1970年普利策奖,还于2004年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

另据路透社报道,赫什近期一些报道在美国引发争议。其中一篇报道质疑奥巴马政府关于2011年派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创始人乌萨马·本·拉丹的说法。另一篇文章指认受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2013年8月在大马士革郊区制造沙林神经毒气袭击,致死数以百计平民。

爆出“北溪悬案”真相后,俄媒担心称,希望赫什不会因此“突然死亡”。

矢口否认

俄乌战争深刻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在欧洲能源危机和全球能源价格飙涨中,尤其是“北溪”爆炸后,美国和挪威这两大油气出口国成为最大的赢家,坐享渔利。然而,对于赫什的报道,美国和挪威都异口同声,矢口否认。

赫什称,当被要求对此置评时,白宫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这是虚假的,纯属虚构。”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言人塔米·索普同样写道:“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周三,白宫再次断然驳斥该报道,称其是“完全虚假和彻头彻尾的虚构”。当被问及赫什声称挪威支持了北溪破坏行动时,挪威外交部说:“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上述报道发布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平台“电报”上说,俄外交部呼吁美国回应对“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的调查。

她说,西方国家阻止莫斯科参与调查。“我们还经常注意到,丹麦、德国和瑞典不愿进行公开调查,并反对俄罗斯参与调查,尽管我们国家对此有巨大投入。白宫现在应该评论所有这些事实了。”

扎哈罗娃强调:“我们已经多次表达了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介入此事的立场,并指出,他们毫不客气地对全世界吹嘘,他们打算摧毁欧洲的民用基础设施,而欧洲正是通过该设施获得俄罗斯能源。”

沉默之墙

就赫什这篇文章,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8日在社交媒体写道,西方国家就“北溪”事件调查集体闭口,是为掩护“人尽皆知”的破坏者。

他说,哪怕是在俄罗斯遭到‘自我引爆’这种荒唐指认的情况下,俄方专家都未能获准参与调查。“那么问题来了,西方这堵统一的沉默之墙该作何解释?”

柳宾斯基提到,“北溪”事件在西方媒体和政客的议程上消失已久,西方试图让整件事“安静下来”,哪怕“这次破坏行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简直人尽皆知”。

扎哈罗娃和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早前说,瑞典、丹麦迄今不愿意同俄方分享“北溪”事件调查进展或结果,令人生疑。

“北溪-1”于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维堡出发,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多国输送俄产天然气,年输气量可达550亿立方米。“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设计容量相当,2021年完工后,因美国方面阻挠而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俄罗斯去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前几天,德国政府中止“北溪-2”项目审批进程。西方随后对俄罗斯发起一系列经济制裁,欧盟决定逐步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更多美国生产、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俄方则减少对欧洲供气,“北溪-1”输气量去年6月中旬以后大幅减少,同年8月底因维修原因彻底暂停输气。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

相关新闻

泽连斯基访欧

寻求更多武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日访问欧洲,寻求获得战斗机等更多武器。德国总理朔尔茨8日重申,不会让北约变成俄乌冲突的参与方。

泽连斯基8日在英国议会讲话时呼吁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英国广播公司当天晚些时候援引首相府发言人说,英国首相苏纳克已责成国防大臣华莱士研究英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哪些战机,同时强调那将是一项需要长期解决的事情,培训飞行员将耗时数年。同日,英国政府承诺扩大针对乌克兰政府军的培训项目,并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

泽连斯基2月8日结束了英国的访问行程后又到访法国,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面,他敦促法国和德国提供重型远程武器和现代战机。

据路透社报道,泽连斯基8日在巴黎对法德首脑说,“我们的时间非常少,我现在谈论的是和平所需的武器,以及阻止俄罗斯发动战争。”“法国和德国有潜力扭转局势”,乌克兰越早获得重型远程武器和现代战机,俄罗斯的行动就会越快结束。

马克龙重申,不能让俄罗斯赢得战争,而且只要乌克兰需要,法方将继续提供支持。朔尔茨在即将出席2月9日的欧盟领导人会议之前强调,“我要向布鲁塞尔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乌克兰属于欧洲大家庭。”两国首脑都承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

据悉,泽连斯基还将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本周举行的欧盟峰会。

朔尔茨8日在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政府声明时重申,不会让北约变成俄乌冲突的参与方。北约没有同俄罗斯开战,德国也没有做出任何使北约成为参战者的决定。

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8日表示,向乌克兰运送英国战机将导致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这将给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政治军事后果。对于英方采取的任何不友好行动,俄方均将找到回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