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的故事,你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13日
邱少云烈士
邱少云烈士纪念碑
邱少云故居
□胡卫民
说起志愿军英雄邱少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人甚至还能讲上一段,但这还远远不够。
你知道吗?在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中,曾涌现出三位同名同姓的邱少云。第一个是湖北浠水县籍的志愿军烈士邱少云;第二个是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山茶村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第三个便是今重庆市铜梁区的邱少云,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个邱少云,他留下的“对党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和“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人奋勇前进。
你知道吗?邱少云写下的生平第一封家书,竟然成了他最后的诀别信。
1从小埋下疾恶如仇的种子
邱少云,1926年腊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安居区关溅乡十一保玉屏村邱家沟(今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全家六口人,只有一间家徒四壁的破茅屋和不到半亩薄田。
父亲邱炳荣租种了地主周玉高家六亩地,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年,打的粮食不够交租子,还倒欠一大笔债,根本无法养活全家人。
无奈之下,邱炳荣跑到码头当纤夫,跑琼江拉船,牛马般干了三个月,为了节省工钱,黑心的船老板竟然将邱炳荣推入了涪江害死。
这一年,邱少云不到9岁。父亲被害后,母亲邱龙氏(龙二嫂)在贫病缠身中辞世。抚养两个年幼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年仅13岁的邱少云身上。他每天领着三弟邱少泉,背着四弟邱少华到村口讨饭,四处流浪,受尽了欺凌和白眼。
从14岁开始,邱少云就给关溅乡龙归村小地主柏银杰当长工,给木匠、泥瓦匠打杂,给商人挑盐巴,在必经凉井乡(今属太平镇)的铜安大道上挑盐、挑纸,帮团碾乡地主周绍轩推磨、种地和割草放牛。后来,他子承父业,在安居的大船帮和小船帮拉船当纤夫。
苦难的生活与悲惨的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疾恶如仇的种子。
1947年,21岁的邱少云身不由己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
2内江剿匪智擒匪军少将
1949年12月,解放军挥师入川,席卷大西南。
邱少云所在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师起义,他也参加了解放军。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学习、“诉苦教育大会”的蓬勃开展和严苛的军训,邱少云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1950年2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驻训四川内江地区,一边休整训练一边剿匪。他的训练成绩提高较快,无论是政治学习,识字竞赛,还是投弹、射击等军事单兵战术科目,都名列全连前茅。
1950年6月,邱少云所在的八十七团奉命开赴匪乱严重的内江地区资阳县,参加平息汴江一带的匪乱。一个月后,八十七团奉命进剿望山寺一带的刘义匪部。带病参战的邱少云,奋勇当先,深入匪巢,毙伤匪徒四名。根据邱少云在战斗中的表现,连队支部研究决定,为邱少云记嘉奖一次。
一次,邱少云参与内江剿匪,他所在的九连先谋后动,活捉了内江反共救国军少将司令刘海东(又名刘荣熙)等匪首,胜利地完成剿匪任务。为此,九连被授予“挺进西南行军模范连”和“剿匪先锋连”光荣称号,集体荣立大功一次,邱少云个人也荣立三等功。这次剿匪,淬炼了邱少云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孕育了他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3首封家书竟成诀别信
1951年初,邱少云所在的二十九师划入志愿军第十五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奔赴朝鲜参战。3月10日,部队到达河北内丘县,进行入朝的战前整训。在这里,不识字的邱少云认识了九连战术教员郭安民。邱少云一有空,就去找郭教员教他识字,一个月下来,竟能写出二三十个字了,但写一封完整的家信还是有些吃力。邱少云请郭安民代笔,帮他给家里的弟弟写了生平第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竟成了最后的诀别信。
邱少云在信中说:“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去朝鲜打美国佬了……美国佬在朝鲜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美国佬如果占领了我们国家,我们就要回到旧社会,分的房子和土地又要被地主周玉高之流抢夺回去。我恨死了美国佬,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家一样翻身过上好日子,我牺牲了也死得其所。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大红花回来看你们。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必胜!”
四弟邱少华接到信后,请村里文书帮忙回了一封家书。但由于邱少云所在部队经常变换位置,遗憾的是,他牺牲前也一直未收到亲人的这封回信。
4勇救朝鲜娃负伤
1951年3月28日,邱少云随志愿军第十五军先锋部队奔赴朝鲜。
部队过了鸭绿江,经过几日强行军,终于到达朝鲜目的地北仓里。刚在一个小山村安顿下来休整,就有几架美国轰炸机在村子上空投下了几枚炸弹、汽油弹。瞬间,整个村庄被烟尘笼罩,到处是残垣断壁。
“快!抢救朝鲜老乡!”连长朱斌大喊一声,带头冲进了火海。
邱少云穿过飞溅着火球的土公路跑向火灾现场。他听到屋里有孩子哭声,便不顾一切地向烈焰腾空的屋子里奔去。发现一个朝鲜妇女倒在血泊中,身边有小男孩在哭叫,他迅速抱起小男孩冲出屋子,放在防空洞里,又飞快地跑回去,准备背那个被炸伤的妇女。此时,燃烧的木檩掉下来砸在邱少云的头上,他不幸被打晕在地。后来,战友们将他背出火场。
目睹敌人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的法西斯行径,邱少云在心里激起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他把一腔热血化为誓死打败美帝侵略者的决心,纵然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5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下达了第五次战役第二次反击作战的命令。邱少云所在的二十九师八十七团,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三九一高地任务。
10月12日拂晓,浓雾萦绕在三九一高地上,此处位于距上甘岭约三公里的右翼,志愿军战士呈线网状密布在高地前60米的三公里开阔地的蒿草丛里。邱少云所在的三班负责爆破开道,潜伏在距敌人阵地仅有20米的一道杂草丛生的土坎旁,他们也是最凸出的潜伏队员。
上午10时许,敌人怀疑有志愿军潜伏在草丛中,三九一高地的南朝鲜军开始用机枪朝杂草丛里胡乱扫射,并用巴祖卡喷火器一阵喷射。一小时后,一架美军侦察机忽然飞临潜伏区上空盘旋,紧接着,几架B一29轰炸机低空向开阔地草丛扫射和投掷燃烧弹。
潜伏阵地多处燃起大火,其中一枚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星飞溅到邱少云头上、左腿和伪装网,瞬间火焰就在他身上大面积燃烧开来。
火势迅速在邱少云身上肆虐。这时,他只要朝右面翻一个身,就地滚入三米处的一个小水凼,就可以把火扑灭。但邱少云没有朝后滚向那条小水沟。他知道,山上的敌人正在观察这片燃烧的草地,只要一有动静,敌人就会发觉,身边五百多名战友就会成为敌军地空立体打击的活靶子,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身严重烧伤的邱少云低声对身边的战友李世虎说:“胜利是我们的,我不能继续冲锋了,我是幸福和自豪的,因为我和其他战友的伤亡,即将换来夺取三九一高地的胜利,替我多杀敌人,志愿军万岁!”
说完,邱少云就闭上眼睛。烈火在邱少云身上无情地燃烧着,整整烧了半个小时,直至壮烈牺牲。战友们的眼里噙着泪花,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生生的战友牺牲在身旁。
12日下午5点30分,全线反击战斗打响。志愿军的千门大炮开始怒吼,近千吨炮弹在8分钟内不停地砸向上甘岭各个敌人阵地,三九一高地刹那间天崩地裂,腾起冲天的烈焰。仅仅用了20多分钟,敌人阵地上的九十个地堡和一个大地堡便被炸毁。接着,满腔愤怒的志愿军战士又打退了美军七个营的援军反扑,歼敌共达两千七百余名。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来到邱少云牺牲之地,只见邱少云的遗体蜷缩着紧贴大地,全身被烧得如同黑炭,唯一没有烧尽的,是那双深插泥土的双手。
6志愿军有三个邱少云
在了解到邱少云的事迹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说:“邱少云在关键时刻,舍弃生命而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胜利而牺牲自我的精神,确实感天动地和难能可贵,应该提炼成全军学习的一种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纪律比生命还重要’的邱少云精神。”
邱少云牺牲后,祖国和军地各级组织没有忘记最优秀的儿子邱少云烈士。志愿军十五军把三九一高地命名为“邱少云高地”。1952年11月16日,志愿军总部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战地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最早公开报道了潜伏英雄邱少云的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十几国语言向全世界广播。从此,邱少云的名字,成为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象征,在祖国大地家喻户晓。
后来人们了解到,其实在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中,曾涌现出三位同名同姓的邱少云。除了大家都熟知的这个邱少云,另外两个志愿军战士也叫邱少云,他们是:湖北浠水县籍的志愿军烈士邱少云,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山茶村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