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14日
发掘现场
出土的人物俑
生活用具模型
畜禽俑
人首鸟身俑
□骆仁新
笔者青年时期在原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工作时,就听说本地有座“驸马坟”,还因此有了驸马公社、驸马大队(后改为驸马乡、驸马村)。须知,以前的“驸马”可是皇帝的乘龙快婿!难道这个地处川东北的偏僻地方,真出了一位皇帝的女婿?
也许有缘,四十多年后的2021年,笔者应邀参加万州区第四批历史文化挖掘工作,从相关典籍和资料中,探寻传闻中的“驸马坟”史实,欲拨开萦绕脑际数十年的这团迷雾。
黄家山有座神秘古墓
在万县长江北岸下游,一个小地名叫黄家山(旧称万辅山)插柳冲的地方,有一座历史悠久、平地突起的巨型古墓,人称“驸马坟”。
因这座庞然大物的存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红猴引葬”的神奇传说。说的是,当年墓主去世后,出殡前一晚,其长子做了一个梦,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告诉他,到时有神猴引其去墓地。归葬墓主那天,硕大壮观的丧船一路上吹吹打打,沿长江向下游缓缓行驶,一路寻觅福地以安葬故人。当来到距城区10多华里时,猛然看到北岸有两只红毛猴,在江边一尊大石头上对着丧船手舞足蹈。长子一阵惊喜,莫非昨夜的梦应验了?他急忙招呼将船在此停靠。大家四处打量,发现这里果然是一处山环水抱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此进行了安葬。
这座古墓是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土包。经测量,直径有30米,最高处突出地面有6.5米。该墓茔坐北朝南,背倚椅子型郁郁葱葱万辅山,前傍绵绵不绝千里长江水。墓前用就地取材的青石板,嵌筑了一片壮阔如广场的拜台。拜台上立一墓碑,镌刻“冉果墓”“唐金紫光禄大夫”等字样。碑前还矗立着一座由四根圆形石柱支撑的高大牌坊,上书“潜德重光”四字。另有三棵几人才能合抱的黄荆古树,环绕在大土包周围,遒劲挺拔,浓荫掩映,使整个墓地显得伟岸气派,庄重肃穆。
当地百姓说,这座古墓不知存在有多少年了,只听老人口口相传,说里面埋的是一位驸马爷,但不清楚是哪朝哪代哪个皇帝的女婿。
这座似帝王将相陵墓般规制宏畅、在三峡地区可谓凤毛麟角的古墓,到底埋葬的是谁呢?
墓主确为唐代高官夫妇
没想到,一个偶然事件,触动了揭开谜底的按钮!
那是刚刚粉碎“四人帮”后没两年,当地社员在改田改土中,欲将这座古墓的半圆形土包铲平,改造成一块平坦的农田,孰料却挖出了由青灰色砖块砌成的拱形墓顶。这一天是1978年9月10日。
经层层上报,由四川省博物馆专家领衔,当地文教局、文化馆等相关部门配合,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正式发掘。
其间,专家们对当地干群进行了调查访谈。据1965年就在驸马公社工作、时任党委书记的文素林介绍,他曾亲眼看到过该墓的墓碑和字刻。当地社员讲,古墓的牌坊边上还建有一间小屋,有专门的守墓人。据最后一位守墓人、时年51岁的冯仁才讲,每年都有人来这里扫墓祭祖。而守墓的报酬,就是免费居住这间房屋,并可耕种附近的一块菜地。每年“清明节”冉氏后裔来扫墓时,为他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另据当地八旬老人刘德森讲,他当年在城区和平广场旁的小学读书时,都能远远望见驸马坟那几棵古树。古树的木质细密坚硬,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办伙食团时,想把几棵树砍来当柴烧,哪知柴刀、斧头都砍不动。最后是几个壮劳力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用拉锯把树放倒。
因年代久远,加上盗墓贼破坏等原因,古墓地表外的牌坊、拜台等均已毁坏殆尽,仅剩的墓碑后来也被人盗走。
发掘过程中,专家们查阅大量史料,确定该墓葬为唐朝金紫光禄大夫使持节永州刺史巫山开国公冉仁才夫妇的合葬墓。
冉仁才其人正史无传,但在《清·同治万县志》《民国万县志》等典籍上有记载:“巫山公冉仁才墓,在县东十三里,明墓志,仁才字征文,资性英勇,大业末以功授通议大夫。义宁二年平绿郎有功,秩金紫光禄大夫泾州刺史,封巫山公。唐武德二年,诏加前开国食邑,持节浦州刺史。贞观六年迁澧州。永徽二年入朝,优诏迁使持节永州刺史。三年九月卒于任,年五十六,谥曰果,五年归葬万州南浦之万辅山。”
以上记载大意是:巫山公冉仁才的墓地,在万县城东十三里处。隋朝后期因功被授予通议大夫官职。隋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改为唐武德元年),又因平定绿郎有功,被唐朝授予金紫光禄大夫、泾州刺史,并封巫山公。武德二年被赐予封地,并任浦州即万州刺史。贞观六年任澧州刺史。永徽二年再授使持节并调任永州刺史。次年56岁时死于任上,被赐谥号“果”。永徽五年归葬于其封地万州的万辅山。
据了解,“金紫光禄大夫”唐朝时为正三品;“巫山公”的“公”为开国建功被封爵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州”有多大呢?据史料分析,“州”至少比现在的地区要大,相似于今天省的规模。正因如此,冉仁才的墓葬才能有万州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如此规格和规模了。
冉仁才不是驸马是县马
那么,冉仁才到底是不是驸马?“驸马坟”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事实上,冉仁才确实娶了一位皇室之女为妻,也确为当朝皇室女婿。但其妻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一位李姓亲王的女儿。
“驸马坟”墓室出土的两块石碑,分别介绍了冉仁才及夫人的生平。尤其是根据残存的“公尚汉南县主”“皇姬”等字样,再比对史籍记载,证实了冉仁才娶的是汉南王的女儿。
据《新唐书》卷“四六”记载的唐朝制度规定:“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皇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
既然亲王之女为“县主”,自然县主之夫即为“县马”。不过,这里的“县”并非等同现在的县,唐时属二品级别,仅较皇帝的姑姑、女儿、孙女低一级而已。这也就明白无误地揭开了“驸马坟”之谜:冉仁才不是驸马。不过“县马”的社会地位也不低。“驸马坟”也是民间的讹传,但以讹传讹时间久了,甚至连当地的地名都由此来命名了。
渝东北渝东南尚存冉氏后人
追根溯源,冉仁才祖籍在河南商丘,是其先祖调往三峡地区任职后的第五代。冉氏家族上溯几代,都有人任过刺史、太守、都督等官职。在隋朝末年群雄四起、起兵割据之时,冉仁才之父冉安昌占据了长江沿线东起鄂西秭归,西至川东丰都,东西千余里,治所在奉节的巴东郡。后来父子俩归顺唐朝,屡立战功,均被加官晋爵。至南宋时,冉仁才十七世孙冉守忠奉命到西南地区平乱,进驻酉阳起,其后嗣至此定居酉阳。此外,渝东北渝东南也尚存冉氏后人
史料记载,冉仁才墓是明嘉靖二十年重修的,唐朝永徽五年初修的墓因战乱而被毁。在发掘中还发现重修的墓也被盗掘过,墓室和旁边四个耳室的随葬品均被洗劫一空。好在内甬道两个耳室虽也有被扰动痕迹,但随葬品基本未动。
专家称:该唐墓的等级之高、随葬品之精美,在川、渝地区较为罕见。同时,这也是四川少有发现、重庆首座经考古发掘的唐代墓葬。
此外,该墓出土的青瓷俑不但内容丰富,造型艺术极具特色,且不乏珍品!典型如“骑马吹埙俑”造型独特,刻画细腻;“人首鸟身俑”造型别致,栩栩如生!二十世纪80年代在北京故宫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珍品展”上,四川省参展的8件文物中,就有4件是万县“驸马坟”出土的青瓷俑。其中,“人首鸟身俑”还在央视《国宝档案》中播放。
(作者系重庆万州区文旅委退休干部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