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制造回锅肉,重庆光大鱼香肉丝
版次:007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18日
(上接06版)川渝地区除1947年《新华日报》所载重庆鱼香肉丝的制作方法最早见诸报刊外,国内第一本由政府组织编写、出版的名菜集《中国名菜谱》第七辑川菜中,入选的鱼香肉丝,也是重庆1945年创建的蓉村餐馆所烹制。可见即使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及前后,国内也是以重庆烹制的鱼香肉丝为代表,而非成都。
下面,我将这道入选1960年《中国名菜谱》第七辑的重庆鱼香肉丝菜谱抄录如下,既可以与《俞氏空中烹饪》及1947年出现的鱼香肉丝相比较,也可供广大传统川菜爱好者学习、实践。
此时重庆的鱼香肉丝与上世纪40年代的鱼香肉丝已有了一些区别,就是开始采用泡姜、泡海椒之类了。估计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感觉与之前的豆瓣相比较,用泡姜、泡海椒的鱼香味更浓更醇更香的缘故。
由此进一步可知,鱼香肉丝不仅是在重庆出现的,而且是在重庆发扬光大的。
在菜谱的最后,加注了以下说明:“此菜系以烹调豆瓣鱼的主要作料为作料,所以有鱼香味。”既然是豆瓣鱼,则主要调料一定是豆瓣,而“烹调豆瓣鱼的主要作料”这句话,恰恰说明鱼香味放豆瓣才是最早的方法与最正宗的做法!这一点与《南京晚报》的表述“系用烹鱼的各种调和香料”,意思也几乎相同。
成都著名美食家石光华也说:“真正传统的鱼香肉丝,是全肉丝,不加俏头。现在几乎每家馆子,都要加些冬笋丝、木耳丝或者青笋丝之类,据说是为了少肉。”
他所说的传统的鱼香肉丝正是重庆的传统做法。
可以这样说:最早、最正宗的川菜鱼香味菜品,是经过加糖、醋、酱油及豆瓣等调料烹制后,形成烹鱼后才具有的香味,故名。川菜鱼香肉丝依然,且是净肉丝,没有俏头。
由此,川菜鱼香肉丝终因“肉丝甚细嫩,微辣,极可口”的特点,成为“鱼香味”的第一号菜肴。并且影响巨大、流传甚广,享有“满屋香”之誉,深受社会大众喜爱。
有人说,发明鱼香肉丝的厨师一定是一个天才,大概是因为鱼香肉丝有“鱼香”,却无“鱼”的缘故吧!的确,标准的鱼香肉丝是“但闻鱼香,不见鱼肉”。
时代是在不断变化与进步的!如今,重庆已有餐馆将鱼肉作为主料融入了鱼香肉丝,实现了“鱼”的自由,还取得了国家专利,它该是一种什么味道呢,你不去尝尝?
由于鱼香肉丝已形成蓉渝两种风味,就经常出现谁正宗的问题。其实,放在今日看都正宗,就看你在哪里吃!你在重庆吃到成都风味的鱼香肉丝就肯定不正宗,你在成都吃到重庆风味的鱼香肉丝也当然不正宗。
而按照史料记载及有关反馈来看,重庆的鱼香肉丝才更传统、更正宗。所以,鱼香肉丝是否也可以叫渝香肉丝呢?
由此,我们也知道了,蓉渝两地在借鉴彼此的原生菜品时,多以加减法伺候。如回锅肉是重庆做了减法,减去了成都惯用的豆豉;而鱼香肉丝则是成都做了加法,在重庆净肉丝的基础上,增加了木耳,即增加了俏头。
主料
瘦猪肉200克
辅调料
蒜米5克 猪油60克 泡辣椒32克 黄葱60克 白糖5克 姜米5克 川盐1克 醋10克 酱油18克 水团粉18克
烹饪方法
1.泡辣椒剁碎。黄葱切成颗粒。
2.将猪肉切成长4厘米,宽厚各0.5厘米的丝,与川盐及水团粉(10克)拌和均匀。白糖、酱油、醋及水团粉8克兑和成汁。锅烧到六成热时,放入猪油,随即放入肉丝炒散,继之下泡辣椒、葱、姜、蒜,迅连翻炒几铲后倾进已兑好的汁,炒转即行起锅。
特点
此菜系以烹调豆瓣鱼的主要作料为作料,所以有鱼香味。肉丝甚细嫩,微辣,极可口。
(作者系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