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写了9本日记,出版发行115篇 他是《雷锋日记》编选者之一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0日
雷锋
冯荆育
1985年秋,冯荆育(右一)与作者合影
□贾昭衡
冯荆育
1929年出生,重庆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一直在部队从事文字、新闻工作,在抗美援朝前线和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写过大量战地报道。1956年参加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1960年,担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党团生活”和“思想战线”专版编辑,和董祖修一起负责整理编选出《雷锋日记》。1983年初至1985年底担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社长。2019年,九十高龄时因病去世。
瘦小的身材,朴实的面相,走在大街上,离休后的冯荆育与普通市井老翁几无差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当年他曾干了一件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大事——参与整理编选雷锋日记。
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主办的《前进报》用两个整版,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介绍雷锋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及其社论,《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紧随其后刊登了这篇通讯。5天之后的12月1日,《前进报》又率先用整版刊登了精选的雷锋日记。雷锋因公殉职后,发行达千万册的《雷锋日记》,更是将雷锋精神之火,播向了五湖四海。
很少有人知道,参与整理编选《雷锋日记》的冯荆育,是一位重庆人。
冯荆育1949年年底从重庆参军,后来在前进报社工作,他不仅是雷锋精神的“播火者”,而且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将雷锋爱岗敬业、温暖他人的阳光播撒四方。
1
编选《雷锋日记》
“尽力保持日记原汁原味”
当年,收集来9本雷锋日记,报社领导让政工组长董祖修和“思想战线”专版编辑冯荆育整理编选。两人用“尽力保持日记原汁原味”的慧眼,努力鉴别哪些是雷锋的原创,哪些是雷锋所引用;除了个别地方错别字或语法有误,整体文字绝不轻易改动。
比如雷锋写在纸条上的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是夹在日记本中的,要不要列入雷锋日记?其中第三句的最后,缺少一、二、四句中“温暖、火热”之类的定语,要不要增添上去?认真商讨之后,二人觉得这几句话体现了雷锋的思想,应该列入雷锋日记;而第三句,意思既然表达清楚了,就不能随便增添词语。这样的处理,即使现在来看,也是无可挑剔的。
整理出的几批雷锋日记相继在《前进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后,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吴冷西曾一度置疑:一个普通的士兵,怎么会写下这么多富于哲理的日记,怎么会有如此崇高的境界?于是,他通过相关渠道转告沈阳军区,希望能看一看雷锋日记的原件。同时,全国各大媒体记者也涌向沈阳,都希望查看雷锋日记的原件。
此时,毛主席也给雷锋题了词,周总理和准备出版《雷锋日记》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也就雷锋日记的整理作出了指示。于是,沈阳军区和前进报社又责成董祖修和冯荆育组织了一次对雷锋日记的全面整理工作。
日记原件只有一份,折腾太多有可能损坏这份宝贵的文物。左思右想,两人请示报社领导:可以将雷锋日记分拆开,组织人手将原文抄写下来,既可供各媒体记者查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修订,抄写完毕再将日记重新装订。报社领导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损坏原件?曾长期在军区印刷厂值班、对装订技术十分了解的董祖修做了解释后,社领导同意了。
于是,董祖修和冯荆育一起,将雷锋的九本日记小心翼翼地拆开,仔细地编号排序,随后从军区文工团借来了10名女同志,组织她们分别进行抄写。几天之后,抄写结束,日记原件送回军区印刷厂,请一位老师傅精心装订,复原如初。
吴冷西看过《雷锋日记》的原件后,疑虑顿消,对雷锋事迹的宣传更加重视了。最终,董、冯二人编选出的115篇《雷锋日记》正式出版,如春雨般浸润着国人的心田,更为如火如荼的学雷锋活动锦上添花。
据冯荆育回忆,1962年2月,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期间,他以《前进报》编辑的身份到会采访时曾与雷锋见过一面。
2
传播雷锋精神
“像雷锋那样,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40多年来,冯荆育一直坚持宣传雷锋精神。1964年3月1日,沈阳军区隆重召开大会,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周年。冯荆育在《前进报》上发表了社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1965年3月,他再次撰写了社论《学习雷锋同志的榜样,做一个坚强的革命接班人》。
在前进报社工作期间,冯荆育长年编撰“向雷锋同志学习”专栏,以及宣传军区学雷锋的先进典型,并先后组织“怎样做雷锋式的革命接班人”等大讨论。
1987年,冯荆育退休后,仍然坚持宣传雷锋精神。2003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40周年,他先后为社会各界做了12场学雷锋报告。40多年来,冯荆育坚持宣传雷锋精神,被许多学校聘为学雷锋辅导员。他还教育子女学雷锋,儿女们多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退休后,冯荆育曾先后参加了省、市11个报告团,编写传统教育材料和讲稿150多万字,做报告320多场,听众达12万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等52项奖励。他深刻感到,像雷锋那样,无愧共产党先锋战士的称号,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3
践行雷锋精神
将雷锋温暖他人的阳光播撒四方
尽管有过如此贡献,但冯老从不炫耀,而是努力将雷锋爱岗敬业、温暖他人的阳光播撒四方。
笔者曾在冯老手下工作了近六年,获益匪浅。
每次我爱人来沈阳探亲,冯老都会抽空来我的住处嘘寒问暖,且总是劝我爱人:“小贾在这里干得不错,你要支持他工作,早点随军!”
温泉入心田,自会催生向上的活力。
1985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我下班回家,正在厨房里忙碌,突然听到有人轻轻敲门。开门一看,顿时惊喜无比,站在门前的,竟然是已担任前进报社社长的冯老。
原来,冯老到成都军区开会,返程经过重庆住在驻军招待所。停留一个晚上,他没去看望市郊的亲戚,却想到了我这个离开报社多年的老部下。他悄悄坐上公交车,经过多次辗转才找到我家。
见我高兴地张罗加菜,冯老爽快地说:“小贾,你不要麻烦再弄什么菜了,有没有四川的青菜头?我最喜欢这个东西,好多年都没有吃过了,你就用清水给我煮一碗就行!”
饭后,冯老和我聊了很久。
老部下寻找老领导并不稀奇,而老领导寻找多年前的老部下,这份温情弥足珍贵。雷锋温暖他人的情怀,不也是在前进报社率先开花结果的吗?
2010年,我特意回到了沈阳,见到了当年的老领导和老同事,亲口向他们表达了自己迟到的敬意与谢意。年过八旬已离休的冯老,仍在孜孜不倦地传播雷锋精神之火。
2019年,从重庆走出去的冯老,九十高龄时不幸仙逝,我只能将不尽的思念与敬意化为一瓣心香,敬献给天堂里的老科长……
(作者系原重庆晚报高级编辑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