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腾达时、落魄时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1日
穿上军装的刘晓庆
刘晓庆(中)与知青合影
青葱岁月,刘晓庆(右二)在四川省宣汉县当知青。
刘晓庆和知青合影(右一)
作者与刘晓庆合影
□陈显涪
红尘往事,恍若昨日。
1965年,我高考落榜,从重庆育才中学下乡到四川宣汉县当知青。
1970年,又一批新知青来到宣汉县,其中有一个气质非凡的小姑娘,唱歌跳舞样样得行。这个能歌善舞的新知青引人注目,她就是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影星刘晓庆。
在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里,我们因爱好文艺而彼此熟识,我不仅与她同台演出,更成为几十年的好朋友……
我与刘晓庆第一次划拳
县宣传队来了一个新知青
我1965年下乡当知青的地点,是四川宣汉县的天生区芭蕉公社。当时,知青都没有插队落户,是办林场,每月有8元的生活补贴。
宣汉县位于大巴山南麓,乃老革命根据地。1933年,王维舟在这里领导人民闹革命,形成了一片红色的土地,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县独建一个军的奇迹,这就是由川东游击军改编成的红33军。
我们当时的年轻人都向往革命,这也成了我和刘晓庆这些知青争相去到宣汉的原因之一。
我到宣汉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知青们热血沸腾,组织了很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在那时也组织了一个“飞雪迎春宣传队”,这名字取自于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转瞬来到了1970年,一批又一批新知青来到了宣汉县。有一天,我们宣传队正在排练,突然听队里的舞蹈演员江三说,旁边的县宣传队来了一个新知青,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能跳舞演样板戏。我不信,哪有这么全面的人?于是跟着江三,到了旁边的县宣传队排练场,只见一个气质非凡的小姑娘,正在那里唱啊跳啊,一会儿工夫就把样板戏唱了个遍。我觉得她唱《红灯记》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简直绝了,比电影中的还唱得好。正惊奇时,那个女知青又打起了扬琴,动作娴熟,且音准很棒;放下扬琴,她又拉起了手风琴,我更是惊奇得目瞪口呆。
于是,我认定,这个女知青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爱好者。
向当时的县宣传队刘队长打听,她叫什么名字?刘队长说:“刘晓庆。”
刘队长还说,她是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学的是扬琴专业,“小姑娘不简单呀,才17岁,她下乡在宣汉县农场。”
当时,我们宣传队有一个保留节目叫《巴山背儿哥学毛选》,被县宣传队选中,参加县宣传队的慰问演出,于是我也有了机会与刘晓庆同台献艺。演出结束后,由慰问单位请客,于是知青们大快朵颐,人人都变成了饕餮,大吃大喝,有酒有肉,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知青们大多都是豪放性格,见面就熟,光吃喝没意思,于是有人提出划拳助兴。
刘晓庆最初还有点腼腆,但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我提议和她划拳,她说:“我不会划,只会石头剪子布。”我说:“好,就来个石头剪子布。”于是,我与刘晓庆的第一次划拳就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她划拳的样子与上台演出时一样,很是认真,也从不偷奸耍滑,输了不能喝酒,她就找人帮忙喝。我记得,当时帮她喝酒的男生好像叫李贵森。后来,我去宣汉采访时还与李贵森见过一面,他对我的采访工作支持很大,记得他在宣汉县新华书店工作。之后因工作关系,我忙于天天采访写稿,彼此没了联系。但是我非常感谢他,因为他的存在,加深了我对刘晓庆最初的记忆。
时过境迁,我还把他如朋友般记在心里,一直难忘。
我与刘晓庆第二次划拳
大明星依然是豪放重庆妹
时间有如白驹过隙。
1972年,我因为表现好,被公社评为“可以教育好的100个子女”中的一个,幸运地调回了重庆。
开始,在重庆玻搪公司汽车队干修理工。1979年,我的父母恢复了正常工作,补发“文化大革命”以来扣发的工资,我也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调入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最终如我的愿望,调入重庆日报当了一名记者。
昔日知青时代的朋友刘晓庆,此时已经蜚声影坛,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影星。
当我在报纸上、电视里看到她时,用“高世骇俗”四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当知青们谈论起刘晓庆时,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河岳英华钟我辈,不负此江山。”
是呀,当年的知青,包括宣传队的战友们,很多人从农村调回城后,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要说出名,就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是勉强维持。当然,比起我们下乡那时,后来的生活毕竟好多了。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当年知青调出农村后的真实写照。但是,我记得当年的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仁的一句话说得好:“刘晓庆走到今天,靠的是奋斗不息,靠的是真实本事。尽管当年同是知青,有的人调出农村后,就满足了。可刘晓庆不一样,她永远前进在拼搏的路上。”
重庆设立直辖市前夕,我奉重庆日报派遣,与几位同志一起去北京采访。我想,能否利用这个好机会,与刘晓庆见个面。可我又想,人家现在是大名人,我一个小小的记者,刘晓庆还会认我吗?尽管当年我们曾同台演出,还曾是一起划拳的朋友。
说起与刘晓庆重新建立联系,不得不说我的一个音乐朋友邱立新。
邱立新是我在重庆文化宫工人合唱团时的友人,他妹妹是从工人合唱团走出去的专业独唱演员,在北京发展并安了家。妹妹时常出国演出,就请邱立新帮忙去看家。重庆人的麻辣直爽性格,在邱立新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他热情大方的性格让他在北京认识了很多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我居然有了刘晓庆的电话号码。
拿到电话号码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打一个试试。
她在电话那头说:“陈显涪,是你吗?你在哪?”
“嘿嘿,你不就是那个与我划过拳的陈显涪,‘飞雪迎春宣传队’的队长,烧成灰也认识你。”
时隔多年,我与刘晓庆再次见面了。
那天,我们在北京重庆饭店吃呀喝呀唱呀,好不快乐,仿佛又回到了知青时代。记得她当天带了一大帮朋友,有她的妹妹刘晓红和妹夫靖军、刘晓庆影视文化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建中,还有香港电影明星伍卫国。我与他们同台飙歌、比手劲,当然,少不了好朋友见面的喝酒划拳。
刘晓庆这回不用划“石头剪子布”了,她划一种“狗屎,你吃,我吃”的新游戏。我和她划,老输,老吃“狗屎”。
她还会划小蜜蜂呀飞呀飞呀,结果我也输。和她划拳,说到“刘晓庆呀,四川的妹呀”,她总要笑。
那晚,大家都很尽兴,我喝得酩酊大醉。
刘晓庆虽然出名了,但在我心中,她是一个君子。她不会瞧不起普通人,知青时的友人同甘苦共患难,她会一直珍惜,这就是她让人尊敬的人格之所在。
我与刘晓庆第三次划拳
“税务事件”中的真实刘晓庆
2002年,全国媒体铺天盖地都在报道刘晓庆偷税漏税事件,作为老朋友,我异常震惊。
我所了解的刘晓庆,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明星,外国多次邀请她出国定居,她都拒绝。
怀着这样的心境,我再次专程去北京探望她。
她那时很孤独,很多朋友都怕与她往来,她也几乎拒绝了所有人的探访,但听说是陈显涪来了,并请她吃饭,她和妹妹刘晓红出来了。
在北京的一家大型海鲜馆,我们又一次见面了。我记得一共是10个人,除了刘晓庆和她妹妹刘晓红,还有我的演员朋友王璐瑶,以及中国民族歌舞团月琴演奏家路顺阳、重庆新歌合唱团的朋友李秀玲等。
席间,我们尽量避谈税务事件,看得出刘晓庆的心情很复杂、很牵挂……于是,大家专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谈。
我谈起了那年在知青宣传队的一次荒唐演出。当时演的是《白毛女》片段,黄世仁开枪打死杨白劳后,按照剧情,喜儿应该在悲惨的音乐声中扑在杨白劳身上痛哭不已。可是在演出中,饰演喜儿的演员不但没有哭泣,反而扑在杨白劳身上时,笑出了声。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样的行为当场被群众定性为现行“反革命”事件。群众在台下振臂高呼:“打倒地主恶霸!”
“为杨白劳报仇雪恨!”
“把现行‘反革命’演员喜儿揪出来示众!”
可是这个饰演喜儿的演员只有17岁,不谙世事,她怎么可能是个现行“反革命”分子?
县宣传队队长为了挽救她,把她关进黑屋子。这样做当然也是为了保护她,不然,她会被愤怒的群众当场打死。
后来,我去问她的真实想法,她哭泣说:“头天大家吃革命群众慰问的胡豆吃多了,杨白劳在她扑上去时,连连放了好几个屁,她忍不住,才笑出了声。”
说到这里,刘晓庆才露出了久违的笑意,随即又陷入了沉默。
我见气氛沉重,就提议划拳行令,刘晓庆赞同了。
这次划拳不同以往,我们仿佛都有点心不在焉,还是划常用的普通拳吧,出现得最多的酒令词就是“刘晓庆呀,重庆的妹呀!”那一回,全靠海鲜酒楼的老板临时参与,才避开了因税务事件引起的尴尬。这个老板是个广东北漂的年轻人,很有见识,在这个年轻人的调剂下,现场气氛总算变得热闹了一些,刘晓庆也变得话语更多了一些。
饭局结束时,我们下楼,当我把车门打开,刘晓庆刚进车内,就见那群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然后去外面发动摩托车。车窗关闭的一刹那,我还是清晰看见了她眼里的一丝惊恐。原来,刘晓庆还被监控中。
而今,税务事件早已过去。刘晓庆当年在狱中度过了422天,变卖了房屋,才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的她,为了回首那段特殊的日子,写了本书叫《人生不怕从头再来》,也曾一时引起轰动。
回到重庆后,我在《重庆商报》上发表了题为《刘晓庆·最后的晚餐》的整版纪实报道,为读者呈现出了在特殊时期的一个真实刘晓庆。
刘晓庆后来告诉我,在狱中的那422天,她天天看书学习、锻炼身体,过得很充实。她说她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永远都在不断前行、永远不停止更新。她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她能做到严格自律,就是因为问心无愧。她认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刘晓庆尽管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那个豪放自然、敢说敢当的重庆妹子,更是我永远值得尊敬的人。
延伸
想唱就唱想跳就跳
刘晓庆这样“不老”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的衰老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自由基致衰老。这种说法认为人体过度产生的自由基引起蛋白、核酸和脂类的损伤,而这些损伤的氧化产物不断积累,导致衰老的出现;二是端粒缩短致衰老的说法。就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直至完全消失,即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人体进而出现衰老。
而年已古稀的刘晓庆,为何看上去如此阳光靓丽?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上辈人那么累了,思想负担没有那么重了,都可能是延缓衰老的原因;二是,我们这辈人与共和国同龄,上山下乡,经历了太多的不幸,真正尝到了生活的不易,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理解。所以,心态相对宽松,或旅游或跳广场舞,干自己喜欢的事,延缓衰老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刘晓庆也符合这个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刘晓庆还是一个特别上进的人,她从知青时代开始,就热情大方充满活力,总能笑得太阳般灿烂。此外,她脑子灵光,性格张扬,凡事说一不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这可能也是她延缓衰老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因素,刘晓庆是演员,演员总会时刻注重自身形象。大家看到的刘晓庆感觉很年轻,多是在屏幕或图片上,其实十多年前我见到她本人时,就感觉她已在变老,眼角也有了鱼尾纹。
阳光健康,相信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你我这样,刘晓庆也同样如此。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原重庆日报主任记者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