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重庆“赛宝会”,看稀奇的打拥堂

1910年,黄包车第一次亮相山城

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2日

旧时的书摊

小商贩

黄包车

晚清市井人生

□林文郁

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川东劝业会也叫第一次商业劝工会,不仅是重庆地区近代商业的先声与近代餐饮的序曲,也是重庆近现代会展的最早起源。作为新生事物,商业劝工会当时在民间被叫做“赛宝会”,让重庆市民大饱眼福。

“赛宝会”就是博览会

清朝末年,清政府受西方影响,为发展社会商品经济,决定模仿西方和日本的“博览会”形式,在国内举办工商业劝工会或曰劝业会,以实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改良农业的新政,推行劝工、劝商的劝业活动,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赛宝会”。

上世纪30年代的重庆报刊上曾刊登有关文章,也称的是“赛宝会”:重庆开设餐馆,始自民国前三年之赛宝会。

其实,“赛宝会”或曰赛会,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它是英文exhibition的翻译,也就是现在经常使用的、由日文转译过来的“博览会”一词。

中国境内的“赛会热”在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期间达到高潮。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年),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端方奏请在长江要冲、东南重镇的南京举办“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此后,获清廷批准,并将南洋劝业会时间定在清宣统二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至十月四十八日(1910年11月29日),会期持续接近六个月。

之所以将劝业会冠名为“南洋”,是因为从1873年起,南京的两江总督同时兼任“南洋大臣”已成定制。

南洋劝业会正式开幕之前,两江所属各府州分别举办了39个物产会,专门展陈地方土特产品,并择优运往南洋劝业会参赛。两江以外的奉、直、豫等省则先后成立了出品协会,广为搜罗赛品。

经过积极筹备,由地方无数个赛会挑选出来的精品组成、首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6月5日在南京隆重开幕。

重庆的“赛宝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

重庆“赛宝会”是哪年办的?

那么,重庆的川东第一次劝业会(第一次商业劝工会)究竟是哪一年举办的呢?

原四川大学教授王笛在其所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一书中考证认为,重庆开办第一次商业劝工会的时间是1910年。

清宣统二年,这一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即公元1910年3月1日,川东道、重庆府为响应清政府6月在南京举办南洋赛宝会的号召,在南纪门外的菜园坝举办了重庆第一次赛宝会。此次赛会,官方的正式称呼为第一次川东商业劝工会或第一次川东劝业会。

这一说法,也可从1909年的《四川官报》上一则“劝业设会”的消息得到印证。报道说,重庆将依照省城的办法,在“浮图关旧城基地方”筹设劝业会。姑且不论地点是浮图关,还是“浮图关旧城基地方”即指浮图关下方的菜园坝一带,但时间是肯定的,在“明年”——即1910年,而1909年还在“筹设劝业会即附于出品协会”。

此外,在劝业会举办的1910年,《四川官报》还登有一则“渝城赛会”举办的消息,说劝业会地点择定在了重庆旧城南纪门外的菜园坝(说珊瑚坝有误),时间为1910年3月1日。报道还说,连外地的江安、隆昌等地也组织商货参加,可见吸引力之大。

1910年,《四川官报》就“组织赛会”还有后续报道。这则消息更为详细,几乎还原了当时劝业会的布局,可使我们对重庆第一次劝业会有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如赛会内设有四个区域,分别是学校成绩单、女子手工、标本、杂货及玉器展示区;工业制品展示区;洋货与餐饮展示区,达百余家;戏园及农具展示区。每天来参观、游览的民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听戏喝茶的首家戏园诞生

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遗稿丛书《重庆市略志》中说:及前清末年,重庆的官商联合,在珊瑚坝开办劝业会,展览川产物品,并招商开设餐馆茶社,复特办一临时戏园,以点缀风景,此为川剧团的发轫。劝业会闭幕后,梅阁庙的同乐茶园、木匠街的阳春茶园首先成立,经常开演,剧团的基础乃定。

这段文字明确显示,清末重庆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展览过有关物品,并“招商开设餐馆茶社”,故有餐馆、戏园等在此期间发轫于渝城。

据当时的著名地域文化专家、写有《重庆掌故》的刘玉声回忆及有关史料整理:那一天,在平整宽大的菜园坝上,“百业荟集,珍奇杂陈”,大清龙旗飘飘,鼓声锣声阵阵。摊上陈列着来自川东道、重庆府所属县、州、厅的物产、工商产品及农具、器物等。在会场里,由川东巡警营担任警戒和执勤。他们肩扛步枪,注视着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看稀奇”“凑热闹”的人们。说稀奇,倒也稀奇。在这里,重庆的第一家既听川戏又喝茶的戏园诞生了,它就是同乐茶园(一说荟芳茶园),成为重庆最早的戏园。戏园最早叫茶园,后来也有称作舞台的。在没有戏园之前,演戏的场所一般在会馆、庙堂、乡镇以及私宅的喜庆堂会。

展会开始后,戏园由川戏“义泰班”在此演出,每天演出两场。当时还没有电灯,只能用煤气灯照明,故傍晚前即停止演出。虽然是临时搭设的竹篾棚,但面积较大,四周架有环楼,作为女宾看台。在戏台的下面,摆放着一排排长条桌,上面铺上白布,有座椅及板凳,每天到此听戏的人络绎不绝。观众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吃零食。茶房就在边上一刻不停地为观众打毛巾、加开水,当然也不会忘了收小费。

黄包车第一次亮相山城

在这里,重庆第一家既开堂零售,又可以让客人进店围坐餐桌叫菜吃饭的餐馆开幕了,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留春幄。由于在展场搭设开张后,大家对这种铺设宽敞坐堂,又能摆筵安席,可以点炒菜、蒸菜、煮菜,还可以吃热菜、凉菜及便饭的形式感到新颖、稀奇,再加上随到随点,自由方便,故来此吃“稀奇”的人很多,天天打拥堂。这一下,留春幄不仅赚足了银两,还赚足了吆喝,打出了名声。

也正因为如此,展会结束后,几个股东一合计,一不做二不休,就干脆在陕西街找到一绝好位置开起了留春幄餐馆。

在这次劝业会上,还有一件趣事发生,就是当时从日本定制了一百辆(有说二十余辆)黄包车(当时叫东洋车,也叫手轮快车)参加展览,并在会场中接送参观人员,为人们提供零距离的亲身体验。

劝业会结束后,组织者却为这些黄包车是否留在重庆犯难了。因当时的重庆城还未曾开发,没有宽敞的马路,黄包车无法在路上行驶。于是只好将黄包车拉至成都,直到十多年后重庆修建马路后才又引进黄包车。从此,山城重庆又多了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

在这次劝业会上,售货总额达28万余两。许多产品及农副产品还获得大会奖励,如重庆鹿蒿玻璃厂的玻璃制品就获得了特别奖。

这是清末在重庆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时间永远停留在了“第一次”,即一开始就结束了,令人遗憾。

这次劝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展销会。它成为近代重庆商业贸易的先声和重庆餐饮、戏园及展会的序曲,既为后来重庆的城市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又为推动当时重庆的商品经济发展、扩大地方贸易做了很好的示范。

(作者系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