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杭州新政:

二孩补助5000元 三孩补助20000元

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3日

近几年,“生育”一直都是散不去的热点话题。尤其是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对于生娃的一些福利政策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云南、山东济南、辽宁沈阳、浙江杭州等多地开始实施或酝酿发放补贴,“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浙江杭州

二孩补助5000元 三孩补助20000元

在2月22日举行的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据悉,杭州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

据悉,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37.6万人。从人口监测数据和调研情况发现,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三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

浙江温州

二孩补助2000元

三孩补助3000元

2月15日,《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初步拟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的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则补贴3000元。

辽宁沈阳

三孩每月发放500元

直至孩子三周岁止

日前,辽宁沈阳印发《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生育、养育、教育、住房等一体考虑,围绕积极稳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支持政策。

其中,在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方面,《方案》明确建立家庭育儿补贴制度。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广东深圳

生三孩一次性补贴10000元

每年再发3000元补贴

今年1月,广东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二孩累计可领1.1万元,三孩累计可领1.9万元。

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山东济南

生育二孩、三孩家庭 每孩每月发放600元

日前,山东济南印发的《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推出一揽子举措鼓励生育。

《方案》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本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在休假方面,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

在住房方面,生育二孩的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90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的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湖南长沙

三孩(及以上)家庭

每孩一次性补贴1万元

去年10月13日,湖南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发放三孩育儿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今年1月10日,长沙市总工会发布消息,长沙市总工会创新开展生育补助活动,参加职工医疗互助项目的女职工,生育政策范围内,每生育一个孩子,便一次性发放补助金1000元。

云南

二孩补贴2000元

三孩补贴5000元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到,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方案》明确了补贴标准,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需要注意的是,领取生育补贴的孩子须是2023年1月1日零时后出生,同时孩子户口登记在云南省。

新闻多一点

政策不仅要现在能兑现

要保证持续、长期兑现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宋全成认为,发放生育补贴、延长陪产假等举措对激励生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从人口学角度以及西方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单纯通过发放补贴、延长假期等方式并不能实现大幅度提高生育率的目的。

宋全成分析说,当前,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主要受几个主要因素影响: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仍有惯性作用,影响社会生育观念;二是房价、孩子的教育成本等现实经济压力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三是女性作为生育主体,社会参与能力增强,受教育程度提高,为避免影响事业,倾向于少生孩子。“国际人口生育发展历史证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必然带来生育率降低,这是规律。同时,人口生育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反比,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生育越低。”

谈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生育率,宋全成建议:各地涉及住房、社保、休假等支持生育的政策要实施得力,有可持续性,落地后才能见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众生育焦虑,进而促进生育。同时,不仅需要政府施策到位,还要社会、家庭共同合力,促进生育率稳步增长。比如有的地方通过给予买房优惠,鼓励年轻人和父母住在一个社区,方便父母在养育孩子上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分析认为,对于补助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补助多长时间,这些可以进一步细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把原则性的号召和引导变为实际的行动,将惠民政策细化为惠民措施,变成惠民行动,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预计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但是,更多的政策需要有财力做保障。因此,各地政府在提出有关政策,特别是生育补贴政策的时候,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仅要现在能兑现,也要保证能持续、长期兑现。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未来鼓励生育的力度要加大,要真正落到实处,要对准“痛点”,真正解决年轻人结婚难和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

综合浙江日报、云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