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子在纽约的外孙晏良为通过本报征集线索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4日
《中国 怒吼了》
左起:台静农、张心德、张善子、张目寒在画作前留影
张大千
□朱渝生
张善子(1882-1940年)原名正兰,名泽,字善孖,又作善子,号虎痴。幼承家学。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24岁的张善子追随其中,与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于右任、张群、许世英、张治中等人,成为最早投身爱国运动入同盟会的会员。他先后任乐至、南部、阆中知事以及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国务院咨议等职,后归隐海上,潜心绘事。携八弟张大千远学东瀛,归国师叩曾(熙)李(瑞清)门墙习古文学法绘,为人豪爽结社论艺,立足传统并收扶桑绘技。先后豢养二虎供写生取意,悉得其性,故画虎神态逼真,形神兼备,精妙绝伦。
一只威风凛凛雄狮,脚踏富士山
1926年前后,张善子与张大千在上海正式将两兄弟的画室取名为“大风堂”,并共同开创了“大风堂画派”。自此,两人接受的所有弟子皆为“大风堂”门人。这一画派的诞生,培育、影响了不少从艺者。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我领土,国人愤怒了,文人化笔为戈同仇敌忾。1938年,张善子出任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为纪念上海“八一三”(1937年8月13日淞沪大战)一周年,张善子在湖北宜昌激情挥毫,精心创作抗战主题画《中国 怒吼了》这幅具有深刻含义的扛鼎之作。
《中国 怒吼了》中画家巧妙地把画中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拟人化,脚下踏的,便是日本富士山。张善子着力用墨彩告诉世人,面对破碎的山河,睡狮醒了!中国怒吼了!此画完成后不久,张善子盛邀诸位友人到寓所小聚交流,亦请客人在自己的新作前合影留念。
和其他画在纸上的作品不同,这幅画作画于白布之上,便于携带和室外流动展出。
他创作的鸿篇《勇猛精进,一致怒吼》《精忠报国图》《文天祥正气歌图》《双马齐驱》等系列名作,或借古述今,或激励国人誓死抗日,从而开创了中国抗战宣传画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真正的爱国大画家”。
20万美金都捐了,杜月笙出路费才返渝
1938年12月,张善子先生受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派出国宣传募捐,并以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赈济委员”特使身份,携带自己和与爱弟张大千先生合作的180余幅中国画,在其好友罗马天主教中国南京教区于斌主教和比利时籍梅雨丝教士陪同,取道越南,远赴法国举办画展募捐多次,所得美金20余万(其中包括在美画展募捐所得),全部汇给了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支持抗战。时任法国总统勒勃朗亲赴观展,盛赞其为“东方近代艺术代表”并授予纪念勋章。
次年4月,他们转辗美国,先后在纽约、芝加哥、费城、旧金山、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之余,在各种场所发表演讲。美国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尊称张善子先生为“画虎大师”,美国飞虎队的老虎标志,就是张善子画作《飞虎图》(此画赠送给了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其原作现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老虎。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夫人诚邀其至白宫做客,总统夫人亲陪其赴相关社团、院校做爱国演讲或义展募捐。之后,张善子获得美国佛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殊荣,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等校也纷纷聘请他担任名誉教授。他们从海外演讲、义展募捐归来,却萧瑟若是,幸得许世英、叶恭绰、杜月笙等好友襄助,方得返渝;他们日夜作报告,举办座谈会,介绍反战时局,誓死抗战,其精神令人感佩。
安葬于歌乐山,张大千亲笔写碑文
当年,张善子先生因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1940年10月20日,病逝于重庆宽仁医院,后安葬于重庆沙坪坝歌乐山。
1982年春,身在台湾的张大千先生与时在美国探亲访友的张善子先生的女儿张心素聊天时,听说张善子先生在重庆歌乐山的坟墓还在,非常高兴。并且,张大千先生还应张心素女士的乞请而题写“先仲兄张善子先生之墓”碑文,并叫夫人徐雯波女士带到美国加州寓所环筚庵,亲自交给张心素。之后,张心素将墨宝带回重庆刻于墓上。
2018年5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委员会正式启动抢救修缮张善子墓的工程,并于同年8月份完工。沙坪坝区计划修建“张善子美术馆”,以告慰这位为抗战文化做出过奉献的先贤。
如今,张善子先生逝世83年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这位爱国画家。
画去哪里了?有人说捐了,有人说丢了
1938年暑假,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教授台静农先生举家(13人)入蜀,后移至重庆江津白沙镇黑石山居住。台静农在江津生活、工作期间,初识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和一些文化界名流,其中就包括张氏兄弟。1937年7月21日,张大千由苏州回北平,在中山公园今雨轩品茗,与台静农晤谈甚欢,并约至其颐和园住处观其所藏画作。
张大千藏有不少古代真迹书画,一次出访时,怕放在家中不安全,便存放在台静农家中,台静农既感到这是大千对自己的信任,也倍感责任之大,大千回家后,他悉数交还。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挚友之情。
关于张善子创作的《中国 怒吼了》这幅画,究竟去哪里了?有人说捐了,有人说丢了。台静农研究学者、台静农外甥女婿徐鼎铭先生表示,经两岸有识之士多年寻找,终无结果。“此画可能不复存在于世”便是他研究的结论。尽管祖辈有挚友之情,托画之谊,但研究终非定论,只是一家之言。
所幸台静农先生曾与张善子、张目寒(系张大千义弟,曾任于右任秘书长)等人在这幅画作前留有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
日前,张善子在纽约的外孙晏良为,通过笔者委托重庆晨报征集线索。
你见过这张画吗?如果有线索,请告诉我们。
(注:台静农先生外甥女婿徐鼎铭先生和张善子先生在纽约的二外孙晏良为先生为该文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史料和珍贵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系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
说这句话的人是名画家张大千。他说的“二家兄”,就是张善子。
大家都知道张善子与张大千是兄弟。然而,张善子比张大千大17岁,兄弟感情颇为深厚,这一点却鲜为人知。
民间有长兄为父之说,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张善子就不会有张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