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澎湃而来 重要的是不“虚”

——非虚构写作者李燕燕的真实生活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4日

李燕燕

□秦湄毳

26岁,一场大手术之后,李燕燕迅速发胖,生活也遭遇许多困难,心境一度跌入低潮。直到她在微博上认识一位绝症女孩,并不经意间走进她的生活,陪伴她走过生命的最后一年,亲眼目睹亲情与现实、湮灭与重生等一对对复杂矛盾,在这场亲眼见证的生死别离中逐一展开,直击人性与人心。

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转折让她顿悟: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一段传奇,记下他们的故事,就是记下了一段生命独特的旅程,就是记下了这个时代。

43岁,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燕这些天在忙一件事——修改自己的“百度百科”。她试图把“自由撰稿人”这个身份给加进简介。

退役女军人

大学毕业后,李燕燕是带着“厂二代”父母的叮嘱和期盼走进军医大学机关的,正常情况下,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成为一个组织处或宣传处“写材料”的“笔杆子”,可她虽是中文系毕业,“写材料”却并不在行——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观察领导“在想什么”的习惯。

但那个时候,李燕燕在军医大学还是蛮出名,年轻的她尤其“擅长”写舞台剧的脚本。以此为起点,她开始更多地创作“工作以外的东西”,并渐渐“上瘾”。这使她有机会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2015年夏天,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结束的李燕燕,突然得知即将改革的消息,自认长期“不务正业”的她莫名慌了。

2017年李燕燕成为一名军队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顶了许多压力,却又有机会来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从此,开启了她近乎专业的写作之路。

自由撰稿人

捧了将近二十年“铁饭碗”,每每身后有个组织,一朝离开还真的不适应。

直到2019年,李燕燕仍不敢坦然承认自己是个“自由撰稿人”,那时她更喜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社会头衔,比如某区作协副主席,某学会副会长之类。

“正视自己,认清自己,真的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李燕燕说。

写作的门类很多,怎么就认准了要写“非虚构”呢?“因为今天的现实远比虚构精彩。”李燕燕回答。

她还记得23岁那年,因工作调动来到重庆。初来乍到,李燕燕在宿舍附近的家具店买床,坐着轮椅的老板听了她的口音冲她笑:“小妹,四川那边的吧?”她不知深浅地点头,甚至告诉那个老板她现在的单位。老板很热情,李燕燕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下一张不到1米五的“实木床”。两个月后,李燕燕从床腿隐蔽的蛀洞里惊讶地看到里面的空心,愤怒油然而生。待她翻出购货单据行走如风拐进那个巷子,隔着一段距离,却看见那家店贴着“清仓转租”的告示,卷帘门闭了一半。她曾构想过如何和“奸商”撕破脸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临了只是淡淡地摇头,然后离开。

非虚构的奥妙也就在此:创作,就是记录,是有血有肉地记录。

在坦承自由撰稿人身份的同时,李燕燕也明白自己应当如何面对创作上必须面对的现实:自由撰稿人所有的,只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要清醒,更要愈加勤奋。

“写作码字可以让我暂时忘却许多生活中的烦恼。”一边打字一边吃零食,她觉得“不知不觉就是一天”。

(作者系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