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天下第一长联”的钟云舫 因为云和鱼坐了三年牢

版次:011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4日

钟云舫著作《振振堂联稿》

天下第一长联

钟云舫雕像

□庞国翔

“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转入画江城。看南倚艾村,北褰莲盖,西撑鹤岭,东敝牛栏,爓纵横草木烟云,尽供给骚坛品料……”这副《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为清末“联圣”钟云舫所作。

钟云舫,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区,下同)高牙人,天下第一长联作者,被誉为“联圣”。早年中秀才,补为廪生后,在江津县城开办私馆教书,历20余年。

钟云舫学识渊博,工诗文词曲,尤擅对联,为人刚直不阿,自号“铮铮居士”。他疾恶如仇,对贪官污吏口诛笔伐,很多官吏既恨又怕,千方百计报复他。他们利用“文字狱”,挖空心思对钟云舫进行构陷。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7岁的钟云舫蒙冤,遭受三年“牢狱之灾”。这都是诗联惹的祸。

“题莲塘,写官祠”

塾馆被封功名遭除

荷塘又名莲花池,位于江津县城东门外。明时县人筑堤建亭于堤上,后来又建亭于池中,取名“水心亭”,以此扶植和培植津邑文风。每到春夏,岸上梅花和塘中荷花竞相开放,色艳香浓,游人甚众,是江津八景之一。塘外有肥沃田地数十亩,塘池和文亭费用均由该田租解决。但从清同治朝开始,江津多任知县挪用公局百万两银钱,在此撤池罢田扩建“遗爱祠”。目的是将各任知县“政绩”永留祠中,以欲“遗爱”千古。到清光绪十八年前后,此风更长。此举使膏田荒芜,而且遗爱祠祠宇建造得不伦不类,县人大多敢怒不敢言。官以为遗爱,民以为贻害。

对此,钟云舫写了《有见》《题莲塘一》《题莲塘二》三首诗。他在《有见》中,对县官罢毁莲塘扩祠进行讽刺:“去年官似佛/敲破木鱼身扑扑//今年官若神/视之不见听不闻//六月衙门苦水冷/县主犹夸清慎勤……”

在《题莲塘一》中,钟云舫将县官们占塘扩祠的“大作”称之为“胡行”“胡闹”“胡思”和“胡说”——“此是吾家壁上画/是谁偷样作祠堂?”

更具斗争精神的是,钟云舫将《题莲塘二》题写在“遗爱祠”的墙壁上。为弱小的县民发出“料得荷花多怨藕/膏田不复几分收”的哀叹,发出“滔天功德祠遗爱?”的责问。钟云舫将衙门知县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钟云舫还为“遗爱祠”撰写过一副对联。联曰:此去到莲塘,问遗爱诸公,清操到底谁千古;其行光梓里,看褒恩两姓,宸翰飘然下九天。

《有见》诗,不仅揭露了江津任上知县朱锡蕃的老底,而且还揭了相邻的巴县知县张铎的老疮疤。朱张二人臭味相投,犹似狐朋狗党。

钟云舫的诗联一出,全县传抄传背,弄得朱知县几乎下不了台,他恼羞成怒,生出一条断了钟云舫生计的毒计。他串通教谕和学宪,先以“岁考劣等”为名,革除了钟云舫廪生衣顶,继又捏造出“师德文风卑下”之罪名,强行关闭了钟云舫执教近十年的塾馆,还放言要将他治罪……钟云舫为躲官司,只得背井离乡,逃走成都荒郊,依附在一家苏裱铺,靠写联卖字为生。

钟云舫逃到成都三四年后,江津知县易人,钟云舫才得以回家,与门生郑埙以教“散馆”为生。

“唱鱼歌,叹白云”

身陷囹圄三春秋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巴蜀“两岁三秋赤旱”,到处“哀鸿惨状”,知县武文源不照律减赋,却篡改粮章,加租加征,津邑百姓怨声载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钟云舫与举人张泰阶等构拟诉状,经总督岑春煊受理,武文源被革职摘去花翎顶戴。武文源得悉恨之入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足县民余栋臣被人从荣昌监狱中救出后,招兵买马,开展第二次农民起义。烽火燃烧至永川、璧山、江津等邻近县邑。清朝州县惊恐万分,他们大骂“余部”是盗贼,采用各种手段骗降起义军。钟云舫写了《捕鱼歌》《捕鱼叹》二首长诗。钟云舫在《捕鱼歌》诗中,赞颂了鱼儿的反抗精神:“一鱼冲浪出,雷电随之逐。鱼也何能为?群公俱骇目。”在《捕鱼叹》中,钟云舫为“鱼”立德,写出“贼不贼民官贼民,驱民杀贼民安肯”的诗句,真可谓嬉笑怒骂。武文源及其余党如获至宝,宣称钟云舫诗中之“鱼”实为隐喻盗贼余栋臣之“余”。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后,津邑重镇李市、油溪等已出现“神拳”“红灯照”等组织,加上大足县(今重庆大足区)农民起义的余火,县衙官吏惊恐万分。钟云舫写《白云叹》诗,描写“五瘟作疫还多庙,断无禋祀及氤氲”的社会现象,发出“尔何不作霹雳之摩空,凭空一击万耳聋”“抑何不作冯夷之拗怒,陆詟水慄百灵怖”的警醒之句。

武文源和余党搜罗到钟云舫的这些诗句后,遂以重金贿赂川东道台张铎。张铎对钟云舫早生嫉恨,只是无凭下手。这下,张、武二人手执“铁证”,狼狈为奸,加害钟云舫。

武文源及余党参诉钟云舫“犯上作乱、欲聚众起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五月,钟云舫被当局收质后,以“妖言惑众、播乱民心、结党为奸、意图不测”为由,解押到成都府科甲巷提刑按察使待质所“待质”。

后来布政司的批语为:“结党为奸、尚属子虚。妖言播乱,事实俱在。然杀之恐失人心,纵之恐构大乱,姑待质。”当局对钟云舫实施“软打整”,既不“询”又不“质”,使其有口不能辩,有冤不能伸,蒙冤受屈长达三年。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江津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