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占据一个小山头,历经58年风雨仍然让人震撼
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8日
万盛经开区青年镇 据重庆日报
□宋六梅
你见过的最长标语有多长?
你见过3.2公里长的巨幅标语吗?
这幅标语就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镇,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它南北走向,共17个字,内容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每个字面积约60~80平方米,一个字就占据了一个小山头。这幅标语是万盛经开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记录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巨幅标语的这句话来源于何处?怎么制作出这幅巨型标语的?
半年多时间才完成制作
从重庆主城出发,沿高速一路向南,一个小时就可到达万盛经开区青年镇。
青年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曾是唐时溱州和荣懿县所在地,距今已有1380年历史。古往今来,青年镇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商贸中心,是集文化、商贸、物资、货运于一体的枢纽地带。青年镇田坝街交叉路口有一状似羊头的青石,以“青羊”谐音“青年”而得名。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作了《愚公移山》的著名讲话,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也诠释了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便是这篇讲话的精髓。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经济落后。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高潮。
为了振奋精神,激励干部群众,鼓足力气加油干,青年公社决定在山上打造一幅巨型标语。1964年,经过多次征询和讨论,最终确定标语的内容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17个大字。
据当时参与标语制作的几位老人回忆,制作者由机关干部、社会团体、青年学生、社员群众等组成,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标语大部分在青年公社堡堂村,还延伸到当时的青年、均田两个大队,一个小山头一个字,制作任务分配到各大队,大队又分配到各社。
工作组确定好字的位置、距离和大小后,当地社员群众将周围树木杂草清除干净。然后,青年公社所在的重庆市105中学几位老师,用白色石灰将字形铺上,随后工人们沿着石灰轮廓挖出1米左右的凹槽,再用煤渣、石灰、泥沙与碎砖等三合土材料填满,最后用白石灰等混合材料进行表面铺装。据参与者肖老师回忆,当时他还是一名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也上山参与过背石灰和煤渣等工作。他说,当时上山的路又陡又滑,徒手上山都费力,更何况还要背30多斤重的东西呢,没几天肩膀就被磨出了红色的血痕,甚至破皮。但同学们咬着牙,相互鼓励,大家一起快乐地唱歌,所有的劳累都在激情满怀的歌声中化为更大的动力。
标语的制作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直到1965年春节才最终完成。所有的工作,特别是向山上搬运三合土材料等工程量巨大,全靠大家一背一担地肩挑背扛运送上山。标语制作现场参与人数众多,十分壮观。这个场面在今天看来,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但却真实发生了。
制作完成的标语呈白色,字体刚劲有力,在青山绿树中显得格外耀眼,视觉辐射范围可达二十多平方公里,大半个青年公社都可看到,极大地振奋了当地人的精神和干劲。“舍得磨掉手上皮,誓叫荒山变良田”的堡堂精神,后来也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农业的榜样,堡堂大队还被国务院授予“1979年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姑娘嫁到堡堂村值得炫耀
老一辈人说起当年的青年公社、说起堡堂村,那是一脸的自豪。据老人们回忆,那时青年公社的姑娘不愿外嫁,外地的姑娘却很想嫁到青年公社来,要是嫁到堡堂村,更是值得炫耀,因为不仅不愁吃饱,而且还很有面子。用一名曾参与堡堂梯田改造的老人的话来说,“这标语很有作用哟,干活累了,抬头看看远处的标语,又有力量了……”
2006年,万盛经开区青年镇对巨幅标语进行修复和环境整治,砍伐部分树枝杂草,重新铺设白水泥和石灰,让标语重新焕发生机。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专家曾建议该标语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标语。
如今,由于封山育林,雨水冲蚀,高速公路修建等因素,巨幅标语受到一定程度损坏。但58年的岁月洗礼和沧桑巨变,这幅标语所体现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这方水土上的人们。
今天的青年镇堡堂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和“市级美丽宜居村庄”,村里建起了陈列室,还在原来堡堂梯田处修建了文化公园。极具年代感的片石堡坎和后来整修的梯坎相融,再加上一些景观配置,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登山健身、娱乐打卡的好去处。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邀约好友,请当地人当向导,去寻找掩藏在密林深处的那幅足以令人震撼的巨型标语,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豪情与干劲。
(作者单位:重庆万盛经开区文旅局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