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36年,抗击蒙军围攻,击杀蒙哥大汗,蒙军誓言屠尽城中百姓——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2月28日
□兰梦宁
登上钓鱼城,满目的“雄、险、奇、秀、古、幽”,不禁让人吟诵“孤城雄峙万重山,砥柱雄风卷巨澜”。位于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是目前国内惟一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占地2.5平方公里,弹丸之地,但其形势险峻,四周峭壁悬崖,东西南三面据江,乃易守难攻之地。
南宋后期,四川军民筑城于钓鱼山,钓鱼山逐步成为一座防御性的坚城。长达36年之久的抗击蒙(元)的钓鱼城保卫战,在中国古代防御战争史上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因钓鱼城之战间接改变了欧亚历史,钓鱼城也被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宋祥兴二年(1279年),守将王立竖起降旗,钓鱼城保卫战结束。此前一直“死守报国”的王立为何投降?城内军民为何能免遭屠戮?背后有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
“上帝之鞭”折于钓鱼城下
宋淳祐三年(1243年),为抵御元军进攻,播州人(今贵州遵义)冉琎、冉璞兄弟向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建议:“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余玠采纳谋划,调集四川军民筑城于钓鱼山,同时还在全川“凡地险势胜,尽起而筑之”,修筑山城20余座,并迁州县治所于钓鱼城(据《宋史·余玠传》)。钓鱼城经过多次修筑,成为宋蒙(元)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钓鱼城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开庆元年(1259年),蒙哥大汗在钓鱼城西门外筑台窥望,被钓鱼城守兵矢石击中。钓鱼城守将王坚又命人投掷鲜鱼面饼,并致书蒙哥:“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蒙哥得书后,伤痛迸发,愤激道:“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屠城剖赤而尽诛之。”不久,蒙哥大汗死于军中。
蒙哥大汗殒亡的消息传到欧洲,欧洲人奔走相告,“上帝之鞭折断了!”景定元年(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汗位争夺中获胜。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
收复泸州,掳回熊耳夫人
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在四川猝逝。126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郁郁而终。钓鱼城守将张珏继承余玠、王坚遗志,加修钓鱼城。
景炎元年(1276年)正月,元左丞相伯颜率军进入临安。南宋朝廷无力抵抗,开门出降,拱手将临安交给了元军。南宋王朝大势已去,张珏、王立等抗战将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临安陷落后,南宋恭帝及太后被俘北去。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益王赵昰,于同年五月继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张珏得到这个消息,回绝了恭帝要各地守军放弃抵抗的诏谕,组织工匠,在钓鱼城修建行宫,又派了数百名兵士,到东南沿海寻找宋帝,以图重振河山。但是,派出的兵士一去不回,张珏的宏愿没有实现。
1276年,张珏派副将王立驰援奔袭泸州,击毙了泸州蒙军将领熊耳,俘虏了熊耳夫人,并带回钓鱼城。王立将熊耳夫人认作“义妹”,让其照顾老母,实际上熊耳夫人成了王立不公开的宠室。同年12月,张珏调往重庆就任四川制置使,王立升任合州安抚使、钓鱼城主将。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春,重庆陷落,元军集中兵力进攻钓鱼城。这时,朝廷“王命已经三年不通”,钓鱼城孤立无援。元军扬言要屠杀全城军民为蒙哥大汗报仇。
陷入绝境,何去何从?
钓鱼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再加上合州连续两年遭遇大旱,城内粮草殆尽,已经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
王立深知,纵然坚守已是无力再撑多久,但数十年深受宋皇国恩,岂能轻易投降,做被世代唾骂之人?况且即便开城投降,也不能求得全城军民身家性命之安全,砲石击中蒙哥、20余年对抗元军,元军岂能放过全城军民?
王立遂派出部将李兴、张郃等12人到成都刺探军情,以便相机行事。不料李兴、张郃等全部被元西川行枢密院副使李德辉拿获,李德辉没有加害他们,反而释放他们回到合州劝降。面对李德辉的劝降,王立陷入纠结之中:李德辉代表元朝西川行枢密院,似有纳降之诚意,而围困钓鱼城的是元朝东川行枢密院军队,若向西川行枢密院投降,必定会引起元朝东西两院的矛盾,结局恐怕会更惨。
王立集合队伍,当众发誓“死守报国”。深夜,王立不能入眠,“作为军人,当然要战死沙场,但数十万合州军民也要跟着去白白送死吗?”
夫人献策,军民免遭屠戮
1279年元月,夜已深,城中的灯火日渐阑珊。钓鱼山下,围城的元军军营灯火通明,不时能听到元兵喝酒猜拳的喧嚣。王立绕室彷徨,自己被视为叛臣、降将,元兵的咆哮,军民被任意宰割,老弱妇幼的凄惨哭声,那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交织。连续几个夜晚,王立都不得安寝。
看着这一切,熊耳夫人的内心也在不停挣扎,自己的夫君被王立所杀,这时是劝降?是坚守?还是自报私仇?熊耳夫人毕竟是女人,想着这全城军民,难道真要被攻占而遭受屠戮?最后,熊耳夫人终于下定决心——劝降!
熊耳夫人面见王立,以实相告:“妹实姓李,今成都总帅李德辉,妹之兄也,若知安抚待我恩礼,必尽心上奏,亲来救此一城人民,公谓何如?”王立惊讶感叹。但却没直接回答,又陷入了纠结:“我不惜留下千古骂名,死不足惜,全城军民岂能无辜受屠杀?”熊耳夫人明白了王立内心的痛苦,当即说道:“如果你降于川西行院,我保证你全城安全,你不知道元朝皇帝忽必烈一再禁止屠杀降附臣民吗?我兄长李德辉任元朝西川行枢密院副使兼安西王相,主持西川军务,深受皇帝信任,只要他出面受降,在皇帝面前禀明实情,钓鱼城就可免去一场灾难。”在熊耳夫人的反复劝说和全面分析后,王立决定采纳熊耳夫人的进言,亲自写了降书,并重点提出两项要求:一是要安西王相李德辉亲自纳降,二是保证全城军民不受屠戮。
为了使李德辉确信,熊耳夫人还按照从前为其纳鞋的样式,做了一双新鞋,并提笔写了一封家书,用蜡丸将降书、家信一并密封,然后专派儒生杨獬前往成都川西行院。李德辉见了降书、家信及熊耳夫人亲手制作的鞋子,甚是惊喜,决定亲自前往合州钓鱼城纳降。
祥兴二年(1279年)2月,王立放弃坚守,钓鱼城上竖起降旗,至此,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结束。忽必烈遵守承诺,下诏:“鱼城既降,可赦其罪,诸军毋得擅便杀掠,宜与秋毫无犯。”
后世评说褒贬不一
据《元史》记载,当时开城后,合州城的老百姓感念活命之恩,绘有李德辉、熊耳夫人和王立的画像以作纪念。
明清两代,在对待王立等人的态度上,则是一波三折。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忠义祠,一开始只设立了王坚和张钰的牌位,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新增了余玠、冉琎、冉璞牌位,变成五人。后来,清代合州知州陈大文又在祠内增设了李德辉、熊耳夫人的牌位。
清嘉庆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冯镇峦对熊耳夫人赞赏备至,称赞为“钓鱼城上奇女子,一封书救全城死”。而到了清光绪年间,时任合州知州的华国英认为王立是“宋之叛臣,元之降人”,还将王立和李德辉兄妹移祀别室。晚清诗人肖德一《钓鱼城怀古》诗:“回军早夺兴王气,纳款终归女子功。谋及妇人真下策,田横毕竟是英雄。”作者借典故“田横事迹”,赞扬钓鱼城守将坚贞不屈的气节,谴责王立与熊耳夫人的妥协行径。
清末民初著名史学家柯劭忞在其《蓼园诗钞》卷二中有纪实史诗《钓鱼城行》,诗中评价:熊耳夫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得钓鱼城免于被屠城,赞颂了其性格与精神。熊耳夫人本就一个弱女子,辩证地看待其抗争精神、奉献精神,很显然,诗人对熊耳夫人之举是肯定的。
诗人王钟璘在其《熊耳夫人》诗中:“鏖战卅年空兕虎,藏书寄履免屠城。”诗中对熊耳夫人敢为全城军民生命着想之举给予充分赞许。
1942年,郭沫若登临钓鱼城,撰写了七律《钓鱼城访古》:“魂夺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萦。冉家兄弟承璘玠,蜀郡山河壮甲兵。卅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诗中明确表示,对于坚守四川及钓鱼城的余玠、王坚、张珏“宋三卿”,应千秋共仰;对于开城投降的王立和劝说王立投降的熊耳夫人,应给予谴责。
(作者系重庆合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