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出版160余本童话书 四次获冰心奖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03日
□杨小霜
“可不可以说,你是中国最能写的女人?”
“不敢,不敢,不敢!”
我的一句玩笑话,让她摇着头连说了三个“不敢”。我知道,她是一个单纯而低调的人,她不喜欢这些带“最”字的光环,只希望在如童话般简单的世界生活。
她叫曾维惠,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在那个阳光明朗的初冬,她降生在江津县依山傍水的高牙仙池坝;因为喜欢花,喜欢紫色,还喜欢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便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紫藤萝瀑布(在师范校时曾用笔名“雯君”发表作品),且留有一头如瀑布般的长卷发,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瀑布或布老师;因为爱孩子,爱阅读,爱写作,在过去的20年中,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出版个人著作160余本。
山村小学被窝里的童话
20世纪90年代,曾维惠带着满腔热爱来到了江津师范学校。校园里有一位戴眼镜的老师——黄明超。因为喜欢儿童文学,1990年10月,明超先生在学校里建立了儿童文学社,培养了一批批儿童文学爱好者,童话的光芒照进了曾维惠的世界。
“我很幸运,在明超先生的帮助下,我的童话发表了!”曾维惠回忆:1992年11月,她在《中师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小白兔,采蘑菇》。明超先生捧着曾维惠发表的童话,像捧着自己的孩子一般说道:“这篇既是童话又是诗,读来朗朗上口……”明超先生的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由此,一颗文学的种子,在曾维惠的心底扎根发芽。
毕业后,曾维惠申请到偏远的柏林沙河小学工作。那是一个挂在半山腰的小学,那里没有电话,交通不便,甚至连可以交流写作的朋友都没有……学校里,一些人来了,一些人又走了,她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饱满的热情给孩子们讲好每一堂课,以昂扬的姿态鼓励着孩子们走出大山。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冬日时常被冻得双手发紫,因此曾维惠时常坐在被窝里写稿,久而久之,家里的布毯和被套全部都浸满墨水氤氲的痕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大量地阅读并创作儿童作品。寂静的雪夜里开出了幽香的腊梅,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里,她觉得十分充实和心安。
她总说:“我是属牛的,我相信自己有牛一样的勤奋,有牛一样的韧性,有牛一样的坚守。”在那段抬头看山低头看水的日子里,她一直沉浸于自己的文学阵地。写绘本,写儿歌、写童话,写小说……
因为足够努力和勤奋,她一面站在三尺讲台上,一面向杂志报纸邮寄稿件。尽管收获的铅字不多,她都会与恩师明超先生分享这些喜悦……
在信中,明超先生给了她鼓励、鞭策、温暖,这让曾维惠备受鼓舞,更加努力地写作。
纯净的童话王国
她的笔下,有活泼可爱的阳光少年,有温馨励志的上进少年,也有伤心忧郁的叛逆少年。通过书中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影响了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她始终如一,用一颗纯净的心灵为孩子们放歌。
写得多了,发表得多了,很多人便会十分好奇地问她:“你脑子里的故事不会被写完吗?”她总会微笑地回答:“我生活在孩子们的中间啊,他们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灵感啊!”
曾维惠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许多书给孩子们读,或者是把自己写的童话和小说讲给他们听。她耐心地给孩子们讲作文,讲山里趣事。这些趣事慢慢地被沾上墨汁,爬到方格纸上……每到这个时候,曾维惠便会用信封和邮票,将孩子们的作文寄往远方。当然,岁月带给她的回报也十分丰厚,班里不少孩子先后在《少年先锋报》《语文学习报》《初中生之友》《语文报》《作文指导报》等报刊发表……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夜,一个书商找到曾维惠,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曾老师,我十分迫切地想找您来写一套校园小说!”
书商的话让曾维惠在备受鼓励的同时又有些担忧。书商见状便说道:“曾老师,只要您愿意写,我可以给你印几十万册,版税您说了算……”
曾维惠心里“咯噔”一下,行文多年,竟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等好事!曾维惠心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自己的名气并不是那么大,那么响!
曾维惠问道:“是写哪方面的?”书商见状,立即将某某某出版的书摆在曾维惠的面前说道:“您按照这个写,书准卖到火爆,以您的文笔,绝对要脱销!”
曾维惠拿起书,翻了翻,拒绝了那位书商:“这样的东西,能拿给孩子们读吗?你这不是在害人吗?”在曾维惠看来,这样的书,不能给自己的女儿读,不能给班上的孩子读,就一定不能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读。
自那以后,更加坚定了曾维惠想要给孩子们一个纯净世界的想法。有首有名的歌里唱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曾维惠却说:“童话里不是骗人的。我愿意用一颗纯净的心,永远为孩子们写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放歌!”
连续四年问鼎冰心奖
因为勤奋、吃得苦,在过去的20年里,曾维惠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出版个人著作160余本,作品更是获奖无数:冰心儿童图书奖(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届)、2017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
除了获得一些奖项外,她的作品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童书榜”“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全国妇联‘书香飘万家’《2022年全国家庭亲子阅读导读书目》”“重庆市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创作资助签约作品”……
然而,曾维惠的写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有过迷茫。
儿童文学在许多人眼中是小儿科,但她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创作。在心底,她也曾多次反问过自己:“儿童文学真是小儿科吗?”她在心底回答自己:“我想,是,又不是。”
可能就文章主人公来说,儿童文学写的就是阿猫阿狗、就是一群小屁孩儿的一堆破事儿,这样理解为小儿科也确实没有错。
可在过去,我们不都是孤寂的孩子吗?阿猫、阿狗的快乐和忧愁、小屁孩儿的勇敢和坚强,不都是陪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吗?如此说来,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地位非同一般。
想明白这些以后,曾维惠一头埋进自己的童话王国,不分昼夜地伏案创作。她主动屏蔽了外界的一些消极看法,认准了通往童话王国的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韧地走下去。她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初心,真诚地和孩子沟通,用笔下的文字去治愈和温暖一个个幼小的心灵。
她的作品像黑夜中的一缕光,照亮了艰难岁月,温暖了人间。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本该具有的同情与关心,这种同情和关心可以理解为爱,这种爱使我们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至于绝望。
我也认为:一位有艺术理想和生活理想的作家,才会写出这样把理想与梦幻、诗意、爱和美感融为一体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系重庆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