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 是普通人的温暖人生

版次:004    作者: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陈军 王尊来源:    2023年03月06日

在李克强总理1.7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性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还提出了2023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这其中一串串数字令人振奋。这些在全国层面上的数字,背后不仅有重庆人民的贡献,也代表着一个个普通人的温暖人生。

1

关键词:棚改

棚户改造让我还能再住30年

报告摘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上亿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近年来全力推进辖区老旧楼栋棚户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记者在杨家坪街道前进支路4号看到,这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9层居民楼通体涂成黄色,楼下坝子铺上了红色的塑胶颗粒,还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楼道里干净整洁,墙壁雪白。谁曾想到,一年多以前,这里灰旧破败,楼道里各种牛皮癣,线缆乱如蜘蛛网,居民下楼连活动腿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从一开始的新房子,一步步成为破房子,搬不走又拆不起。你看现在好漂亮,再住30年都没得问题。”居民刘永学大爷说起社区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杨家坪街道副主任王益向记者透露,目前街道正在进行第三期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完成了85%,范围为团结路社区、前进路社区,涉及23栋建筑、住户1195户。

而在整个重庆市范围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住有所居、居有安全为目标,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8.29万套,惠及群众约100万人。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力争启动棚户区改造10万户。

2

关键词: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报告摘录: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

创办于1999年的重庆河海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制高新企业,主要业务涉及精细碳素制品、金属成型、粉末冶金、机电产品研发等领域。近两年公司业务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每年的产值仍上亿元。

公司总经理曹智勇说,公司业绩逆势上扬的背后,是因为有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也与重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有关部门的扶持息息相关。深化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税率下调,仅此一项,公司一年少缴纳增值税近百万元。而近几年地方政府对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企业、高新企业有一定的扶持补贴,他所在的公司也是受益企业。新冠疫情期间,重庆对企业又出台了相关税费、社保缓交等政策,也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不少企业得以快速恢复元气,步入发展正轨。

在重庆,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既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又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来自重庆市税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680亿元,为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关键词:粮食安全

今年全市产粮目标216亿斤以上

报告摘录:五年来,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定粮食产量,给了我们种植户极大信心。”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社区老支书邢伯树望着眼前金灿灿的花海说,他种了近50年油菜,这是第三年播种“庆油3号”油菜种子,亩产菜籽多,出油率高,如今已推广到整个社区。

来自市农业农村委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70万亩,蔬菜、油品、水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今年,重庆将通过种业自主研发、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利用率,为粮食生产稳质增效。

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自给率仅30%左右。近年来,我市油菜育种专家一直潜心研究,不断提高油菜品质,陆续推出高产和高含油量油菜品种。2016年,重庆市农科院油菜团队首席专家黄桃翠主持选育“庆油3号”。2019年,她又选育出含油量高达51.54%的“庆油8号”,再次领跑全国。目前,“庆油”系列在重庆推广种植面积将突破200万亩,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约40%。

“今年重庆农业工作有8项重点任务。”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在抓好粮油生产方面,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是3012.2万亩、216.1亿斤以上。

4

关键词:高铁高速

成渝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报告摘录:五年来,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

“突破4000米!”3月3日凌晨,随着钻机隆隆的轰鸣声,工区经理王曙光宣布,巫云开高速控制性工程,朝阳特长隧道和丁家特长隧道开挖取得标志性突破,累计开挖进尺突破4000米。巫云开高速2025年贯通后,将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

巫云开高速2025年建成后,从开州经云阳至巫溪,车程预计缩短1小时以上。将串起红池坝、雪宝山、汉丰湖、张飞庙等,助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

据了解,今年全市交通计划投资1100亿元,一季度计划投资约242.1亿元,同比增长10.4%。“成渝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建设中将以对外通道为重点,构建“米”字形高铁网,加快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渝昆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和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6条高铁917公里建设,年内启动建设渝宜高铁159公里,大力实施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等项目。

促进高铁与干线铁路等四网融合发展,到2027年高铁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基本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加快实现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

在高速公路方面,加快建设渝湘复线、万州至达州等25个在建项目1391公里,开工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渝遂高速铜梁至潼南段改扩建2个项目160公里,建成江津至泸州北线、铜梁至安岳和巫溪至镇坪3个项目169公里。到202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川渝间省际通道达到20个。

5

关键词:创新研发

未来重庆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10%以上

报告摘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挥能力不断增强。

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园区的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公司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它是重庆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的一个缩影。

“看了政府工作报告,非常让人振奋。报告中提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夏亮随后指着一台六轴的大型工业机器人说,“它工作起来,相当于六七个工人的工作量,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装上这种大型帮手,可以成倍提升生产效率。”如今,新能源车企需要更多大型的机器人帮忙提升产能。作为为现代高质量制造业服务的工业机器人提供商,华数机器人公司的业务也更加繁忙,通过科技创新为工业机器人赋能,工业机器人再将科技内涵传导给汽车生产厂家,“华数为他们的智能化生产线提供工业机器人。”

根据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9倍,研发人员总量实现翻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倍。(未来五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陈军 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