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河坝小院 马家坳小院 毛万二家小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合作现新模式,“小院+”成为深耕“试验田”

川渝合作共建小院正上演春天的故事

版次:004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09日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核心区“双昌”合作示范园

“双昌”合作示范园科技文化馆展示的三合村和普陀村的特色产业、产品

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

四川隆昌石燕桥镇三合村

龙集镇六合村和石碾镇碉楼村的果农合作打造的川渝“四季果园”

村民常聚在吕家河坝小院,交流多肉植物种植经验,摆龙门阵。

Hello, everyone! this is Miss He in Baofangvillage……3月6日,荣昌区龙集镇抱房村春风拂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干部贺敬站在我市首个川渝合作共建小院——吕家河坝小院中,变身网络主播,用中英双语做直播,介绍当地的特色产业多肉种植。小院旁边潺潺流过的渔箭河把村庄田园分为川渝两地,河的这边是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的抱房村,另一边是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的小湾村。

另一个川渝合作共建小院——毛万二家小院也是一派好春光。在这里,荣昌区安富街道的普陀村和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打破界限,成为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两省市正在这里深耕一块农业“试验田”: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如何加强基层合作?双城小院正是一个示范样本。

1

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抱房村与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的小湾村

吕家河坝小院:村干部双语直播,让多肉变“多金”

荣昌区龙集镇抱房村和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仅隔一条小河,两地村民比邻而居,田土相连,许多村民还是亲戚,是名副其实的“川渝一家亲”。2021年,抱房村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结合荣昌区“小院+”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机制的探索,打造了首个川渝合作共建小院——吕家河坝小院。

吕家河坝的村民喜爱种植多肉,既能美化院坝环境,还能挣钱增收。最开始,村民们种植的多肉植物多是从隔壁小湾村引种过来的,后来种多肉的村民越来越多,种植人数还超过了小湾村。

“我们村上抓住这一乡风民俗,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拓展‘小院+’模式内涵外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小院+农户+产业+双城经济圈合作,鼓励村民利用自家院子发展多肉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抱房村党总支书记李盛华介绍,“小院+”也是农家院落自治示范创新实践,把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在家的老人、妇女广泛参与,增加交流、凝聚人心,从而充分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能熟练运用中英双语录视频、做直播的贺敬,是抱房村2018年引进的本土人才挂职干部。贺敬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英语专业8级。毕业后,她看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决定回老家扎根。

作为一名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村干部,川渝合作共建小院的成立,为贺敬提供了用武之地。她主要负责吕家河坝小院的日常联系和服务工作,以及发展多肉植物种植特色产业。

2022年,龙集镇被确定为荣昌区全域数字乡村试点镇。贺敬抓住这一契机,发挥自己的专长,用中英双语拍短视频、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多肉和乡村“土货”,用“小院+数字化+产业”的模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我用双语拍视频、做直播,很多村民都觉得新鲜,也很配合我。”贺敬说,通过慢慢摸索,一年多来,抖音和直播账号积累了一定粉丝量,还吸引不少城里游客来村里参观、游玩。

看到人气旺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连川渝交界的小湾村村民也前来“串门”,纷纷参与种植。

“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随着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村民住得更加分散,不利于情感交流,也让乡村活力衰减。”贺敬说,一盆小小的多肉,不仅可以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拉近了川渝两个村的邻里感情。现在,只要有空闲时间,小湾村的许多村民都会到我们吕家河坝小院来,交流培养多肉的经验,相互交换品种,也时常过来参加活动、摆龙门阵。

“接下来,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还要进一步加大直播销售的力度,利用‘小院+’提供的优越条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小院经济,为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将两个村更多的村民吸纳到多肉产业中,既发展经济,又提振村民的精气神。”贺敬说。

荣昌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荣昌区以10至30户群众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以“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2

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六合村与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碉楼村

两村村民相聚马家坳小院 水果种植户联手打造“四季果园”

在龙集镇的六合村还有一个川渝合作共建小院——马家坳小院。和六合村相邻的则是隆昌市石碾镇的碉楼村。两村田土交织,道路相连,人员来往密切。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两个村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六合村和碉楼村利用小院搭建的平台,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春节后,两村村民就相聚在马家坳小院,谋划新的一年产业协同发展。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领导也来到马家坳小院,为两地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他告诉大家:“不久前,荣昌和隆昌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启动了我国首个跨省市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你们两个村处在拓展区内,未来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听到此处,龙集镇六合村种植大户李盛勇说:“党的政策好,我有信心把产业做大,再多种几百亩葡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石碾镇碉楼村的柑橘种植大户王三兴紧接着说道:“我现在种了2000多亩柑橘,去年开始挂果,产量达到50万公斤,如果大家相信我,咱们就联手干。”

王三兴的提议和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个村的水果种植户决定联合起来,打造一个面积3000多亩的“川渝四季果园”,并成立联合专业合作社,在产业规划、市场销售、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展开合作。

六合村种植的果园有草莓、桃子、李子、葡萄等春夏季节成熟的水果,而碉楼村则是成片的柑橘,主要是秋冬季节上市。两个村一合作,不仅形成了规模效应,还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采摘,为促进两个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合村党总支书记李让富说,两个村合作打造3000多亩“川渝四季果园”的消息传出后,还引来了海南的投资客,准备依托“四季果园”打造川渝共建田园综合体。

龙集镇党委书记朱芸锋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龙集镇除了通过打造川渝共建小院与隆昌石碾镇在产业发展、跨界河流共管、毗邻边界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联动之外,还与另一个相邻的普润镇携手成立了数字乡村联合党委,负责两地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中党的建设、组织保障、议事协商、合作交流等工作,在产业携手谋划、文化共同培育、服务治理联动、农民联合培养等方面再向前一步、再往深一层,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抢抓新机遇、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3

重庆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与四川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

打破界限深耕“试验田”,建设现代高效“双昌”合作示范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依托相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依法流转和高效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和各类农业园区,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毛万二家小院也是一个川渝合作共建小院。站在毛万二家小院的院坝边,可以看见一条新修的水泥公路连接起两个风景如画的村庄:近处是重庆荣昌区安富街道的普陀村,远处是四川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

如果不是特别提醒,外人很难看出这是分属两个省市的两个村。新修的水泥公路蜿蜒串起一块连一块的高标准农田,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建筑风格相同,连田坎坡面砌着的六角砖也一模一样,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略有不同的是:普陀村黄墙黛瓦,隐身在一片春意盎然的花海中;三合村白壁乌瓦,倒映着一池春水。

2021年10月,这两个毗邻的村庄打破界限,成为川渝合作的“先行区”,两省市正在这里深耕一块农业“试验田”。这块农业“试验田”就是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核心区“双昌”合作示范园。

两村之间没有界碑和界限,却有两个标志性建筑以示区分:一个是“双昌”合作示范园科技文化馆,一个是“双昌”智慧猪场,一南一北,正好位于两村的交界处。

这两个标志性建筑也是由两地共同出资建设、共同经营管理的。

科技文化馆展示了“双昌”合作示范园的发展规划、特色产业、产品,以及荣昌和隆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方面出了建设用地和30%的建设资金,隆昌方面出了70%的建设资金。

“双昌”智慧猪场由隆昌和荣昌的4家公司共同组建,重庆双昌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统一实施。目前,两栋猪舍已经封顶,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荣昌白猪和内江黑猪,一黑一白将在此安营扎寨。

据了解,“双昌”合作示范园由荣昌区安富街道、盘龙镇、龙集镇、荣隆镇和隆昌市石燕桥镇、胡家镇、界市镇、普润镇“七镇一街道”组成,园区总规划面积19.6万亩,其中,荣昌10.1万亩,隆昌9.5万亩。

“双昌”合作示范园按照坡上猪场油茶(茶园)种养循环、旱地高粱油菜轮作、水田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智慧示范猪场、农旅融合、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物流、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项建设任务。产业园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

安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曹远学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双昌”合作示范园首要推进的合作方向。双方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构建“多位一体”的稻渔产业模式,突破四大家鱼传统养殖模式,开发稻鱼、稻虾、稻鳅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由四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会定期来开展技术指导,优化水产品结构,联合打造“双昌”稻渔公用品牌。规划到2025年底,提升和新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基地4.4万亩。

荣昌猪是重庆畜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而四川省的生猪养殖规模排在全国前列,如何协同做强生猪产业?

即将建成投用的智慧猪场,采取全自动饲喂系统、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个体体温采集分析系统等,作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示范猪场。该猪场将通过“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方式,与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双昌’合作示范园现在还刚刚起步!”曹远学介绍,随着“双昌”合作示范园的深入推进建设,普陀、三合两村还将发展深刻变化。

其一就是正在建设的“双昌”大道将大幅提升两村的区位交通优势。“双昌”大道连接荣昌和隆昌城区,途经普陀、三合两村,共长36.5公里,目前已完工荣昌城区至安富街道段,建成后,普陀、三合两村将成两城重要乡村旅游地。

对于“双昌”合作示范园的发展前景,曹远学满怀信心。他表示,目前,安富街道和石燕桥镇正在筹建联合党委。双方将在党建品牌打造、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人才共享、工程项目联合监督、文旅发展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共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多的标志性成果。

文图/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部分图片由荣昌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