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

版次:011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10日

□魏霞

他年近八十了,腰弯,背驼,脸上架着一副黑色粗框的老花镜,年轻时就瘦削的脸看上去更瘦了。提起他,小镇上的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卖小磨香油的老秦。

老秦的小磨香油纯手工制作,从清洗、炒籽、磨浆、搅拌,再到撇油、包装,全靠两只手。人们喜欢吃老秦的小磨香油,方圆上百里没吃过老秦香油的,不多。

有人嘲笑老秦是老古董,赶不上时代潮流,别家都用机器压榨香油了,他家的石磨还是吱吱扭扭响个不停。不过,嘲笑老秦的人也只是过过嘴瘾,事后还是照旧买老秦的小磨香油,即便老秦的香油每瓶比别家贵上两块钱,他们也不嫌贵。

为什么?老秦家的香油香得有后劲儿!举例来说吧,亲戚来家里中午吃了凉拌菜,后半晌打了个嗝儿,冒出一股香气儿,不用问就知道,主人家拌菜时用的是老秦香油。

老秦香油坊端坐在小镇的东北角已经一个甲子了。60年里,小镇上也曾开过另外几家香油坊,可干着干着都干不下去了,唯独老秦香油坊似是吃了长生药,不仅不老,还有焕发第三春的意思——从茅草屋到平房,最近还要把平房翻盖成楼房。

周老六是老秦的师兄,两人一前一后进山向师傅学制作香油的手艺。师傅当初是不乐意收老秦为徒的,师傅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个叫秦发财的孩子不是个头脑灵活的主儿,都说头大聪明,而他小头小嘴小鼻子小眼的。那时,老秦十二岁,小学上了四年,留了两次级。他爹就不让他再上学了,一来家里经济不宽裕,二来感觉他也上不出来个名堂,就想让他早早学个糊口的手艺。

师傅以已收下周小六为由(那时周老六叫周小六),让老秦他爹把老秦领回去。师傅说,自古以来“有同行没同利”,制作香油属于小众手艺,没人顿顿吃香油。

老秦他爹赖在师傅家不走。师傅被纠缠得没法,指着猪圈里的猪说:“数数猪圈里的三头猪有几条腿,数得清就留下,数不清就回家。”老秦的笨,上学时是出了名的,师傅也有所耳闻。老秦听了师傅的话,趴在了猪圈沿上,小眼睛转起来,最终脑门子上沁出了绿豆汗,也没转出来答案。他扬起瘦巴巴的小脸,紧锁了小眉头,拉着哭腔说:“猪一直在动,数不清!”他爹的脸刷地红了,二话不说,抓起他要走。他却挣脱了爹的手,扑通一声跪在师傅面前:“师傅,收下我吧,我一定好好伺候您老人家。”

一旁的周小六,见他一副傻乎乎的模样,就送了个顺水人情,“师傅,要不,留下他吧,看他怪可怜的。”

师傅是个软心肠,两家还是拐了三四道弯儿的亲戚,师傅对他爹说:“你也看见了,我不能保证他能学出手。”他爹一脸的羞愧,忙说:“那是,那是。”

周小六在山里待了两年就出山在小镇开了家香油坊,他跟在师傅身后整整五年。五年内,除了睡觉,他形影不离师傅。第一年师傅还给他解说,后来就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讲了他也是一怔一怔的。他光看师傅怎么做就看了三年,尝试着下手一年,又独自做了一年,才出山。

五年后,他十七岁,他爹倾其所有给他支撑起了一间香油坊。

有人问老秦经营油坊的诀窍,他嘿嘿一笑,一张老脸笑成了山核桃,慢悠悠地答道:“哪儿有诀窍呢。人笨,没有那么多道道,就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再问,他就只顾忙他的去了。

老秦年近耄耋,头发还是黑亮亮的,有人说那是吃芝麻吃的;有人笑说,是喝小磨香油喝的;还有人不无羡慕地说,“下辈子,咱也像老秦那样卖香油!”

老秦是83岁时清明节前的一个早上登仙的,前一天白天还拿着大铁铲在灶前炒芝麻,晚上还喝了一洋瓷碗米粥,吃了一个大花卷。老秦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就跟睡熟了一样。

(作者系河南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