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园有座百年状元府 状元府为啥无状元?

版次:010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13日

状元府

状元府雕梁画栋

□疏影

20世纪70年代,重庆市中区(今渝中区)桂花园有两所中学,一所是我所在的57中学,另一所是斜对面我姐姐就读的52中学。

那时候,两所学校都在很隐秘地流传着两个“谣言”:一是国家要恢复高考了;一是重庆有座状元府。

恢复高考不知真假,似乎也遥不可及,而状元府又在哪里?直到一天中午,班上的小宋同学和几个男生玩“官兵捉强盗”翻进了52中学那口大青石缸里。事后,老师再次告诫我们,不要去52中学,不要在里面嬉戏打闹,更不要翻进那口青石缸里。直到很久以后,老师才告诉我们:“那口大青石缸和那些老房子都是历史文物,52中学就是状元府!”

状元府里无状元

52中学确实是一个透着神秘气息的学校。除了那口大青石缸是证据,这座状元府里却没有状元!如此一座黛瓦红墙、古色古香的复式二进四合院,何以名曰“状元府”?

骆成骧,四川资中人(祖籍重庆酉阳龙池村),天资聪颖,过目成诵。9岁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14岁应州试,1895年参加会试,成为乙未科的进士。随后参加殿试,光绪亲自策问。

时值甲午战后,国运维艰,清光绪帝急于选拔栋梁之材,于是亲阅殿试考卷。骆成骧策论起句:“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仅仅几个字震动了光绪皇帝。此外,策论中力主皇帝亲政,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也应和了光绪变法图强的心志。光绪破格亲点骆成骧为一甲状元,他也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清朝时期,重庆并未出过状元,状元府何来?1995年出版的《重庆文物总目》记载,渝中区文物点状元府建于1911年,由同乡商贾骆昂出资,为纪念晚清四川状元骆成骧而建。因在正堂供奉骆成骧的牌位,所以名曰状元府,又叫骆家花园。2009年,状元府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府旧址位于渝中区桂花园12号,坐南朝北。复四合院平面布局,由进厅、穿堂、后厅和厢房组成,均为单檐悬山顶。撑拱、雀替分别浮雕麒麟、龙凤及花草图案,其中后厅前又建了两列厢房,将后天井一分为三,具有典型的川东建筑特色。如此富丽典雅的“状元府”,骆成骧却从未住过。但是,之后的社会变革却把这座历经垮塌、火灾、损毁的百年状元府推上了历史的浪潮巅峰。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许以骆成骧任川、滇、黔筹安会会长。骆成骧拍案怒目而斥,把说客赶出门去。而对讨伐袁世凯的蔡锷,骆成骧相当尊敬。此时,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率领护国军进入四川,与四川督军陈宦的北洋军队对峙。陈宦虽是袁世凯心腹,但也反感袁世凯复辟,他找到老师骆成骧请教应对之策。骆成骧计出陈宦:联合蔡锷,并密电南京冯国璋:“如果袁世凯下台,就推冯国璋为大总统。”冯国璋接到密电后,按兵不动,对袁世凯的求助置若罔闻。

骆成骧以四川督军陈宦之名拟了三道讨袁电稿,胸有成竹地说:“这三道电文要气死国贼!”三道电文都是反袁檄文:“自今日始,四川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宦守土有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袁世凯见自己心腹陈宦都反了,狂叫“人心大变!”不久,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退位,随即一命归西。除掉了国贼,骆成骧题了《咏剑诗》:“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

骆成骧中状元后,历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提调、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山西提学使、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国史馆纂修、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校长、四川武士会会长、全川“射德会”会长等职。并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考察宪政。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把余生精力都投入到办学、教书育人上,筹建四川大学、成都大学,任教四川政法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与杨锐等在北京创设了“蜀学会”“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变法新思想。骆成骧生性淡泊,不求高官厚禄,毕生致力于开民智、发民声,与变革维新和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人称“布衣状元”。晚年的骆成骧还积极倡导文韬武略“强国强种”理念,希望国人强身健体,抵御外来侵略者。人们尊他为成都“五老七贤”之一,位列七贤之首。

状元府里出“状元”

状元府里没有状元,但是状元府的百年文脉却滋养了萧楚女、邹容、杨沧白等各行各业的“状元”。

1918年春,重庆最早的高中——重庆联中(重庆七中前身)迁至状元府,从此这里与文教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46年12月,四川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迁至状元府;1951年7月,西南博物院进驻状元府主宅四合院,并在院西修建文物库房;1955年,重庆市体育训练班从北碚迁往状元府;1958年,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从枣子岚垭迁入;1970年,教育局在此成立重庆第52中学校;1973年,恢复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其后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1985年,重庆教育学院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址南岸四公里,发展为今天的重庆教育学院,院本部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2年又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至今。2009年,状元府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现代史上,教育和革命密不可分。辛亥革命前后,反清志士一直把地下指挥所设在状元府内,杨沧白、张培爵发动“重庆起义”,这里是同盟会重庆支部所在地、重庆起义的总指挥所。“五四”运动中,状元府的革命志士组织学校师生率先发表宣言、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1922年,学校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随后成立了共产党组织。萧楚女、邹容、杨沧白、唐君毅等曾在此就读或任教。萧楚女正是在此任教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和战友们创办了《友声》《渝江评论》等刊物,撰写社论和时评,出版了《爝光》杂志,组织“学行励进会”,在学校频频举办讲演会、谈话会和读书会,向青年灌输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理论,开展青年运动,唤醒民众觉悟。在那个觉醒年代,萧楚女、邹容、杨沧白等革命志士启蒙和唤醒了无数学生的思想崛起,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学生心中的革命火种,他们的革命实践对重庆联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学校300多位高中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敲锣打鼓上街宣传,抗日救亡的声浪响遍了重庆;学校党支部还以“抗建读书会”的名义邀请周恩来、邹韬奋等多次来校做时事报告,周恩来还给学生题词,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担负起抗日救亡重任。时人称学校是“革命胚胎之地,中原元气所存”。

状元府的历史见证

2018年,当我再次走进修缮一新的状元府,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雕梁画栋的大门,飞檐斗拱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丹楹刻桷,那口大青石缸也端坐在庭院正中。额匾、楹联、格调古雅的门窗、精细的木雕,仍然透着低调的别致,似乎一切都还存留着多年前的遗韵。顺着庭院穿过一道门,又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只是更玲珑剔透一些。门两边的圆柱刻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门楣上刻有“慎终如始”四个遒劲大字。庭院中央的荷花池,水波涟涟。一绺绺藤萝散漫地攀附在红墙绿瓦之间,风一吹,就款款地摆动起来,每一绺藤萝似乎正在龙蛇走笔百年状元府的足迹。

一百年来,状元府曾先后八次易主,但无论哪个历史阶段,入住状元府的无一例外都是文化教育单位,恰与“状元府”百年文脉相续。重庆文化底蕴深厚,除了状元府,至今还保留有状元桥、状元碑、状元坊以及因状元府而得名的桂花园状元步道,状元文化已在巴山渝水萌芽、生根、开花。

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状元府见证了一百年来重庆文教事业的变迁和发展,是重庆教育史的一部分。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