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市巷9号院子

版次:011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23日

□朱文新

在我的记忆中,渝中区(那时称市中区)水市巷最兴盛的时期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一号院子到二十号院子,有两百来家人吧。

每到夏天,巷子里热闹非凡。下午快5点左右,各院子的大人小孩就开始为晚上的纳凉作准备了。清衣服留下的水、淘菜留下的水,反正能留下来的水都利用起来了。你一盆我一盆地往巷子的地上洒去。每到这时,小孩儿们最开心了,穿双泡沫拖鞋,把裤脚卷得老高老高的,任凭大人们将凉水洒向自己。整个水市巷,算我们九号院子最拉风,因为有一口水井,那打出来的水呀,又清澈又冰凉。这时,附近院里的小孩都要聚在我院门口接受“洗礼”。一阵降温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此刻,各家各户的纳凉设备全都搬了出来,凉椅、凉板、小桌子等等统统靠一边排起,一张挨着一张的,并且位置基本是约定俗成的,很少有因占位子的事闹意见。摆完桌子后,人们就将晚饭端到巷子来吃了。稀饭、凉面是必不可少的。“泡豇豆来了,前天才泡的哟……”随着一声吆喝,税婆婆端了垒尖垒尖一碗泡菜出来,逗得邻居们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一会工夫,装泡菜的碗就空了出来。

纳凉时有一部收音机那是最得意的了。记忆中当时最流行的是半导体收音机,外面还包了个皮套,生怕收音机被弄坏了。当然,这样的半导体不是每个家庭都买得起的,我们家就一直没有这个玩意儿。楼上的郭伯伯有一台,老人是旧文化人,看英文单词不用音标都能读出声来,这一点我特别崇拜他。所以,我一吃完晚饭,就喜欢端一个小凳子坐在他旁边,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他给我讲过“九二火灾”的情景,讲过较场坝过去的兴盛,当然更多的还是教我自然常识和做人的道理。我的父亲由于书念得少,经常会在纳凉时和郭伯伯为地球是不是圆的争得面红耳赤。我父亲说地球肯定不是圆的,郭伯伯说肯定是圆的,他想用如果一直朝一个方向走,肯定最后会回到起点来说服我的父亲。我当然相信郭伯伯的,我好多的课外知识都是纳凉时他老人家传授给我的。

由于经常和郭伯伯在一起交流,我变成了小大人似的,少了很多当时我这个年龄的小孩应有的调皮。当然,大人是喜欢这样听话好学的小孩,以至于他无偿地送我了一间房子,让我结婚时有了自己的新房。老人尽管离开人世多年,但我一直念叨着他,时时怀念着那些有意义的盛夏。

(作者系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