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吴宥三,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

当年与邓小平同一批赴法勤工俭学

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01日

吴宥三

广阳坝飞机场油库遗址

□冉启蕾

谁是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的第一人?这个问题曾有多个版本。

多年来,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的离休干部徐希明,花费了大量精力,查阅资料,走访当事人,终于在他岳父吴宥三弥留之际,记录下数万字的文字材料并得到了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的证实:吴宥三,就是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的第一人。

今年3月,笔者作为徐希明单位的同事对其进行了采访。93岁仍耳聪目明的徐希明,首次详细披露了岳父吴宥三当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飞机制造、驾驶军用飞机的故事。

1大山深处有位热血青年

1895年那个大雪纷飞的严冬,吴宥三降临在武隆县桐梓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共有五兄妹,他排行老三。虽然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父母仍节衣缩食地送他到当地读了几年私塾。没想到,聪明好学的吴宥三对读书写字尤为热爱,13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涪陵一所中学,成绩同样优秀,之后又考入重庆联中读高中。在学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吴宥三怀着一腔热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决心用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立志要做一个有用之才。

25岁那年,吴宥三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飞机制造技术。回国后的吴宥三曾先后任二十一军航空部机械主任兼飞行主任、四川省政府航空视察员、重庆防空司令部顾问等职。其间,吴宥三在老家与邻村的一位姑娘成了家,共养育了6个子女。

新中国成立后,吴宥三相继任重庆工商部工业试验所事务科科长、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委核酸研究所工程师。之后因为历史原因,他回到武隆农村老家务农,虽然生活困苦,艰辛坎坷,但他的6个子女个个聪明能干,其中大女儿吴汉云还考入武隆羊角中学当了教师。经人介绍,她与徐希明结为夫妻。

徐希明告诉笔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岳父吴宥三落实了政策,相继当选为武隆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1984年12月30日,吴宥三病逝于武隆,长眠在了老家桐梓山上那片翠绿的柏树林中,终年90岁。

2重庆掀起赴法勤工俭学潮

让我们把历史的年轮定格在“五四”运动前夕,有识之士蔡元培、李石增、吴玉章、吴稚辉、张傅泉等人,号召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工读救国”等口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恢复和发展工业,医疗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中国和法国同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国际关系较好,经李石增等人与法国政府交涉,凡有意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国人,只要筹足旅费,办好出国手续,即可赴法国勤工俭学。1918年,北京首先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总会。接着,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相继成立了分会,一个留法勤工俭学的浪潮,在重庆以及全国迅速掀起。

1919年初,重庆商会会长、川盐银行行长汪明松利用自己在重庆商界的威望,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赴法勤工俭学的意义,并与重庆教育局局长温少鹤,在夫子池开办了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留法勤工俭学在重庆的兴起,不仅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领导人和坚强的革命战士,也为一部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回国从事科技工作奠定了基础。

1919年3月的一天下午,吴宥三心事重重地来到嘉陵江边,见一大群工人正挥汗如雨地拉动锯子锯木料,虽然很辛苦但工作效率并不高。吴宥三当时想,要是能将西方的电锯技术带到中国来,那该多好啊。

紧接着,一个偶然机会,吴宥三认识了汪明松,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汪明松,汪明松非常支持他的想法,鼓励他抓紧时间学习法语,了解法国的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并鼓励吴宥三参加重庆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做好勤工俭学的准备,吴宥三当即答应,第二天就报名参加了培训。当时,有196名有志青年参加了重庆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培训。

3带着报效祖国的梦想赴法

1920年9月初,吴宥三作为赴法勤工俭学的领队,与86名同学持学校介绍信,到法国领事馆办理了出国护照和签证手续,同行的涪陵人还有孟知棉、邱绍元、杜奉璋、汪武烈、杨晴辉、黎重夫、黎纯一、程康侯、韩楚、胡思美、吕松琴、刘辉训、曹靖平等16人。

当年,四川包括重庆共有400余人赴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同志就是与吴宥三同一批赴法的。那时,邓小平在重庆当学徒,经汪明松介绍,同样抱有远大理想的邓小平也参加了重庆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培训。

1920年9月20日中午,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吴宥三一行背着简单的行李从上海黄浦码头出发,乘海船经过33天的旅途劳顿,终于抵达法国巴黎。吴宥三与邓小平等人一道,一边学习法语,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进行勤工俭学。一年后,吴宥三进入巴黎毕央谷飞机制造厂,主要做一些杂活;几个月后,考上了该厂开办的机械制造学校,学习飞机制造技术。

4如饥似渴地学习飞机制造技术

在法国毕央谷飞机制造厂,吴宥三学习的是油漆螺旋桨的技术。这项工作要求非常高,如果油漆漆得不均匀,螺旋桨在旋转中就会颤抖,影响飞机飞行甚至带来危险。吴宥三学习非常刻苦,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反复实践。由于该厂漆飞机螺旋桨用的是“东方漆”(即中国漆),吴宥三在出国前曾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技术。他比当地的法国工人干得更出色,一般的法国工人每月只能挣到120法郎,而他每月则可挣到180法郎,该厂对他非常器重,视为技术骨干。

1926年秋,吴宥三被调到波兰华沙军用飞机制造厂(系毕央谷飞机制造厂承包的一个分厂)做质检工作。在那里,他对军用飞机的零件、构造、性能、特点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吴宥三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项技术带回到祖国,发展中国的军用飞机制造业。

半年后,吴宥三又被调回法国毕央谷飞机制造厂任机械检查员。由于吴宥三已系统地学习了飞机机械理论,而且又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而萌发了要当飞行员的念头。

当时,如果在法国学习飞行驾驶技术,价格非常昂贵,吴宥三交不起那么昂贵的学费,他决定回国,到上海学习飞行技术。

1927年底,吴宥三辗转回到了上海。而这时,吴宥三对飞机机械的理论、技术掌握得滚瓜烂熟的消息也早已传到了国内,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名气,政府也希望他能为祖国的飞机制造,特别是军用飞机的运用助一臂之力。

5吴宥三与飞机结下不解之缘

刚回到上海,吴宥三与刘湘的顾问彭沧若(系吴的武隆同乡)邂逅,彭沧若见到吴宥三后惊诧地说:“哎呀,你怎么回国了呢?没接到通知吗?一个月前,刘湘军长已派亲信吴蜀奇到法国购买军用飞机去了,并命令吴蜀奇到法国后要来找你把关购买飞机,让你亲自检查飞机的机械性能和相关参数,以确保所购买的飞机质量。你赶快回去吧,这是军令,不得违抗……”

军令如山,吴宥三马不停蹄地赶到法国。在一个傍晚与吴蜀奇见了面,在吴宥三的建议下,他们一行人赶到法国沙门松飞机制造厂参观了新改制的飞机。这种飞机由原来的单翼改为双翼,机身由原来两人驾驶改为八人座,还配备了无线电、投弹、射击等设施,飞行由原来的一次性飞行4小时增加到6小时,飞行高度也由2000多米增加到3000多米。在当时,属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用飞机,美国当年已购买了40架。吴蜀奇向刘湘请示后,刘湘决定以20万大洋购买4架同样的双翼飞机,另外还花钱买了4架供练习用的单翼飞机,一共8架。

1928年8月,刘湘派吴宥三、李甲群、易维奇三人到法国凡尔赛莫兰航空学校学习飞机驾驶,由于吴宥三对飞机很熟悉,只学了20小时就允许提前毕业,获得了飞机驾驶证。为了全面掌握飞机机械、性能、飞行技术,吴宥三又到波日代军用飞机制造厂学习飞机总装,更是全面掌握了飞机的机械制造和飞行技术,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6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

1929年5月初,吴宥三一行奉命将在法国购买的8架飞机,拆卸成几大部分用海船运到了越南,在河内白梅军用飞机厂进行组装,并委托驻越南的外交官季叔平,负责办理将安装好的飞机飞回重庆广阳坝机场的相关事宜。

4个月后,吴宥三和一个法国机械师、葡萄牙驾驶员一起,试飞刚组装好的其中一架军用飞机,但由于机械师操作不当,第一次驾驶飞机失败。第二架飞机组装好后,吴宥三在驾驶时虽然感到飞机性能良好,但由于没有气候预报、导航、雷达等设施设备,要想把飞机飞回重庆,仍然是困难重重。

两个月后,吴宥三克服重重困难,与葡萄牙驾驶师驾驶着飞机,从越南河内出发,当他们驾着飞机飞到广西与贵州交界处的大山时,突然乌云密布,遇到了恶劣天气,而且飞机也出现机械故障,不得已,他们只好迫降到一河谷的宽阔地带。此次驾驶虽然失败,但飞机保持完好,而且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紧接着,奉刘湘之命,吴宥三等人历尽艰辛,用海船将其他几架飞机,从越南的河内运到了重庆。

1930年2月11日,春暖花开,晴空万里。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架军用飞机从重庆广阳坝缓缓起飞,直冲云霄,看着舷窗外家乡的山川河流和云海,驾驶飞机的吴宥三异常激动:终于驾驶飞机飞翔在家乡的蓝天,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为我国的航空事业、飞机制造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