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老何编织的 不是簸箕是情怀

版次:011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03日

竹编工艺品

□贺红江

我被老何精湛的编织手工技艺惊住了!青色的纤长篾丝上下飞舞,稍稍用力把柔韧且极富弹性的篾丝顺着嵌好的尺板扭紧,一片一片地交叉压实,掐头、去尾,编成纹路清晰、网眼均匀的簸箕。在三峡库区小乡村陈家沟,我见到了篾匠师傅老何的现场才艺展示。不到1小时,30多根普普通通的青竹篾丝,就变成了一个乖巧的小簸箕。

老何今年已过80岁,他原来并不是篾匠。三十多年前,老何从县里一家事业单位后勤岗位上提前退休,回到乡下老家照料多病的老伴。后来,老伴因病去世,再加上四个子女相继成家立业,老房空荡冷清。

孩子们都让他搬到城里一起住,但老何执意待在乡下。他说,这样离老伴更近一些,还能照料老伴留下来的老屋后那片竹林。当年,老何的老伴为补贴家用,在屋后的自留地边角,种植了100余株楠竹。没过多少年,由点成片,楠竹长成了林。老何退休后,跟村里的篾匠师傅们学习起竹篾编织。

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磨炼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许多老匠人毕其一生都在竹子上下功夫。在篾匠师傅的带动下,老何很快掌握了劈、锯、切、剖、撬、织、削等基本功,能编织出精致的提篮、小簸箕、竹凉席等篾器,以及小巧精美篾制工艺品。

后来,塑料制品大量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但近些年,竹篾纯手工艺品又开始盛行起来。但老何等一大批篾匠手艺人,早已不为生计而从事这项手工活,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现在,传统竹编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竹器漂洋过海远销全世界。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