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武则天、李隆基都是他的祖辈

忠县出了个家世最牛的刺史

版次:007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05日

□陈仁德

唐代漫长的近300年里,先后任忠州(现重庆忠县)刺史的人不知有多少,仅《忠县志》(民国版)里有名有姓的就有25个,这还远不是全部。这25个刺史中,历来被人称道的首数白居易、刘彦、李吉甫,加上别驾陆贽合称“唐代四贤”,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就家世而言,他们却不算最显赫。

家世最显赫的忠州刺史是谁呢?是李景俭。

祖辈是武则天李治

李景俭的家世有多显赫,说出来都吓人。曾祖是“让”皇帝李宪,叔曾祖是玄宗李隆基。再往上,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都是他的老祖宗,够吓人吧。

唐元和十四年3月28日黄昏时分,白居易从遥远的江州经过3个多月的漫漫水路,终于抵达忠州。当他的帆船停靠江边时,在岸上迎接他的就是前任忠州刺史李景俭。李景俭将白居易迎到州府,这是白居易初次领略忠州风光,在他眼里,忠州非常荒凉萧疏,他写下了到忠州的第一首诗《初到忠州赠李六》: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萧疏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这首赠给李景俭的诗,寥寥数笔即写出了忠州的特点,有些情形至今仍能看到,故此诗一直引起后来者的兴趣,千余年来被反复引用。

与白居易是老相识

白居易与李景俭是老相识了。白居易于唐贞元十四年考中进士,第二年李景俭也中了进士。那时全国每年考中进士的人很少,贞元十四年全国考中进士仅17人,所以进士们都互相熟悉,或都是朋友。某年,白居易听说李景俭出任唐邓行军司马,曾赋诗祝贺,诗曰: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

这里要说明一下,唐代流行互称行第,也就是排行,李景俭是家中老六,所以就叫李六。唐诗中此类例证比比皆是。

曾祖是“让”皇帝李宪

为什么说李景俭是历任忠州刺史中家世最显赫的呢?这要先从唐玄宗李隆基说起。

李隆基因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出名。李隆基本来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按皇族规矩,必须立长子为太子。李隆基是三子,长兄李宪才是皇帝的人选。吊诡的是,李宪主动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这才有了历史上的玄宗皇帝。

李宪本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李旦是谁呢?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的儿子。李宪早在六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此人是文艺天才,能诗歌,晓音律,善击羯鼓和吹笛,曾做过杨贵妃的音乐教师。但这样一个文艺天才却对当皇帝没什么兴趣,或者说他畏惧皇室的倾轧,玄武之变老祖宗李世民杀害同胞李建成就是血的教训。所以他心甘情愿让位于弟弟李隆基,上书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李隆基对长兄的让位很是感动,再三谦让才接受了。他们兄弟情深,李隆基特制了一床很大的被盖与李宪同床而眠,共申兄弟亲情,“大被同眠”于是成为千古佳话。李宪死后,李隆基号啕痛哭,下诏追怀其高尚品德,追谥其为“让”皇帝,葬于惠陵。从未当过皇帝而追谥为皇帝的,千古仅此一人。

李宪的儿子李瑀对身居皇位的三叔李隆基非常忠诚,安史之乱玄宗避难逃到四川,他不辞辛苦一路护驾,被封为汉中王。李瑀的儿子李褚官至太子中舍,李褚生了十多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就是李景俭。

傲慢皇族被贬忠州

据《新唐书》载,李景俭“性俊朗,博闻强记,颇阅前史,详其成败。自负王霸之略,于士大夫间无所屈降。贞元末,韦执谊、王叔文东宫用事,尤重之,待以管、葛之才”,大概他以皇族身份傲慢自负,因而受到排斥,“坐贬江陵户曹,累转忠州刺史”,否则忠州人还无缘见到他。

李景俭在忠州任刺史时,其弟李景信(李十一,也是进士)曾远道去看望过他。那时另一个大诗人元稹正在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任刺史,两地相距不远,李景信也顺道去通州看望了元稹。元稹还为此写了一首诗《与李十一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忠州刺史应闲卧,江水猿声睡得无。”诗中三四句说的就是李景俭,大意是“想来忠州刺史(李景俭)此时应该悠闲地卧床休息了,但是听着阵阵江水声和猿啼声能睡得着吗?”

白居易接任后,李景俭便回到了京城,此后几经官场起伏,历任澧州刺史、仓部员外郎、谏议大夫,后贬为楚州刺史,正要赴任时,老朋友元稹当了宰相,“追还授少府少监”。他最后“以忤物不得志而卒……死之日,知名之士咸惜之”。《新唐书》对李景俭的评价是:“景俭自负太过,荡而无检,良骥中年跅弛之患也。”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当初如果李宪不让皇位于李隆基,自己顺理成章做了皇帝,那么李景俭就成了皇孙,命运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李景俭也是能诗之人,可惜全部散佚,世传其诗只见于他与吕温和吕恭的联句《道州春日感兴》,诗如下:始见花满枝,又看花满地(李景俭)。且持增气酒,莫滴伤心泪(吕温)。深诚长郁结,芳晨自妍媚(吕恭)。啸歌聊永日,谁知此时意(李景俭)。

属于他的虽然只有首尾四句,亦清婉深沉,可见其为人。

(作者系重庆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