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重庆历史 夜雨寺都在场
版次:009 作者:□龚毅来源: 2023年04月10日
夜雨寺,得名于三国时期,它位于重庆主城渝中区佛图关东门的迎庆门内(现渝中区职教中心)。2017年,笔者在替重庆市渝中区民宗委编纂《渝中宗教志》时,获知了这座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寺庙的前世今生。
夜雨寺原名於菟寺
重庆市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和发源地,已有3000多年历史。
历史上,重庆主城曾长期是五种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重点活动地区之一。五种宗教传入重庆城区的时间有先有后,佛教、道教在重庆城区建立寺观的时间最早,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时期,道教道观始建于唐代。
夜雨寺初建于东汉末期,原名“於菟寺”,而当时的佛图关还叫“於菟关”。三国时期,蜀将李岩(蜀军将领李严之子)接过其父的职务镇守重庆,某日有人向他报告说,在“於菟寺”内,发现一块神奇的石头,雨天干燥温暖,晴热天则水珠溢出。天气愈热,那块石头愈显清凉;而在夜里,此石水珠溢出有如雨下,甚是奇妙,入寺观看者皆称其为“夜雨石”,视为神灵。李岩觉得稀奇,便专程入寺观之,发现的确如此,便令此寺僧人小心保护,随后又下令寺庙取消“於菟寺”之称,改其名为“夜雨寺”。
夜雨寺那一块夜雨石,后来亦多有文字记载,如清代诗人王尔鉴有《夜雨寺》一诗,写的就是夜雨石。《陪都要览》载:“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以关内有夜雨寺,关上景色秀丽,云烟缭绕,有如仙境。昔时寺门壁上有青石一块,虽亢旱经月,侵晨视之仍津润若夜雨然。”
李商隐写下千古情书
史料记载,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于唐大中九年从巴州前往梓州任职,途经重庆佛图关,在此处借宿时,夜逢雨至而思远亲,因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然而,李商隐(《玉溪生年谱》《玉溪生年谱全笺》则认为此诗为作者寄怀妻子王氏之作)这首《夜雨寄北》虽为著名唐诗,后来熟知此诗者,多半不知它的根就在重庆佛图关的夜雨寺。
夜雨寺历经多次重建,该寺曾在南宋、明初毁于战火。最后留存的建筑,经文物管理部门鉴定为出于明朝中期(万历年间)。近代的夜雨寺重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据《重庆文物总目》载,“在当年李商隐借宿寺庙原址上建起夜雨寺”。该寺坐北朝南,地势高险,海拔388米,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此处自古有“四塞之险,甲于天下”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寺庙为悬山式屋顶,中为抬梁式结构,两旁为穿斗式结构。面阔五间19.2米,进深四间,通高5.85米,基高0.8米,门前有垂带式踏道6级,供奉“夜雨神像”。
“浮图夜雨”乃巴渝盛景
夜雨寺在多次重建过程中,有人又修建了秋池等寺院亭阁,并沿路刻著《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爱民》等多种记事碑铭,遗存唐宋以来的石刻、佛像、佛来洞及各时期碑文,使得在佛图关夜雨寺听巴山夜雨,成为清朝乾隆年间在任巴县知县王尔鉴命名的原“巴渝十二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没过多久,又被定为“巴渝五景”,极负盛名。而更远一点,明代厘定出“渝城八景”中,即有“浮图夜雨”。
据有关资料载,夜雨寺分山门、前殿、大殿和后殿。大殿为二层,前殿和后殿为一层。寺庙筑有花窗围墙,将夜雨寺围在其中。寺周开阔,树竹茂盛,有王尔鉴诗句“江势曲随山势转,禅林高傍竹林开”为据。寺门前有棵老黄葛树,树下有石佛一座。寺的后殿所用栋梁之材均为马桑木,长约三丈、直径三尺多,可见寺庙之高大雄伟。后殿于民国初年毁于炮火,大殿于抗战期间,毁于驻军不慎引发的火灾,仅存前殿,后改为学校的工具房、保管室和食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姚觐元任川东兵备道,驻重庆东水门内。为发展蚕业经济,他在夜雨寺创办了重庆历史上首个培训班,并利用夜雨寺提供的庙产土地和空隙田土作示范,免费让乡民学习蚕业技艺,数年后,卓有成效。为此,有人在夜雨寺后面立“蚕神祠”,《巴县志》称“以神其事,使民知所敬恳焉”。史载,四川丝业始于秦汉,而重庆历史上无此业,自此始于同治年间的夜雨寺,而后传播甚广。
夜雨寺历经多次刀光剑影
历史上,夜雨寺还历经多次刀光剑影。
佛图关是重庆三关之首,历为军事要地。《巴县志》载,佛图关“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佛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佛图能守,全城可保无恙”。南宋末年,蒙军欲进占重庆,多次狂攻佛图关不下,便围困关内守军,欲迫其投降。不料关上粮草、水源充足,夜雨寺中,僧人故意每夜聚于此,高声诵佛之声,夜夜不断从关上传来,以疑兵之计应对蒙哥大汉率领的蒙军。蒙军围困月余,由于不知宋军虚实,蒙哥大汉只好下令退兵。
明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叛军攻占佛图关,入城后烧杀抢掠,夜雨寺亦遭洗劫。明天启二年(1622年),夜雨寺僧人暗中联络石柱宣抚使秦良玉,并半夜打开佛图关仁清门,让秦良玉的“白杆兵”夜袭叛军并将其击溃,获得大胜,不久即收复重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张献忠攻重庆,其先锋进攻佛图关顺风门。当时明军一支精兵伏于夜雨寺内,从寺外仁清门绕道包抄后路,此战获大胜。随后张献忠亲率悍勇,冒险从夜雨寺外的悬崖下攀藤蔓而上,最终攻入夜雨寺,占领佛图关,并于六月二十日占领重庆。
清末,辛亥革命震动全国。1911年11月22日,革命军总指挥夏之时率军东进重庆,进入佛图关,下令在夜雨寺山门外制高点架起大炮,炮口指向城中,声言城内清军如不投降,便要开炮攻城。随后,在城内同盟会员配会下,夏之时率军取道两路口,兵不血刃占领重庆。
李商隐咏诗的秋池成练兵场
抗战爆发后,夜雨寺僧人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安排出寺里大量房间用于安顿救治从前线下来的伤兵。僧人还参加了“抗战救国防护团”,积极救治日机轰炸中受伤的市民,并施舍斋饭、赠送衣物。
1939年10月,夜雨寺住持参加了中华佛教国际访问团,远赴缅甸、印度、锡兰等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各地华侨、华人和广大佛教徒,积极支援祖国抗战。此行,募得大量用于抗战的资金和物质。
1941年6月5日,日机对重庆实施大轰炸,当日死难同胞达12000人。夜雨寺僧人除参与抢救伤者和扑灭大火,还组织人员将部分遗体抬回夜雨寺,在寺后的崖下(今佛图关至九坑子沿线)修建了十二座状如浮屠的泥砖塔,安葬了数千人,时称“白骨塔”。如今,此处还剩一座完整的“白骨塔”和一座只剩半个塔基的“白骨塔”。
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国防委、防空司令部和中央军官训练团等机构均曾设在夜雨寺里,还将寺后原本为诗人李商隐咏诗的“秋池”(荷塘)填平,建成了练兵的操场。在这里,中央军官训练团先后训练过数千抗日将士,知名的有张自忠、孙立人、杜聿明、薛岳、卫立煌、戴安澜、郑洞国、孙元良、王铭章等人。而著名的教官中,有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郭沫若、于右任、李宗仁、陈诚等人。当代武林泰斗、南北大侠杜心五的掌门大弟子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则担任国术总教官。中国青年远征军的将官在这里受训后,开赴中甸抗日前线。
夜雨寺里,还曾有过国民党监狱。1924年3月31日,中共重庆地方执委会书记兼地委军委书记杨闇公招集市民在打枪坝举行抗议英美军舰炮轰市民事件示威大会,遭军警逮捕,被关押在夜雨寺里。1939年至1949年期间,国民党在夜雨寺内设置监狱,被关于此监狱的,先后有中共党员成善谋、王朴、陈然、许建业等十三人。
夜雨寺何日重出江湖?
1949年11月初,重庆解放前夕,约近一个团的国民党官兵如惊弓之鸟聚集夜雨寺,他们将僧人强行赶走,占用了夜雨寺。寺内僧人只好去其他寺庙挂单。从此,夜雨寺再无僧人。
1949年11月29日,刘邓大军从重庆南岸李家沱强渡长江,前锋部队于傍晚挺进到佛图关下,对困守佛图关内近千名国民党残军劝降。是夜,当国民党残军军官们在夜雨寺里商议对策时,几位下级军官率众哗变,逮捕了正在开会的军官们并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随即进入佛图关和夜雨寺,随即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夜雨寺。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50年,西南军区在夜雨寺办起了解决军政干部子女就读的“八一小学”,后改为全民完中,命名为重庆市114中学。后又建职业中专校,名为渝中区职教中心。令人遗憾的是,夜雨寺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确定为文物点,后来却未能保存下来。至2009年11月,夜雨寺被拆除。如今,渝中区职教中心的实习操作楼,就是曾经的夜雨寺原址。
未来,夜雨寺是否会复建或迁建,现在还无定论。但母城内修建于400多年前的重庆关岳庙曾经遭遇过夜雨寺相似的被拆除命运,几年前却得以迁建(复建)而获得新生。不知若干年后,夜雨寺会否重出江湖?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