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烟火

一把老蒲扇 摇得夏天清凉清凉的

版次:011    作者:□黎强来源:    2023年04月12日

小时候,我家住江津老县城小西门挨河边的老旧巷陌。一到夏天,小西门人家就手握老蒲扇,轻轻一摇,就把整个夏天的暑热摇走了。

蒲扇,寻常人家必备物件

老蒲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制作的,样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轻巧密实扇风大,还可以驱蚊、遮阳、挡雨,很是实用。渐渐长大后才明白,这是蒲葵对夏天的极致贡献。

那时,没有电扇,即使经济富有点的家庭有台电扇,大多也是小型的坐式台扇,风小无力,加之经常性停电,台扇基本就是摆设而已。酷夏暑热折腾得让人受不了,只好借助廉价实用的蒲扇。于是,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好几把大小不等的蒲扇。一把价格块把钱的蒲扇,是寻常人家必备的物件,也是装点夏天巷陌人家烟火的实物道具。

讲究点的人家,买来新蒲扇,会用质地绵软且扎实的布条或较厚实的塑料条镶边,但多半是用布条,好看,又耐用。给蒲扇镶边的针线活儿,毛头小伙是干不下来的,基本上是外婆级、奶奶级的亲手操持。戴上老花镜,端着小凳子,来到老黄葛树下,一针一线细细密缝。三五把蒲扇,就要费时一下午。镶好边的蒲扇在外婆级、奶奶级的手上,翻来覆去把玩、细看,就像观赏一件艺术品。看得心满意足,才一手抱扇,一手端凳往家里走。街坊们对镶边蒲扇的夸赞,让老人笑得舒展。一句夸赞蒲扇漂亮的话,消除了暑热,带来了街坊邻居的和气、和睦。

蒲扇,夏日纳凉必备神器

傍晚时分,左邻右舍的人家就像约好一样,纷纷从自家提出一桶凉水,在各自门前的青石板路上泼水降温。大方点的邻居会把邻家街坊的地面同时泼洒了,让邻居感动多多,嘴上直说谢谢,连忙凑上前去,递上一根劣质香烟,叭嗒几口,吹几句闲龙门阵,亲如一家似的。

末了,家家户户门口就摆上凉板床、竹躺椅、小板凳,开始了夏夜的纳凉。男人们泡一杯沱茶、花茶,或打光胴胴,或穿挂挂背心、火窑裤,清一色的光脚板或木板鞋,有的下象棋,有的吹垮垮。娃儿们则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或看小人书,或下珠子棋。女人们则有的在脚盆里给一家老小洗刚换下的衣服,有的坐在自家男人的旁边,观棋,听男人们讲或玄乎、或现实的龙门阵。

这个时候,就是老蒲扇的高光时刻了。无论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孩子,几乎手里都有一把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的蒲扇。蒲扇轻轻扇动,夏夜就清凉起来。除了街坊四邻摆龙门阵的声音、下棋的声音、喝茶的声音,老蒲扇发出的声音也是很美妙的。急促的“噗噗”声,是驱赶蚊虫的声音;均匀的“呼呼”声,是加力扇风的声音;快而狠的“啪啪”声,是两口子说笑时女人用蒲扇拍打男人光背背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稀里哗啦的,是娃儿们闹了小别扭,双方互不相让,把蒲扇打得稀烂的声音。

蒲扇的声音里,有烟火人家的味道,有夏夜纳凉的舒服,有发小伙伴的童趣,在窄窄的河坝街,成为一道越看越喜欢的风景线。

孩子们是天真的,但也总是偷懒的。一把老蒲扇摇久了,手臂酸软,娃儿们就想不劳而获。倚靠在母亲打扇的迎风面,吹着舒适的风,翻看着手里的小人书,一会就瞌睡迷兮的。母亲顺势把娃儿放在凉板床上,给娃儿扇着风,还不时将蒲扇对着床下猛摇几扇,以此驱赶夏天咬人吸血的蚊虫。

几个发小伙伴聚集在某张宽敞的凉板床上,做着“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输的一方为赢的一方打扇,而且要不紧不慢,风力得劲。如果风卷残云般或有气无力式地,则不算数。赢的一方则仰躺在凉板床上,悠悠地数着数,嘴上还不断地催促“没有风啦,加点力,使点劲”“没吃饭吗?连风渣渣都没得。不作数,重来重来!”

街坊中漂亮的大姐姐们,则调动着娃儿们的兴趣,“来给姐姐打扇,一哈儿我拿砂炒胡豆来吃。”娃儿们一听有零嘴儿吃,争先恐后给大姐姐打扇,还边唱起“我给小姐打扇,小姐说我勤快,我说小姐是妖怪”的童谣。大姐姐也没有食言,不一会儿,从家里抓来一土碗砂炒胡豆,分给打扇的娃儿们。

老蒲扇,巷陌人家的物件,烟火人家的情怀。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