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17日
印度孟买市场中的人群 资料图
自1950年开始统计人口数据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情况即将发生改变。
去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到今年年底,印度人口可能接近14.29亿。
有报道称,联合国正在准备相关问题的技术简报,预计将很快正式宣布这一消息。
毋庸置疑,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看待这件事?这对印度发展是利好还是利空?中国是否要为此感到担忧?
将带来庞大劳动力 和经济增长潜力
事实上,印度人口总量超越中国是“必然的”的结果。1947年印度刚刚独立时的人口大约为3.5亿。此后70多年,印度人口较独立之初翻了四倍。尤其是过去30年中,印度人口保持高速增长。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达到14.1亿,而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显示该国人口为12.1亿。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中,印度人口总量增加了2亿。
印度的人口不仅多,而且年轻。目前,40%的印度人口在25岁以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全球每五个25岁以下的人就有一个是印度人。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与中国的37岁形成鲜明对比。
有预测称,印度劳动力在未来10年将达到10亿,拥有可观的经济增长潜力。
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同时,印度经济增速超过6%,位居世界前列。在人口总量即将超越中国之际,印媒已在欢呼,“印度在经济增速位于世界前列的基础上,摘得了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桂冠”。
人口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有分析认为,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印度或将与中国展开竞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都预测,未来几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将保持最高增速。
“红利”或将成为“负担”
印度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与快速增长的人口有重要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然而如何利用“人口红利”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使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成为“负担”,是印度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8月的“独立日”演讲中,当时刚刚再次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就将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称为“人口爆炸”。他表示,“人口爆炸”影响了印度的持续发展,对此感到忧心。“如果人们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么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不会幸福。”莫迪说。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40年印度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到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的顶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印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对当前印度来说,阶层分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女性就业率低等问题,都牵制着其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5岁以上的印度人中,有46%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仅有3900万女性劳动力找到了工作。
能否将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有专家警告,如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没有创造足够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人口红利”可能会成为“人口负担”。
人口总量无法替代个体幸福感
那么,如何看待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当前,尽管人口增长趋势放缓,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中国人口发展模式已逐渐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过渡。数据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高素质的劳动力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一段时间以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社会等话题引发热议,也有一些表达担忧的声音。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人口数量第一、第二,本身没有优劣可言,我们没必要过分关注人口规模排第几,而更应关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更有利,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否在持续提高,更应关注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哪些优势与挑战。
经济学家蔡昉则多次在演讲中表示,应推动“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45年以来,中国的崛起受益于“人口红利”,世界也分享了这一红利。如今印度人口总量即将超过中国,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重要的是,人口总量是集体概念,它无法替代个体幸福感。我们则要适应变局,把握机遇,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聚焦伟大复兴进程中每一个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