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街马鞍山幢幢老宅 吐纳重庆的洋气与骨气

版次:009    作者: □胡雁冰来源:    2023年04月19日

立德乐洋行旧址陈列馆

马嘉礼医生别墅旧址

英国盐务管理所旧址

在重庆,仅仅是主城都市区,就有多个叫马鞍山的地方,比如:渝中、江北、大渡口和南岸。我今天要说的是位于南山之下、长江之滨的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上新街社区的马鞍山。

如果你看完重庆的标志建筑解放碑,去乘坐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长江索道观览江景时,对面远处山色如黛、蜿蜒起伏的南山首先映入眼帘;然后是卧波长桥叠架、浩淼江水静流的宏阔江景尽收眼底;接下来,岸阔水绿、群楼林立的重庆外滩南滨路,会令您不由睁大惊奇的眼睛。随着索道轿厢驶向南岸,一定有一片掩映在树林密布、山势起伏的老街区进入您的视线,这里就是马鞍山。

如果你再稍加注意,会发现那散布其间的一幢幢老房子,透露出历史沧桑与古朴厚重。这些老建筑,大多修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

这些建筑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它与重庆、与南岸经历的两个大事件有关——其一是开埠,其二是抗战。

首选之地

浩浩东去的长江,流经南岸马鞍山下的瓦厂湾附近,依江势上下有两列长石梁凸出水面,被形象地称为“鸡翅膀”。因季节和水势变化,似龙潜渊,时隐时现。石梁内的小水域被称为浩,石梁中间有一缺口,称为浩口,有船在此出入。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在上下梁刻有“龙”“门”各一字,故此地称为“龙门浩”。船舶停靠地由此称龙门浩码头,行政管辖单位称龙门浩街道。以门中间划线为界,地区还有上浩、下浩之分。

1890年,清政府与大英帝国签订了继《中英南京条约》后的《烟台续增专条》,打开了重庆作为扬子江上游内陆的通商口岸。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成立,这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

清朝重庆府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渝中半岛古城内,出于治安管理,不同意日渐增多的外国商人在城中居住生活,更不同意其办企业。马鞍山位于古城正对面,隔江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且人烟稀少、环境幽静,遂成为外国人“安家立业”的首选之地。

从此,沿江十几公里的地方成为英、法、美、德、意、日等列强瓜分的势力范围。纷纷在马鞍山山脊及以下区域设立使领馆,开洋行、办公司、修码头、建仓库等。

抗战爆发后,沿海及中原地区迁来众多国内民族工商企业及商会、学校,如华福卷烟厂、私立英才中学等。当地上了年纪的居民说,以前这里大多住着有钱人,常常是坐滑竿、骑马上山。这让本地抬滑竿、打草喂马的人多了一个谋生的路子。同时,来此经商、开厂、跑船、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简房陋舍增加,窄街小巷增多。

老建筑遗存

20世纪90年代初,我调入南岸区一政府部门工作。偶尔去有名的“红楼”办事,那里是马鞍山56号,有区委办、组织部等核心部门。

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是老建筑。后来慢慢才知道是英国壳牌石油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联合创办的亚细亚火油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修建,有红楼、绿楼及职员别墅1、2、3号楼等,作为大班、二班(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的居所。红楼因房顶是红色琉璃瓦而得名。

在红楼左下方有一座青砖白灰墙结构的长楼,原是亚细亚后花园的一部分,抗战时期作为国民党干部培训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岸区委相关部门的办公楼。前面宽阔的坝子修建有花园、篮球场。办公楼后面T形楼是大礼堂,全区大型会议常在此召开。

山上有名的建筑是位于马鞍山234号的“万国医院”,它是南岸区最早的西医院,也是重庆最早的西医院之一,1921年由马嘉礼开办。马嘉礼是美国传教士、慈善家、医生,重庆宽仁医院(1892年创建,重医附二院前身)的创始人、首任院长。

我推测他给马鞍山上的医院取名万国医院,是源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万国医院后来又叫马鞍山医院,是抗战期间以文复阳为院长的南山协和医院(位于黄桷垭)停办后,主要人员来此继续开办的医院,以地取名。

相距万国医院约百米、正对面山坡上正在维修的房屋是马鞍山68号马嘉礼别墅,是马嘉礼家人居住之所,罗马立柱大门廊非常有特色。楼里各房皆为木楼板,有西式窗栅栏观景台。重庆解放后,先后成为重工业部西南办事处、重庆市化学工业管理局、南岸区武装部等单位的办公场所。此地居高,是观长江东流、渝中繁盛的好去处。

237号、68号房屋后花园建有蓄水池,长年不干。而当年的平民家庭只有自己去江边挑水洗衣煮饭。

向西而行,来到被称为“邮局院”(当时的邮局职工宿舍)的马鞍山15号、16号,包括相同风格的17号楼,据当地老居民讲,此为江浙人士所建。这三个院中都有自掘水井,楼架为大圆木人字架,屋内屋顶、楼道楼板工艺讲究,均为木板条石灰墙。尤其是17号楼较为特别,其外墙青砖上有福字,且或正或倒而不规则地散布墙体上。

这些房屋背后的山坡上,有一个已不见踪迹的警报台,是抗战时期升挂红灯笼的地方,它与南山上挂红灯笼的铁桅杆遥相呼应,警醒人们及时躲避日机轰炸。站在警报台的位置向东回望,能看到上海益丰电池厂的一些建筑。

再向西,零散有几栋华福卷烟厂的车间及员工住宅房,是青砖立柱竹篱笆墙、硬山式小青瓦屋顶的民国特色建筑。其中有一栋中西合璧式别墅建筑很独特,那是有名的“火车牌”电池生产厂家益丰电池厂老板贺师能(人称“电池大王”)的私人住所。再往西边山上,与烟草公司相对可以遥望的建筑是英国盐务管理所。修建于19世纪末,回廊式双层商务别墅楼,房顶老虎窗、壁炉烟道、红色琉璃瓦相当醒目。主要承担四川与西南各省市经营贸易盐务及收购土特产山货,向各地倾销舶来品。此地因之取名盐店湾。新中国成立后由重庆港口医院接管,作职工疗养院使用到2000年左右。2021年开启了保护性修缮。

在环境优美的马鞍山,还保留着一些其他的老建筑,如:马鞍山251号黄联宾别墅,主人是重庆解放前“一园戏院”的老板。别墅初改为南岸区机关幼儿园,现称上浩幼儿园,目前是马鞍山上最新、最好的建筑。私立英才中学1939年从汉口迁来,1947年返汉后,成为湖北黄州会的办公地。还有卢家大院、夏家大院等,有待及时保护、修缮,焕发生机,发挥作用。

在马鞍山下长江岸边有立德乐洋行别墅。英国商人立德乐是第一个驾驶机动船上溯长江险滩,进入内陆重庆的欧洲人,被英国《大不列颠名人录》誉为“开发中国西部的第一人”。作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开辟为重庆开埠遗址陈列馆。

名人逸闻

傲骨江庸。抗战期间,江庸曾在马鞍山居住过一段时间。江庸1879出生于璧山县城,幼承家教,善诗文,1901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入读法制经济科,1906年归国,曾任前清法律馆纂修、大理院正六品推事等职。民国成立,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他不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坚决辞职。1917年,张勋复辟,想拉拢江庸,委任他为法部左侍郎,遭到拒绝。1923年曹锟贿选当了总统,他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成立伪满州政府,江庸怒斥日本的侵略行为,并声明与为虎作伥的司法界卖国学生脱离师生关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汉奸欲拉拢江庸筹组伪政府,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也多次以高官诱劝,均遭拒绝。后任历届国民参政员,修订法律馆总裁,法权研究会总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长等职。1960年2月9日在上海病逝。

电影大亨夏云瑚。出生于望龙门、长在菜园坝。抗战期间,曾购买马嘉礼68号别墅改名“仁厚堂”居住。夏云瑚从1930年开始,先后在重庆、成都、上海、印尼、美国等地经营电影发行,最早引进苏联电影在成渝两地放映。1939年成为重庆国泰大戏院股东并兼任经理,1942年在国泰上演《屈原》等20多部话剧,轰动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任联华影业股东,拍摄了《三毛流浪记》《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

街巷清幽

以曾经的上新街转盘为零起点,马鞍山最高处不过300米,最低处不过100米,却有错综复杂的巷道,曲里拐弯又四通八达,街巷蜿蜒曲折,步道时宽时窄,路边及岩壁上的黄葛树盘根错节、树冠高大、枝叶茂密,成为一道道树荫屏障,为过往的人们遮阳蔽雨。夏天的阳光穿过缝隙透出斑驳的光点,投射到人的身上,会拉长你的光影。你要是因之恍惚,一不小心就会进错一个岔口,或是上错一条步道,这会让你不知所往,但这样恰恰会有新奇的发现。

旧时马鞍山下的上新街还是一条山沟,有龙门浩江边通往黄桷垭的古道穿沟而上,与黄葛古道相连,古道两边的房舍形成鳞次栉比的街巷。民舍石板青砖灰瓦,洋楼立柱穹门回廊,依山零落,相应其间。

虽然马鞍山周边顺应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如山下消失的瓦厂湾已成为重庆著名的景观大道南滨路的一部分。但马鞍山的街巷肌里还在,石堡坎、石梯子、石板路还在,历史上留存的大量建筑还在,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还在。

时间清幽,石板青苔。我期待马鞍山,历史更浑厚,环境更洁净,岁月更从容。一年四季走过,都有不同的发现。(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