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王维舟介绍她入党 亲伯父杨森下令杀了她

杨汉秀传奇

版次:010    作者:□张春燕来源:    2023年04月19日

那是一张很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揽着一儿一女两个年幼的孩子。她的脸庞轮廓分明,她的目光清澈坚毅。

那是一位知性、美丽又慈祥的母亲。她叫杨汉秀,国民党重庆市市长杨森的亲侄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个富有传奇经历的女子。

川东巨富的独生女

1912年8月15日,四川省广安县龙台乡一个著名的地主庄园“杨氏泽庐”,在父母和整个大家族期盼的目光中,杨汉秀呱呱坠地。她的父亲杨懋修是四川大军阀杨森的二弟,在杨森部队中先后担任师长、补给司令等职务,也是川东巨富之一。

作为杨懋修的独生女,因为在女儿辈中最长,她是惹人羡慕的“杨大小姐”。

杨汉秀虽生长在旧式家庭,但因为与外界接触较多,又有留洋的亲戚,要相对开化一些。加上那时候社会上已兴起新学运动,受到影响的杨汉秀经过一番抗争,得以到教会学校读书。书本的熏陶,视野的开阔,让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向往。

1924年,她的父亲杨懋修在宜昌大战中负伤身亡。父亲临终前,把杨汉秀托付给了杨森。

之后,杨汉秀跟着伯父杨森一路辗转。1926年,杨森驻兵万县(今万州)。杨汉秀由重庆文德女子中学转到万县女中读书。这年夏天,朱德受党派遣,到驻防万县的杨森总部,劝说杨森参加北伐。可基于权力、利益等多方面考虑的杨森,表面应付,却迟迟不将所部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这年8月29日,英帝国主义的轮船在云阳县江面撞沉了杨森的3艘船只,淹死官兵46人。此刻,正在云阳度暑假的杨汉秀,亲眼目击了英轮肇事事件。利益受损、面子受侮的杨森截留了过境英轮,迫使英国驻重庆领事来万县谈判。在朱德等共产党人的组织和推动下,万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浪潮。14岁的杨汉秀也参加了示威游行活动。她听了朱德等人的演讲,少女的心中,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最初的思考。

这年9月5日,英帝国主义调集军舰,向万县发起猛烈炮击,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九五惨案”。万县被英舰炮弹炸毁和烧毁的商铺达千余家,死伤人数更是超过5000人。这次惨案,这份屈辱,在杨汉秀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她后来追随共产党、反对强权的重要驱动力。

经此事件,杨森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朱德任二十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

延安抗大的女学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暴发。杨森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朱德及他带来的共产党员被迫撤离万县。

渐渐成长起来的杨汉秀,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打算。为了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去学习新知,探索社会人生,她聘请家庭教师朱挹清(中共地下党员)补习英语。在教学互动中,朱挹清感觉到身为千金大小姐的杨汉秀思想进步,关注社会民生,是有培养潜力的爱国青年,所以经常向她宣传革命思想。杨汉秀中学毕业后,朱挹清又介绍杨汉秀到成都《星芒报》做校对工作,让年轻的杨汉秀接触到更多有志、有识青年,思想更趋进步。

1934年,长大成人的杨汉秀反抗家里定下的婚姻,与情投意合的穷教员赵致和结了婚。婚后,他们双双去上海读书,期待学成后出国深造。在此期间,她先后生下一儿一女。就在他们满怀期待谋划出国事宜的时候,“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丈夫不幸因病去世,遭遇国和家双重灾难的杨汉秀,只得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娘家。

回家后,夫亡子幼、内心迷茫的杨汉秀精神萎靡,朱挹清再次向她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到延安去,并专门为她写了介绍信。

经过多方联系和探路,杨汉秀与旧交干玉梅结伴前往,于1940年冬找到八路军在西安的办事处,正好朱德也回到了西安。再次见到杨汉秀,朱德特别开心。他安排杨汉秀先在八路军总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又将她带到了延安。

起初,杨汉秀进入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后来又转入鲁迅艺术学院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于身上杨森侄女的醒目标签,她不时能从大家的动作、神态、言语间感受到戒备和提防。她能够理解大家的顾虑,只能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看法和态度。首先是更名,她改名吴铭,表明了同杨氏家族彻底决裂、甘为人民解放事业做一名无名战士的决心;其次,在工作和学习中十分勤奋努力,得到领导和同学们的认可;再次,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谈心交心,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苦难和问题。渐渐地,大家认同了她作为一个革命战士、作为自己战友的身份。

1942年3月,由朱德和王维舟两位同志介绍,杨汉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鲁艺美术系学习期间,杨汉秀和戏剧系一位同学结了婚。整风运动后,他们响应毛主席“到大鲁艺去”的号召,一道去关中分区工作。她参加过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的爷台山反击战。抗战胜利后杨汉秀又到了八一剧团当美术教员。在延安的这段时间,是她过得快乐又充实的阶段,也是她的精神境界大幅提升,由向往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忠诚战士的重要阶段。

勇毅前行的女战士

1946年3月,已更名为吴铭的杨汉秀被紧急召回延安。在延安枣园,朱德总司令两次接见了她,即将到任的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也专门跟她谈话。这一次党组织委派给她一项特殊任务——回老家做杨森的统战工作,同时发展当地革命力量。“若和平得以维持,就做上层统战工作;若形势逆转,就策动反蒋武装斗争。”

这次,杨汉秀是跟周恩来一道乘飞机奔赴重庆的。3月25日到重庆后,她仅在红岩村短暂停留,即回到家乡,以“杨大小姐”的身份公开活动。她对外放出消息,称自己是专为清理资产而回。凭借出色的谈判能力,她把被族人霸占的家产夺了回来。然后将田产卖掉,将钱财全部交给了党组织,用于购置枪支弹药和衣物粮食。

实际上,杨汉秀一回到重庆,就被特务跟踪了。为不暴露身份,党组织很快将她转移到渠县农村一带。然而她的革命之路依然异常艰辛,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第一次,1947年7月。因特务告密,杨汉秀被逮捕,并被押送到成都,关进政治犯监狱。在关押期间,杨汉秀不仅没有吐露任何情报,还教育前来探望的儿子,“妈妈不怕死,你也不要怕!即使我被害了,也会有人照顾你们兄妹,你要坚强些,以后成为一个勇敢、进步的青年,长大了好为妈妈报仇!”由于找不到铁证,杨汉秀被释放。

第二次,1948年9月。因叛徒告密,杨汉秀再次被逮捕,关在渣滓洞监狱。杨汉秀入狱后,她的母亲多方奔走,央求族人和杨森,希望能放杨汉秀一条生路,但杨森迟迟没松口。直到1949年初,杨汉秀生了一场大病,迫于族人的压力,杨森只得把她接出来“保外就医”。

第三次,1949年9月。就在这个月的2号,重庆发生了惨重的“九·二”大火灾,在火灾是谁制造的问题上,杨汉秀与杨森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恼怒的杨森再也不顾亲情,于9月17日深夜,派人秘密逮捕了杨汉秀。

被伯父杀害的女烈士

1949年8月下旬,蒋介石来到重庆,提出让杨森兼任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同时委任他当了川东保安司令和重庆卫戍司令。这让受宠若惊的杨森反共更加积极。他决定9月3日这—天组织一场“反共大游行”,请蒋介石、蒋经国和所谓的盟邦使者前来检阅。但是这一行动遭到了重庆市民的抵制。大火就在他向蒋介石、蒋经国准备的献礼活动的头一天燃烧起来。

据后来考证,这场大火非人为纵火,而是一次意外事故。但在这特殊时期,穷途末路的国民党为了转移视线,转嫁矛盾,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将火灾事件嫁祸给共产党,不仅枪毙了几名所谓“共党纵火分子”,还指使报刊电台对共产党进行栽赃陷害。杨汉秀对此强烈反对,站出来怒批国民党的做法,矛头直指自己的伯父杨森。

这让杨森恼羞成怒,起了杀心。这样做,既可以在蒋介石处邀宠,又可以推卸火灾责任,同时也除去家族中的心腹之患。于是,他指使爪牙对杨汉秀进行连夜审讯,要把纵火的恶名安在她的头上。但不管对方如何严刑拷打,杨汉秀都绝不接受欲加之罪。最终,失望又恼怒的杨森密令部下杀掉杨汉秀。次日上午,时任重庆市刑警处长的张明选派人将杨汉秀拖入一辆小汽车内活活勒死,然后将遗体运到歌乐山金刚坡的旧碉堡中掩埋。

杨汉秀,在重庆解放前夕,献出了37岁的年轻生命。

重庆解放后,朱德等领导人曾多方打听杨汉秀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直到1975年夏天,她的遗骨被发现。

后来,经过广泛深入而慎重的调查,1980年11月25日,“杨汉秀烈士遗骨安葬仪式”在重庆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她终于和当年渣滓洞的难友江竹筠等烈士安葬在一起。

她的老师朱挹清写了一首诗来悼念她——其中“啼罢杜鹃花总艳,飞劳精卫海犹横;归来遭遇鸱枭辈,卓节流芳播海瀛”,是对她坚贞品德、坎坷人生及美好名声的由衷赞美。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