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16日
英国心理学家贝弗里奇曾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今,这句话已通过科学研究得到印证。2022年,《老年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身体易疲劳性是健康的关键指标,可预测未来3年内的死亡风险。2020年,一项涉及6万国人的研究显示,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超过12%。记者邀请专家,教你识别不同程度的“累”,并总结一套方法消除身心疲惫感。
有这3个特征就是“慢性疲劳”
按照病因区分,疲劳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中,有一种更易被忽视的疾病,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据统计,全球至少1700万人受到该疾病影响,20~50岁的中青年较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大多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30%左右人群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临床上,同时满足这3个特征就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
■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
■包括心理症状,如做事力不从心、记忆力越来越差、注意力很难集中、性格变得暴躁等。
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更容易发生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你属于哪种程度的累?
提前识别疲劳信号,不仅能预防重大疾病,而且能减轻心理负担。推荐以下3种评估疲劳的方法:
1.对比日常活动后表现
例如,以前散步1小时后稍感疲劳,休息后即可恢复;现在散步半小时就开始累,就属于轻度疲劳,若同时伴有心悸、腿痛等症状,且需要更长休息时间,则疲劳程度较重。
2.疲劳持续时间
不明原因的疲劳感持续4周以上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及时就医,有基础病的人群更要重视。
3.匹兹堡疲劳量表
可用于评估60岁及以上人群身体和精神的易疲劳性。根据自身情况对每项活动打分,从不疲劳得0分,轻度疲劳得1分,一般疲劳得2分,中度疲劳得3分,重度疲劳得4分,极度疲劳得5分。
①悠闲地走30分钟;
②轻快或快步走1小时;
③轻微的家庭活动(清洁、烹饪、除尘、整理、烘烤、铺床、洗碗、给植物浇水)1小时;
④繁重的园艺或户外工作(割草、耙地、除草、种植、铲雪)1小时;
⑤看2小时电视;
⑥静坐1小时;
⑦中等到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手持重物或大于5磅的器械、俯卧撑)30分钟;
⑧参加社会活动(聚会、晚餐、打牌)1小时;
⑨举办社交活动(不包括准备时间)1小时;
⑩较高强度运动(慢跑、徒步旅行、骑自行车、游泳、挥拍类运动、跳舞)30分钟。
得分相加,若≥25说明你的身体易疲劳。
一份疲劳人群“自救指南”
人体有代偿机制,偶尔疲劳多睡会儿就能调整过来,但若长期疲劳,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休息后也无法恢复,甚至诱发猝死、肿瘤等严重后果。以下原因都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
1.久坐
若每天连续坐6个小时,两周后肌肉就会开始萎缩、血液循环变慢。
对策:每坐45分钟,站起来活动15分钟或者练习蹲起。
2.睡眠障碍
表现为躺在床上30分钟内无法入睡、不能维持正常睡眠周期、夜醒次数过多、比平时提前1小时醒且无法再入睡等。
对策:适当增加运动量后,仍无法解决睡眠障碍,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情绪调理和药物治疗。
3.吃得太精
人体对精致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较快,大量摄入后引起血糖迅速升高,胰岛素快速分泌又使血糖迅速下降,这种波动会引发人体疲倦。
对策:全谷物和豆类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小,用其代替部分精米白面。
4.营养缺乏
铁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大脑因缺氧导致疲倦;缺钙易产生疲惫、烦躁;缺维生素C还会引起健忘、工作能力下降等。
对策:成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多样和充足。
5.焦虑抑郁
焦虑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睡眠不足反过来又会产生疲惫感。
对策:容易焦虑的人平时少喝含咖啡因的饮品,通过适当运动缓解疲惫感。
专家提醒,如果累了,请允许自己停一会儿,人生是场马拉松,你没必要提前透支身体,偶尔“叫停”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