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等最新研判,相关专家“支招”应对
版次:003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24日
最近,“二阳”话题屡屡登上热搜!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推断,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出现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每周6500万。
“二阳”将至?“二阳”会出现哪些症状?身边人“阳”了,该怎么办?这些你关心的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近日,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试剂照片,称自己“二阳”了,还有网友说自己“全家二阳”了……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
从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那么,近期到底是“一阳”多还是“二阳”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近期发文表示,根据国家现有监测数据来看,新冠阳性大部分为初次感染,仅有少数的人是二次感染,“二阳”率实际上很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流感季逐渐过去了,相对来说近两周新冠患者接诊人数确实要比之前多了。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一阳”,“二阳”占比约为一成多一点。
“一阳”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二阳”患者大多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这可能与他们社会活动较频繁有关。
咽喉痛是否与新冠有关?如何应对?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王伟称,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普遍症状较轻,出现咽喉痛,不用过于焦虑擅自套症状,很多患者也就是单纯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同时出现发烧、咳嗽,怀疑是新冠感染,可以自己进行新冠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王伟表示,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建议患者充分休养多吃水果,轻症患者可口服有清热、解毒、润喉作用的中成药,新冠核酸CT值较低的患者可服用阿兹夫定片等国产药物,不一定购买昂贵的进口新冠特效药来治疗。
栾荣生表示,“二阳”的治疗仍旧以退高热和对症缓解相关症状为主;注意多饮水、多休息;增加食物中优质蛋白比例,增强免疫;之前家里囤的退烧药,只要没过期,也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症状严重,持续不能缓解,需前往医院诊疗。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分析,“二阳”的症状很轻,从中医的角度看,它属于风热感冒,呈现风热感冒的特征。现在很多地方从春天转入到夏天,天气逐渐炎热,风热导致的疾病就会增加。二次感染后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如嗓子疼、轻度咳嗽、低烧等,使用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非常有效,如清热、疏风解表、利咽喉类药物。低热者用了这些药物,全身症状就会逐渐消失。“要保持健康饮食,最好做到清淡饮食。”刘清泉说。
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疫苗要不要打?
很多人打了三针疫苗后还是阳了,大家还要不要继续打疫苗?张文宏说,通过对国际上大量科学文献的研究发现,单纯性的自然感染远远比不上打过三针疫苗后再感染(获得的免疫)。他表示,打过三针疫苗以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其抗体水平很高,对后面出现的新的变异(新冠)病毒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张文宏解释说,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超过了此前传播最快的麻疹,麻疹1个人(感染者)可以传18个人,新冠病毒在上一波感染高峰时一个人可以传20个人至22个人,也就是说它的传播速度是迄今为止最快的。
另外,张文宏指出,打过疫苗和没打过疫苗的人群,他们在感染时发生重症的比例不一样,所以现在国际上对这方面有些共识,即:鼓励脆弱人群继续接种疫苗。
据都市快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