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中央作出重要判断后 这个省有个特别动作

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25日

医护人员给刚出生的婴儿称重 新华社发

5月23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就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调研。他说,要“主动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稳步解决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

这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之后,公开报道中首个专门就人口高质量发展调研的省委书记。

关于人口问题 中央作出重要判断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一个事实是,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交汇的关键十字路口。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到19.8%。

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

这次会议的一个议题,就是“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政知君注意到,会议对中国当下人口发展形势作出重要判断: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外界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人口政策信号。

中央财经委的会议要求,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中央媒体认为

少子老龄化将成常态

如何认识人口发展新形势?

5月15日、16日和17日,人民日报仲音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谈人口问题:

5月15日,《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5月16日,《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5月17日,《增强人口发展信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上述文章中提到,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5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称,“既要看到世界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看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既要看人口总量也要看人口质量,既要看人口也要看人才,不能简单把人口数量的增减、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同于人口优势或劣势。”

认识适应引领

东北地区与人口问题

在中央部署之后,一些省份已经行动了起来。

5月12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这次会议提到:

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强生育政策与社会政策统筹衔接,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

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力以赴给政策、搭平台、优环境,千方百计聚人气、引人才,以“人”兴促振兴。

5月1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提到,要落实生育支持和养老服务政策,加强人力资源多元开发与充分利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载体,推进边境地区人口集聚。

对于东北来说,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4月1日,吉林省统计局网站发布《吉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47.6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07‰。而在2021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75.3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8‰。

吉林省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27.68万人。

除了吉林省之外,东北地区的黑、辽两省去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26万人、32.4万人。

5月23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就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

他也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公开报道中首个就人口高质量发展调研的省委书记。

景俊海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吉林全面振兴。

稳步解决

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

吉林新闻联播披露了景俊海此次调研的行程。

景俊海前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他勉励大家,加强对人口问题研究,拿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调研中,景俊海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工作汇报。

他要求,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进一步提升人口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分析称,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

一是因为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22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

二是因为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在座谈会上,景俊海提到,着力完善生育政策、降低养育成本、优化妇幼服务,稳步解决生育意愿不高等问题,持续保持人口增长红利。

人口老龄化

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在座谈会上,景俊海还从就业、人才、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关键,牢牢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趋势,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不断增强产业吸附人口、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切实形成充分就业格局。

着力引进各类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义务教育水平一致化,推动医疗资源向下沉、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疑难杂症重大疾病治疗专业化,构建有利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健康体系。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多样化,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多说几句。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国家卫健委数据测算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就在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意见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要求,明确“要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

相关新闻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 今年将成“最难入学年”?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2016年到2017年,全国各地陆续迎来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而今年,这批“二胎”儿童要上小学了,这也给各地的义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学压力。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全国多地的“二胎”儿童在2018年之后又迅速减少,这就意味着,各地为应对二胎入学潮新增的学位,又要在两三年后面临快速收缩的压力。

进入5月,全国各地的“幼升小”招生工作陆续开启。

据了解,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预警。杭州市教育局透露,杭州市2022年共招收一年级新生约12.5万名,但2023年目前摸底的潜在适龄生源在15万左右,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不只是杭州。广州、长春、北京、青岛、成都、济南、大连等多地都发出了学位预警,甚至一些县级市也有多所学校发出“红色预警”。

由于从人口出生数据可预估出入园、入学高峰,因此各地都已做好了应对准备。以北京为例,2022年,全市新增2.9万个中小学学位。2023年,将继续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据他的了解和观察,目前各地应对“二胎入学潮”虽然有压力,所以,目前面临的难题不是增加多少个学位,而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他说。

但另外一个问题更为严峻,因为“二胎”儿童在2018年之后迅速减少,如果入学高峰之后很快又出现学位“过剩”,该如何应对?以北京为例,可能会在几年之内就迎来入园、入学人数的“断崖式下跌”。

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近10年来的最高峰出现在2017年,即“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7.1万人,2018年为14.1万人,2019年为13.3万人,2020年为10万人,2021年则降到了9万人。

储朝晖也强调,更应该关注的是接下来很快就会到来的入园、入学人数下滑。“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各方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学校的效能安排,涉及要不要有人员的更迭,要不要招聘新的年轻教师。尤其是有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单一的办学主体,应对能力就会明显不够。”他说。

据记者了解,现在,全国多地的幼儿园已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预计很快会传导到义务教育阶段。储朝晖建议,应该尽快发展多种主体办学,尽可能实现教育均衡,尽可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样化。

本版文据北京青年报、新华社、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