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重庆夜市3 南滨路

“好市”不断 一半江风一半烟火

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29日

华灯初上,游客增多。

全国劳模唐先生

移动音乐酒吧

美食吸引游客

5月26日下午5点,南岸区东原1891室外广场,“有好市”集市准时开市,营业时间持续到夜里11点。在风景优美的南滨路上,江风拂面,一半闲适一半烟火,这种奇特的混搭一度让这个集市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大众点评上,这里排名重庆特色集市热门榜第四名。

从下午3点多开始,陆陆续续有顾客进来转悠。有附近消闲的居民,有专程来逛集的市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约100家各式各样的摊位,以眼花缭乱的创意招揽顾客,各种灯牌、广告语、彩灯、造型,加上南滨路的奇美夜景,很是吸引眼球。

一个月之前,这个集市处于停业状态。在多方努力下,集市重新开业,层叠的灯火又亮了起来。

“生活会充满美味”

信步于灯火辉煌的集市中,给人的第一感觉,这不像是个卖东西的地方,更像一个游览景点。各种招牌夺人眼球,卖什么不重要,招牌成了第一生产力。

一位美女摊主翻烤着芝士条,硕大的广告画印着各种芝士的照片,让人不禁咽一下口水,头顶是招牌“烤芝士·芝士就是力量”,看那拉成丝的奶油,不仅有力量,还有热量……美女摊主说,自己很喜欢吃芝士,所以想分享给大家。摆摊是因为暂时处于自由职业状态,想有个过渡期。她坚信,爱吃芝士的女孩,生活会充满美味。

一家叫“微醺”的鸡尾酒摊,摊主是一个小伙子,但鸡尾酒起了些云山雾罩的名字,诸如“切尔斯幺幺”“勒是雾都”“嘉陵江看黄昏”……摊主说,自己酷爱鸡尾酒,为了开这个摊,专门辞掉了全职工作,要让顾客品尝到不一样的鸡尾酒。

“即使赚不到钱,也开心了”

一阵重金属摇滚音乐如一柄开山斧,劈开嘈杂人声钻进行人的耳朵。这家打着“潮牌炫音·移动自娱野CLUB”横幅的摊位分外招摇。摊位摆了两个大音箱,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用来放歌。摊主说,他是个资深DJ,曾在渝中区得意世界的酒吧打碟,也曾在成都九眼桥酒吧打碟,拥有十几年的音乐资源。现在开的这家重庆首家移动音乐酒吧,是因为自己喜欢打碟:“如果是一心想赚钱的话,那就没有乐趣了。不要把赚钱的心态植入这个摊位里面,即使赚不到钱,你我也娱乐开心了。”直到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卖的是酒,毕竟是酒吧嘛。结果瞪大眼睛,才发现了一张招牌:麻辣口味冰激凌。摊主大哥这个跨界有点大。

一家劳模手工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招牌上写着,全国劳动模范退休做美食。摊主唐老师在农村时,家里开养猪场,为全村制造香肠腊肉提供原料,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因此成为全国劳模。至于为什么不再养猪,唐老师说,年纪大了养不动了,现在改卖凉粉凉面。不仅在南滨路,他在好几个地方都开了夜摊,搞成了一个小连锁。记者买了一碗豌豆粉,十几种佐料,劳模手工操作,滋味不错。

整个集市分成了文创手作、日用美学、美食美酒、兴趣爱好四个板块,无论看稀奇看热闹,还是观夜景吃美食,都值得一逛。这是重庆众多集市的一角,也是重庆夜经济的一角,烟火气在这里滋长,为重庆奇魅夜色增添了几分人间真实。

“有好市”继续开市

4月份,这个集市停业了十几天。

对于人气正如日中天的集市,这段停业让很多摊主难受。

摊主颜女士说,4月12日这天,她第一次去这个集市摆摊,当时这个集市还叫小熊集市,管理方是小熊集市的创办者。但在当天,场地方东原1891商场和管理方小熊集市谈崩,已经做好出摊准备的业主被告知,从当天起集市暂停营业。

南滨路管委会紧急介入协调,让当天的集市保持了正常开业。但第二天起,集市暂停营业。知情人士说,东原1891和小熊方面因为管理理念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种种矛盾叠加之下,导致了集市停业半个多月。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双方妥善解决了争端,管理权移交给东原方面,东原以“YES!1891!有好市”名字继续开市,并且先期不收取摊位费,只要求缴纳每天5元的清洁费。

集市重新开张之后,人气、规模、品质有何变化?

集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集市采取每期申报的形式遴选摊主,每期7天,摊主自由申报,管理方根据所售卖品类和摊位设计的特色来选择摊主。“每次申报的人很多,但要控制规模,能选中的只是小部分。所售商品越有特色,摊位设计越美观,越容易选上。”

一位火山石烤肠摊主告诉记者,现在摊位数量和人流量都稍少了一些,但是因为目前没有收取摊位费,摊主们收益并没有下降。从记者在现场的调查来看,每个摊位每天纯收入普遍保持在300~600元区间,一些网红摊点每天纯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

纵深

“专业打败业余”趋势明显

通过记者在集市现场抽样调查,整个集市100家左右摊位中,超过70%是专业摆摊者,在市内多个集市拥有多家摊位,很多甚至有实体门店,只是把集市作为扩大销售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的劳模手工坊,管理人唐小姐之前是做私房菜,因为经营转型关门后,开始转为摆摊卖凉粉凉面。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她立马成立了团队制定自己的商业模式,以“中央厨房”形式统一制作食材,统一味道,统一包装,统一招牌,连装调料的瓷罐都是统一的青花瓷风格,并迅速在各大人气集市开摊。劳模父亲则更像一个宣传员,时不时到各个摊位站台。地摊收入只是总收入的一部分,手工坊一直在开培训班,招收全国各地的学员,其衍生出的收益甚至超过主业本身。

自媒体人李先生今年以来调查了市内多个集市,他发现,现在的集市遍地开花,但“专业打败业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业余摆摊者凭着自身手艺或从其他地方学来的一招半式,度过短暂的职业空窗期可能问题不大,但要想以此谋生,甚至做大做强,将面临众多经验丰富的职业摆摊团队“围剿”。他建议,没有做美食的天赋,最好不要去摆摊,“重庆大剧院下面江滩集市上,光卖烤肠的都有十几家,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走,很多人就觉得烤肠简单,投资几百元就能开业,于是匆匆入市,但大多数味道都乏善可陈。”他认为,从大范围内来看,集市是一种文化,一种特色技能的汇聚,并不是有热情就可以去摆摊。

新型集市:

时尚感+烟火气

当然,对于集市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专家们还是非常看好。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学教研室主任郑昊认为,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会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不同于从前的集市,现在的集市更像是一个新型的年轻人社区,有一种群体感。它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相似生活方式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一种兼具时尚感与烟火气的新型集市,呈现了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南岸区商委副主任刘江勇表示,集市的就业度比较灵活,青年创业群体非常喜欢,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快乐。他认为,南岸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夜经济,南滨路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重庆市“两江四岸夜经济核心区”两块金字招牌。南岸区正在依托这两块招牌,从人间烟火气、最贴近民生和老百姓最亲近的集市切入,打造更具活力的夜间消费集群。

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实习生 胡馨月 林音贝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