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2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07日
育才中学考点
学生们熟悉考场环境
家长目送孩子打探考场
今天开启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但是孩子们拼搏的季节,也是家长们费心的日子。陪读陪考、送考护考,孩子们的高考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场“考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不同的是时间地点,相同的是心情和祝愿。
有家长奉行“棍棒”教育,有家长喜欢顺其自然,有家长把“别人家的孩子”模式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对照看一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家长。昨日,重庆晨报记者在九龙坡、渝北、南岸等地随机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听他们讲述陪读陪考的不同心得与感受。
后勤部长型 重点照顾孩子生活
“书丢了二十年了,孩子的许多功课都帮不上忙了。”在育才中学考点外,记者偶遇陪孩子前来熟悉考场的谭先生,孩子学的是理科,和他以前学的是一样。但是谭先生离开学校太久,对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很多知识也生疏了不少。孩子成绩中等偏上,他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周末带孩子去郊外散散心,或者他先去打探味道不错的餐厅,趁周末和节假日带孩子去品尝品尝。“我也看过孩子的数学和物理考试题,的确很多都不会做,没有办法辅导,而且也担心自己思路与老师讲的不一样,重点也就只关心他的生活和锻炼了。”
在渝北中央公园的重庆八中校门外,记者看到刘女士陪女儿一起来熟悉考场环境。她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小儿子今年“小升初”,“相当于我们家有两个考生。”她作为全职妈妈,平时主要是照顾好两个孩子的生活,“主要关注的是娃儿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这段时间,我最关心是孩子的睡眠,因为学习比较用功,有时晚上上床后孩子有难以入睡的情况,我也想了多种方法给孩子调理,班主任老师也格处关照,这几天孩子心态渐渐稳定了,我也放心一些。希望孩子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好,考出好成绩。”
暗中助力型 不想把压力传给孩子
家住巴南的王女士,儿子在南岸一所中学读理科。“我平时都是默默关心他,怕给他太多压力。”王女士说,孩子属于比较容易紧张的类型,因为平时学校组织一些模拟考试,每次考试前,他的身体都会出一些意外状况,不是拉肚子就是各种不舒服,总之就是凡大考必病。她多次与班主任和医生朋友沟通,想办法通过各种方法给孩子减压,好在高考前,儿子的心理调整得还不错,健康状况也比较稳定。“我明天一早送他到考点后,就回单位上班,等他们要考完时,再来接他。”
暗中助力的家长普遍想法是,不把压力传导给孩子,孩子不愿意说的,都不主动去问。学校老师也给予了家长不少提示或提醒,备考和考试期间,尽量不给孩子增添压力,把高考当成一次平常的考试,可能更助于孩子们潜力的发挥。王女士说,“孩子们进入考场后,我也会经常看班级家长微信群,从里面可以了解到一些考场信息和老师给出的提示信息。虽然不在考场外陪考,但是也在线上关注着他们。”
专家辅导型 家长也上多种培训班
在事业单位上班冉先生的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学习状态一直不错。冉先生平时也没闲着,报名参加网上家长班,同时也报了高考志愿培训班。“学习方面不说,填志愿也是大有讲究,孩子如果考了一个高分,如果志愿填报不当,也可能遇到滑档的现象,志愿填报算是‘高考最后一公里’吧!”冉先生说,因为自己当年参加高考时,一名同学就因为志愿填得不好,上重点的分数却只进了一所很普通的大学,这也是他愿意花钱去参加志愿填报培训的一个因素。
冉先生说,从孩子上小学时起,他就有意识地为孩子当好“先锋”,提前学孩子即将要学到的知识。“相当于跳级生,平时比孩子学得早一点,就可以家里给孩子辅导作业。”在考场外,冉先生拿出手机,除了工作事务交流外,他关注得最多的微信公众号就是各个大学和重点中学。“平时家里也买了不少科普书,给孩子拓展知识面。因为,现在出题的一个趋势是以各种生活场景引入考试内容,孩子见得多,遇到类似的题目一点也不会慌。”
记者发现,这种类型的家长一般给孩子设计了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包括以后的大学专业、就业方向都考虑了。“当然,这些我们都和孩子商量过,也结合了他的兴趣,免得他以后埋怨我们。”这些家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上班时间比较固定,平时也很少加班,这样他们的周末和孩子的周末一样充实,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并行”。
原始放养型 太忙没时间伴读陪考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家住九龙坡区石坪桥的李先生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则在超市上班。由于夫妻俩平时上班都很忙,所以没有时间陪伴儿子学习。“好在娃儿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所以我们也比较省心。”李先生说,因为家住得离考点比较近,所以他只嘱咐妻子趁上班前把孩子送到考点即可,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
张先生是某大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平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一般同事要多。“女儿读的是文科,成绩在班上位居前列,平时也没有过多的时间陪读,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她对教育专业比较感兴趣,以后准备当一名老师。”
另一面张先生的女儿也读文科。他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随和,娃儿的学习生活都是她来决定,自己只需做好配合工作。“她都满18岁了,家长要舍得放手,无论是备考还是正式参加高考,对她而言都是一种锻炼,平时学校抓得紧,现在该看看成果了,我们一家人都比较轻松。”
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实习生 林音贝 胡馨月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