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 21名革命烈士 血染太白岩

版次:009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13日

太白岩石刻群

纯阳洞几个字依稀可辨

□谭大松

叫纯阳洞的地方有好几个,可称得上英雄遗址、根植我心中的,目前只一个,它就是位于万州太白街道太白岩的纯阳洞。1928年6月16日,21名革命志士高呼革命口号,壮烈牺牲。

不知道太白岩纯阳洞是英雄遗址前,我早就攀爬过,那是假以文人之名,前去寻觅历代文人雅士在摩崖石壁留下的墨宝。当捧读了万州革命史相关资料,纯阳洞内那段革命志士存续的佳话经久萦绕在怀,我就惦记着要去探寻纯阳洞,去瞻仰革命志士的遗址。日前,终能如愿以偿,我的灵魂再次沐浴了革命光芒的洗礼。

歃血为盟,武装起义箭在弦上

1927年,正值革命遭受重创之际。为让革命火种成为星星之火般的燎原之势,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及时作出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定,这次会议就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当时的四川省委迅速落实“八七会议”部署,于1928年2月出台《春荒暴动大纲》,对全省各地武装起义进行了周密安排。作为下川东重要革命中心的万县(今重庆万州区),武装暴动的烽火势不可挡。

1927年11月,一艘从重庆开来的客船驶入万县码头。一位身着布衣布鞋、20多岁的年轻人就在这艘客船上,这位叫曾润百的年轻人,风风火火迈上万县这块革命热土,除了组织第一届中共万县县委,再就是贯彻省委制订的《四川暴动行动大纲》,领导指挥武装暴动。

曾润百上了岸,住在三马路的一家客栈里,然后走进新城路附近的《万州日报》编辑部,与《万州日报》编辑周伯仕见了面,很快又联系上时任杨森军部手枪连连长的雷震寰。紧接着,第一届中共万县县委在太白岩山下的江城正式组建,曾润百任书记,周伯仕、雷震寰任委员。中共万县县委一成立,就在曾润百、周伯仕等人的领导下,策划万县兵变。地下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雷震寰成了万县兵变的主要组织者。在雷震寰策动下,杨森军部手枪连官兵迅速响应,继而从纯阳洞飞出歃血为盟庄严肃穆的歌谣。

“来,干杯,祝我们的武装起义马到成功!”

雷震寰同10余名官兵完成盟誓仪式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雷连长,我们能成功吗?”一个士兵问道。

“会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然能打倒一切新旧军阀,解放贫苦劳工!”雷震寰信心满满地说。

峡江的暖风柔柔地荡漾着,仿佛在吟唱着近百年前的铮铮誓言。我也仿佛听见如雷贯耳、雄风凛然、泼荡峡江的铿锵之声,它是那样的如诗如歌、惊心动魄。

叛徒告密,革命志士被捕入狱

武装暴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

曾润百又和隐蔽在杨森军部的共产党员秦伯卿接上了头,还通过原万县党组织负责人任志云等人,组织了另一支武装力量,与雷震寰策动的手枪连骨干武装暴动队相互呼应,随即成立了指挥部,秦伯卿、曾润百、雷震寰分别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总指挥,一场革命风暴在万县酝酿。原本武装暴动时间敲定于1928年6月22日,先占领杨森开设的长江银行,查抄杨森的金融机关,再由雷震寰挟持杨森就范,乘势成立川东苏维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就在武装暴动箭在弦上之时,意外却不期而至。1928年6月13日晚间,曾润百召集20余名革命骨干进一步研究完善武装暴动方案。会议结束后,曾润百走到一间茅屋去放松,负责联络的共产党员牟炽昌也跟了进去,担忧地说:“兵变一触即发,会议时间太长,参会人员又多,会不会个个都靠得住?这几天风声很紧,你是不是转移一下?”

曾润百眉头一皱,沉默了一阵说:“暴动迫在眉睫,我绝不能走。转移的事,以后再说吧!”

牟炽昌出了茅屋,曾润百仍在思考武装暴动的种种细节。忽然,几名荷枪实弹的军警饿狼般踢开茅屋门,气势汹汹地闯进来,曾润百落入反动军阀的虎口。

原来,参加纯阳洞盟誓的一名士兵贪慕虚荣,向反动军阀杨森出卖了这次武装暴动的绝密计划及所有革命骨干。杨森当即命令执法队在附近埋伏,将刚开完会的革命骨干悉数抓捕。

“打倒军阀!”“共产党万岁!”……

敌人的屠刀吓不倒不屈不挠的革命志士,他们穿破天空的怒吼,令杨森恨得咬牙切齿。

1928年6月16日,凄风号啕着,江水咆哮着,在万县鸡公岭倒碑处的黄葛树下,曾润百、雷震寰等21名革命志士高呼着革命口号,倒在了血泊之中。

经过革命志士生前好友陈江、丁其如再三恳求,以及万县慈善组织浮尸会出面交涉,杨森才被迫答应将殉难者的遗体收殓安葬于太白岩下。

2002年7月1日,在太白岩下曾润百等“二十一烈士墓”四周,新建的万州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开放,革命先烈将永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缅怀与敬仰!

屠刀无情,宁死不屈英魂不朽

曾润百等革命志士被捕翌日,万县监狱内,气急败坏的杨森亲自出面审讯,劝降不成,又命令手下对曾润百、雷震寰等人施以“烧八团花”“鸭儿浮水”“坐老虎凳”“钉活门神”等酷刑。坚硬的铁钉穿肉刺骨,痛彻肺腑,但惨无人道的酷刑动摇不了革命志士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

在提审雷震寰时,杨森极力用师生情谊说服他这个曾经的得意门生,要他“悔过自新,进行反共”,换来的却是“头可断,共不可反”斩钉截铁地反击。雷震寰的父亲雷润生曾是同盟会成员,雷震寰在给父亲的《绝笔书》里写道:“我的死是很光荣的,在将来的革命史上也是很光荣的,不能成功,亦当成仁。”

在临刑前的两小时和一小时,曾润百分别给家人写了两封意思相同的信:“我现在处于脚镣手铐之中,受过闻所未闻的惨刑。但敌人的酷刑,摧毁不了真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我之死是为革命而死的。我们的革命事业将来一定会成功的,请家里的人,不要因为我之死而抱悲观。”

回想起这些革命志士如江水浩荡、似山风雷霆的遗言,我的心潮愈加澎湃——这是多么让子子孙孙敬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多么让世世代代崇拜的荡气回肠的英雄风骨。

告慰英烈,山河翠百姓安岁月长

“谪仙笑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诗仙李白在万州西岩留下这一千古佳话,西岩从此就有了太白岩的雅号,历代文人雅士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在太白岩石壁题诗,让太白岩成了万州的文化名山,又被誉为万州第一山。

太白岩纯阳洞是万县武装暴动革命的遗址,革命志士的忠骨埋在太白岩山下,因此,太白岩亦是“英雄之山”。

伫立于太白岩山下沙龙路的人行道上,四望山上,或巉岩连绵、峭石凌空,或悬崖高耸、绝壁横生,那条陡如削的山道直冲山岩。倏然间,近百年前太白岩恶劣的环境在我眼前闪现:荆棘丛生,藤蔓缠绕,岩壁之上的乌鸦盘旋嘶叫着。而参与这次武装暴动的革命志士披荆斩棘,如履平地般登临纯阳洞,为的就是追随崇高的革命信仰。

如今上山的石板路足有一米宽,想起革命志士气吞山河的壮举,原本气力殆尽的我又升腾起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来。

“先生,纯阳洞在哪儿?”

“继续往上爬,路边就能看到。”

又爬行了大约50米,路边休闲亭里有人拉二胡,我急切地上前问道。再攀爬大约150米,太白岩半山腰路边石壁上斑驳的“纯阳洞”字样依稀可见,我和文友们赶紧掏出手机拍起来。我们四处搜寻,除了悬崖、石壁和巉岩,却不见纯阳洞的影子。

“这就是纯阳洞。”随行的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小林早就拜谒过纯阳洞,他带着我们又攀爬了20米,指着石壁下一个几米长的岩缝说。

“为什么成了一条岩缝?”有文友问。

“据附近高龄老人说,以前的纯阳洞还是比较宽大的,岁月的风化让这里的岩石断裂垮陷,就渐渐地成了岩缝。”太白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龚佑碧这样解释。

伫立纯阳洞前的山道上,我们自发地低下头,默默地向革命志士三鞠躬,缅怀他们的英灵。

登临太白岩山顶,举目俯瞰,滔滔大江因三峡工程摇身变成高峡平湖,座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大桥飞架南北;平湖两岸,青山如黛,乡村的小洋房星星点点散落在葱绿的原野中,山脚下的滨江大道银练似地飞向远方,穿梭的车辆灵动地奔驰着;跨越平湖两岸百余平方公里,绿树环抱的山城临山梯级而上,错落有致,现代高楼摩肩接踵,一派繁华景象。看到山河翠、百姓安、岁月长,长眠在太白岩山下的英烈们定会喜在心上、笑在脸上。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