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山苗族服饰 绣在身上的历史

版次:011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13日

精美的苗族刺绣

载歌载舞的苗族人

□令狐克强

徜徉在万盛祝家山的山村、石林间,时时会听到阵阵悠扬的芦笙响起,那婉转的旋律,仿佛在倾诉着一个千百年的传说。伴着笙歌鼓点,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相聚在一起,寻友、对歌、迎亲、拜堂、闹新房等苗家婚俗,与椎牛、祭山神、爬花杆等习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卡龙子”(苗)踩山会文化长卷。

万盛原是古代巴国的领地,也曾一度属夜郎国的势力范围。在巴、僚等氏族伐林开荒,向深山高谷拓展时,这里便形成了“土僚”、汉族、苗族等多民族杂居。长期以来,世代生息在这里的苗族,创造了独特而绚丽多彩的苗文化。“祝家山苗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绣在苗族身上的历史”。

祝家山苗族服饰,绣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设色单纯,图样取自苗族历史、神话、自然和生活题材,造型手法运用了写实或变形夸张,古朴而艳丽,服饰上刻画的历史、人物、动物、花草等优美图案不仅涵盖了历史,更涵盖了美术这一学科领域。

祝家山苗族服饰是苗族的艺术精品,颇具民族特色,女装较浓重。女装一般由头饰、衬衣、围腰组成。头饰极为丰富,用丝织品或彩布缠头,数围形似圆盘大帽,外沿是镶有图案的花布,扎成小花,缀以翠珠。衬衣多为白色,腰系刺绣和蜡染的大套小围腰,围腰图案设计精美,做工精湛。除衣服外,妇女常佩戴刺绣工艺品,如手帕、香包等。服饰用料多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祝家山苗族服饰中的刺绣物件多用平绣,主要是妇女的衣裙、背带、围腰、袖套和男人的背心,小孩的衣服,家用的包袱等。一般以红色、白色棉布或绸缎作底料,绘上或贴上剪纸图案。其图案多为常见的龙、凤、雀、虫、鱼、蝶、树、竹、草、花卉、果实和几何图形之类。根据图案的内容,采用大红、水红、紫红、深绿、深蓝、深黄、浅绿、浅蓝、橙黄等各色丝线搭配进行刺绣,五彩缤纷,体现了苗族妇女爱美的本色及其心灵手巧的聪慧。

造型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万盛祝家山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用色上,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色。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整体感的要求。形式上,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多彩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祝家山苗族服饰制作技艺,历来都由父母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尤其是蜡染、刺绣等工艺已面临失传状态。

为抢救祝家山苗族服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万盛的文化工作者深入苗族各主要居住地,采访、收集、挖掘相关的苗族服饰制作资料,开展老艺人服饰制作的调查整理工作。目前,万盛经开区和石林镇联合采取措施,将苗族服饰文化与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结合起来,让这一宝贵制作工艺重现生机。(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