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2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19日
我市致力升级应急预警智能发布系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市应急管理局以学增智,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进预警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预警效能。据统计,今年以来,成功应对干旱、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实现了因灾零死亡。
问题导向 找准找实预警管理短板弱项
“测得准、发得出、收得到、能管用,是预警工作闭环管理基本要求。”6月15日,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气象部门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发布率和覆盖面得以大幅提升,但在“能管用”的实效性上,尚有较大差距。
一系列灾害事件中,气象部门虽然都发布了高等级灾害天气预警信号,但一些地方或部门仍是一般化应对,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好后果。
首先是预警内容针对性不足。在以往灾害性天气预警中,常规性预警手段通常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各地区、各部门照搬内容,原样转发,在具体预警内容中缺少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特点,导致响应措施“千篇一律”,缺乏“对症下药”的有效性。
其次是发布机构权威性不足。在实际预警操作过程中,常规性预警手段主要依靠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号,虽然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号时提供了“防御指南”,但其以“知照性”通知为主,缺乏行政强制效力,具体落实主要取决于受众的经验和敏感意识,防范效果易打折扣。
再就是信息传播时效性不足。常规预警管理中,市、区县、镇街依托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以逐级转发的方式传达预警信息,层级多、耗时长,信息到达末端受众时,往往已“水过三秋”,错过了最佳避险时机。
目标导向
着力解决预警管理“三个不足”
为有效解决预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坚持目标导向,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预警体系,着力提升预警管理水平。
细化行动要求,解决“针对性”不足问题。由市减灾办牵头,联合教育、公安、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15个行业部门,研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暴雨、高温等11类自然灾害预警敏感类型,细化明确了行业部门的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将气象预警与各行业实际深度融合,提升针对性。
明确行政指令,解决“权威性”不足问题。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的预警发布、应急响应两个阶段之间,细化增加了行业、镇街的预警发布环节,将气象部门的普适性防御指南,转化为行业、镇街的强制性、限制性、一般性的行政指令,特别是明确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停工、停业、停运、停航、停游、停课等熔断措施。按照工作计划,重庆市目前正在开展“条块试点”:“条”方面,联合市级交通、海事、住建、公安交巡警等部门,在水上交通、城市内涝、道路结冰领域开展气象监测信息实时传输预警服务项目建设;“块”方面,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要求,已完成开州区“14行业+40乡镇”11类灾害天气预警响应规范编制工作。
优化智能发布,解决“时效性”不足难题。依托现有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创新研发系统功能,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类型和等级触发响应阈值,自动匹配行业部门、镇街相应的预警规范,并以部门和镇街的名义,以行政指令的形式,自动发送给监管服务对象和指定群体,实现预警发布自动匹配和同步发送,解决多级转发、费力耗时的问题。
整体推进
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据市应急管理局调度信息中心主任任海滨介绍,目前我市正积极构建预警响应规范。在开州区先行先试基础上,全市各区县均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要求,将气象部门普适性防御指南,转化为行业、镇街个性化行政指令。目前所有区县已完成规范编制和系统录入。截至6月10日,各区县共计录入预警响应措施11.35万条。
在预警管理体系上,围绕“数字应急”建设,我市致力升级智能发布系统。据了解,目前已完成市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功能开发,实现了“气象部门普适性预警信息”与“行业、镇街个性化响应指令”和“各级各类预警对象”的自动叠加和匹配。截至目前,已有35个区县开展业务试运行,新版系统预计今年6月底前全面正式上线运行。今年试运行以来,各区县共发布气象预警信息934条,发布行政工作指令6.68万条,覆盖419.28万人次。城口县“5·28”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信息10.3万人次。由于预警到位、行动及时,提前转移38户、241人,避免了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动重庆应急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据统计,今年以来成功应对干旱、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实现了因灾零死亡。
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