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加个微信,以后企业遇到困难,我们好随时联系你”

千多家中小企业有个共同的“科技老朋友”

版次:003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19日

专家服务区县行——专家进平台走进大足企业

李强娇与企业负责人在车间交流

“你好,李教授,加个微信,以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遇到困难,我们好随时联系你。”6月15日,“专家服务区县行——专家进平台(大足窗口平台)”活动实地调研了邓氏厨具有限公司后召开座谈会,好几位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要添加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强娇的微信。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在每个区县、平台、企业都发生过,“我在专家委员会干了十多年了,再过几年当顾问,很乐意成为这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科技老朋友,共同把企业转型升级搞好。”

“服务区县、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是市经信委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专家服务“三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李强娇是“三进”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昨日,李强娇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家免费为民营中小企业“望、闻、问、切”,提供精准的咨询与服务是重庆首创,近年来,已被工信部作为中小企业服务典型案例推广。

专家委员会

成为中小企业“公共智库”

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配备专业的科技人员,而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短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助力企业发展首先要助其提升技术水平,我市首创的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机制正好利用专家们的业余时间,定期“三进”,免费为各区县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成为他们的“外脑”和“公共智库”,降低企业的成本。

今年76岁的李强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高手”,他于197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随后被分配到西北天水红山厂研究所工作,任计算机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研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成功完成的两款微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1982年3月,他还曾作为专家,随机械工业部(前身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地震模拟振动台合作项目组到美国参加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方案审查,是当时我国走出国门的年轻专家。1993年,李强娇被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作为高技术人才引进,担任该集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三峰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再到后来被聘为重庆邮电大学特聘教授。

现任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4位顾问的都是“大师级“技术专家:刘飞,重庆大学原校长;邱玉辉,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马发骧,原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李银国,重庆邮电大学原校长。2006年李强娇参与创办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时,正值快要退休之时,“当时我们的专家队伍只有几十个人,后来逐渐发展到一百多人,现在扩展到三百人规模。”

专家委员会在市经济信息委指导下,与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推进专家进企业活动,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智囊优势,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具体组织。李强娇不仅主持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还亲自参与,即使在过去三年中受疫情影响,类似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处负责人评价他,“活动一年有三四十场,无论走多久走多远,他只要一到区县,就会一头扎进园区扎进企业,70多岁的年纪,还常常自驾前往区县,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

对接1000多家企业

帮助解决各环节大量难题

“智能化设备应用要因地制宜。”6月15日上午,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处二级调研员王小军、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李强娇、郑太雄(重庆邮电大学)、徐中明(重庆大学)、沈红兵(重庆工商大学)等专家走进邓氏厨具生产车间,沿生产线各环节实地查看,并提出技术改进建议。成立于2007年的该企业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大足龙水五金科技工业园,企业负责人邓修建说,“人才很难招,我们差热处理专家。”

李强娇当即表示,我们专家委员会就有很多热处理人才,回头我给你推荐,你直接联系。

记者注意到,专家委员会除顾问外,分为软件信息化、智能制造、材料工业、化学医学、消费品工业、绿色生态发展、财税金融及法律服务、管理创新等8个方向,来源除各大高校外,还有长安汽车、中国电科集团、川仪自动化、赛宝研究院、信科设计、轨道集团、华数机器人以及各大律所、会计师所等单位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可谓人才济济,而每次下区县进企业的专家团都会根据各个企业事前向区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窗口)提出的需求来确定。比如,根据邓氏厨具的人才需求,当天与专家团随行的人员就包括菲斯克人力机构负责人。

针对邓修建提出的想参加广交会争取国外订单需求,王小军从政策层面帮助企业分析了提升订单的可能途径。“现在预制菜产业发展很快,我们能不能从机械化切菜设备上寻找合作机遇?”此外,李强娇还建议该企业从各生产工序特别是手工环节上寻找改进提高效率的方法。

既有技术特长,又有管理经验,作为专家委员会主任的李强娇,非常注重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企业是遇到技术上的难题,还是管理上的困扰,他都会亲自上门,走进车间,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通过技术讲座和交流、进园区进企业寻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现场答疑等方式,李强娇带着专家先后走访了全市所有区县,对接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免费为他们解决了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难题。

以彭水县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一直苦于传统人工生产模式下、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限制了发展规模。李强娇了解情况后,委派专家们多次走访,历时两年研发,帮助公司设计出智能化装备,实现自动化生产。企业负责人葛先萍说,“使用新设备后,产量可以提高两倍,人工减少了8成,效益得到极大提升,多亏了李教授等专家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才会更好地发展。”

身体力行

研发智能设备为企业“打样”

李强娇笑称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闲下来整个人就不舒服了,有技术不应用就全浪费了。现在我身体状况还好,记忆力稍差一些,但是为企业提建议思维还是特别活跃。”

经过多年的观察,李强娇发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技术型人才、缺创新技术,二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产品都非常好,但是受制于管理、营销的不足,市场覆盖面始终提不起来。”李强娇说,不少民营企业还面临融资难、招工困难、对政策法规不太熟悉等问题,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正在着力解决他们的“痛点”。

作为实战技术专家,李强娇其实也在身体力行从事智能设备研发,“我的团队共有七八个人,有些是我的学生,我们正在协同研发一款新型智能设备,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时都用得上它。”李强娇常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一个新的设备,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甚至对整个行业都带来影响,我恰好有这样的技术,为何不拿出来造福大家呢?”

李强娇表示,现在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级层面,都高度重视现代制造业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实际上是一种“整合”机制,通过发挥专家们的“余热”,实现企业、平台、专家间的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服务,不断助力重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