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船儿 快乐江上

版次:005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22日

20世纪80年代万州南门口码头江上的龙舟赛 选自《三峡鉴赏志》

1940年6月9日,重庆举行的端午节龙舟比赛。

1941年端午节嘉陵江上龙舟赛,岸上站满了市民。

□陶灵

以前端午节划龙船比赛,是川江上最热闹的事。

龙船儿看起很长,是因为船身太窄映衬的,实际上仍算小船,并且又属于娱乐工具,所以川江人要儿化音——对小而巧的东西都有这种习惯。

造龙船

龙船儿由龙头、龙尾和船体三部分组成,要请专门的掌墨师打造。龙船儿底部纵向有一根主筋,称龙筋,多用大船的桅杆做成。

往年的龙船儿可抬出来再用,不过放了一年,船体有了裂缝,需要修补。先从南竹上刮下竹瓤,也可用野生葛根,舂茸后调石粉、桐油做成油灰。再检查清理船板缝,往裂缝里嵌扎麻丝填实,然后灌油灰充塞。反复几次,船体内外裂缝都按这种方法补好。最后,龙船儿全身用石块打磨一遍,涂抹一层桐油,焕然一新。

龙船儿多用松木建造,古话说“水泡万年松”。有些地方上一年划完龙船儿,把它埋在河岸泥土里,含水,又与空气隔绝,不易腐朽。农历四月初八是民间浴佛节,佛祖诞辰日,多在这天清晨把龙船儿挖出来,称“起龙”。

川江一些贫穷的地方,没钱打造专门的龙船儿,选用木划子或木渡船代替。在船头仰放一条板凳,用树枝在凳脚上扎一个龙头,便成了龙船儿,桡手们照样快乐。

农历四月廿八,是龙船儿下水的黄道吉日,要先去庙里请龙头。龙头称“请”,不叫“抬”,是一种敬重。每年端午节后,龙头、龙尾送到龙王庙供奉,第二年端午节再请。龙头用整块木料雕刻而成,最好的用料是桧柏,木质细腻,耐腐蚀,散发芳香。两名未婚男子把雕龙头的木料送到一个专门的房子里,除了雕匠,其他人一概不能进入。雕刻前,雕匠须洗澡后换上干净衣服。雕刻期间,每顿吃素。

敲锣打鼓从龙王庙请来的龙头龙尾,不能直接安上龙船儿,要送到码头临时搭建的龙棚龙架上,为龙头“开光”。然后由领头人领着桡手,每人敬一炷香后,再小心翼翼请出。安上龙头龙尾,便点响一挂鞭炮,称之“醒龙”。这时,有人扯来一把青草,喂进龙嘴里,这叫“抢青”。仪式做完,一二十个桡手抬起龙船儿,一步一步涉入江中,水淹过了膝盖,才慢慢放下,先是船头,再是船尾。

龙船儿下水后,划着去各码头。每到一处,领头的人要倒立船头,表明诚心诚意。码头上有专人在岸边点放鞭炮迎接。龙船儿在江面划三圈后靠岸,桡手们下船抽烟喝茶。龙船儿离开,主人送行时,为龙头披上七尺红绸,再送桡手每人一根三尺红绸头做腰带。龙船儿回到本码头,也放鞭炮迎接,同样划三圈后靠岸,抬下龙头和龙尾,送进临时龙棚供奉,第二天再请,不能留在龙船儿上过夜。

夜里有专人轮班照看龙棚,提防龙头和龙尾被偷去,参加不成比赛不说,还让人笑话,受人洗刷(意为奚落)。

每年农历三至四月,参加划龙船儿比赛的队伍,要在码头上公开竖起大旗才算数。比赛要造龙船儿、办服装、管桡手吃喝等,一系列开支太大,行内有一句俗话:“玩得起一条灯,划不起一条船。”意思是,划龙船儿比元宵节办龙灯会的开销要大得多。每年农历四月间,参赛队伍都派人举着会旗、拿起账本,去找商户、店主募捐。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米行资米,肉店捐肉。只要找上门,都不会拒绝,多少都有所表示。

重庆城太平门码头历来水运繁忙,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的各个衙门均设在这一带,商号、钱庄、酒肆也多,都愿捐助划龙船儿比赛。

赛龙船

农历五月初五,正式比赛划龙船儿,或选择对岸赛,或划逆水赛,看哪条“龙”先游到终点,夺得标旗。这才是端午节的高潮,江河两岸早早站满了大人细娃儿,一些生意人趁机摆上摊点,做生意看热闹两不误。有钱人家,一家或几家出钱,包租一只装饰漂亮的游船,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坐在船上,追着龙船儿观赏。坐在游船上的有钱人为了取乐,比赛没开始时,不时抛出几只活鸭,让桡手去抢夺。技艺高超的桡手,抢到鸭子后,一手一只高举空中,竟从水里站立起来。这叫踩水,双脚不停地在水里运动,保持身体平衡。嘉陵江中游南充人划龙船儿,有抢醉鸭子的习俗,施放于江中的鸭子都被灌了烈酒。

比赛前“抢猪尿包”的游戏更有趣。吹胀后的猪尿泡像一只气球,漂浮在水面,每条龙船儿都去抢。猪尿泡体轻而表面光滑,本来到了手,生怕用力弄破了,一下子又滑脱,很难捉住。岸上的人看起很着急,发出一阵阵“哟豁”的叹息声,帮着惋惜。

“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这是龙船儿桡手们的一句俗话。有一年,川江末段宜昌举办划龙船儿比赛,十里红鸭蛋青龙在初赛时输了,一个姓龚的桡手头气得把桡片一甩,回了家。桡手们决心正式比赛时赢回来,结果仍然输了。那个龚姓桡手头在家听到消息后,呕得卧床不起,三天后竟郁闷而亡。

晚清名将鲍超是奉节人,传说称病隐退回家期间,喜爱筹办赛龙船儿。因家里开煤矿,鲍大人领队划的是乌龙船儿,桡手为运煤船桡胡子,驾船本领强,又知水性。而他佑客的娘家人在江边碛坝熬盐,划白龙船儿。盐工天天从十几米深的井下扯卤水上来,然后挑至盐灶,耐力过人,是乌龙船儿的劲敌。每年端午节,这乌白两龙都要较上劲儿。有一年乌龙在五月初五“头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连输给白龙,鲍大人不罢休,硬要在五月廿五的“赖端午”再比。川江人的“赖端午”顾名思义,端午节已过完,赖着再过一个。于是,老百姓编了顺口溜:“乌龙输得苦,要划赖端午。”鲍大人更“赖”:“我不赢,还要划六月六,划月半(七月十五),划八月十五!”他的桡手们一听,这么划下去,还挣钱养家糊口不?于是悄悄跟鲍大人佑客求情:“请夫人劝一下白龙,让一回,不然鲍大人不松手,我们一家老小要活命啊!”赖端午再比,白龙果真让乌龙赢了,鲍大人才心满意足。

川江有些地方龙船儿比赛结束,“吆鸭子”(意为排名垫底)的龙船儿要拆了重做,或者改龙头、修龙尾。

聪明的桡手,赛前会把草本植物白及的茎捶出浆,合着生猪油一起,涂抹在船舷和船底上,表面非常光滑,在水中阻力减小,船速增快。也或用鸡蛋清、桐油、猪板油混合擦抹船体,稍干后,再遍抹熬成胶状的仙人掌汁,船体如鱼一样滑溜溜的了。夜里,龙船儿都有人照守,提防别的队伍派人悄悄潜入水中,往船底钉船钉,影响船速。

龙船儿的竞技指挥称“踩头”,开赛前,他领着桡手们点香烧纸祭祀,口中念道:“众清弟子,造下飞龙一只,三代公祖,老少亡人,一起请上神船。见船会船,见船赢船。”

“轰、轰、轰”,手铳火炮连发三声号令震天响,“咚、咚、咚……”急促的鼓点声中,一条条五彩缤纷的龙船儿,“嘿唷、嘿唷”地贴着水面向前蹿。这时的鼓点很重要,慢了,整条龙船儿的速度便慢了;快了,桡手跟不上节奏,达不到一齐发力的效果。鼓手一边打鼓,一边喊号子:“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儿下河闹长江……”为了不哑喉咙,鼓足劲儿,鼓手事先都吃了洋参。

江面的龙船儿开始都保持间距,途中为争道,少不了互相碰撞,眼看着桡手又挥起桡片干水仗,偏过船头逼旁边的龙船儿,不让上前……桡手们平时干的是力气活,这时相互不守规矩、相互捣乱,要的就是这种尽情尽兴的欢畅场面。有一年划龙船儿比赛,重庆城东水门码头的“黄辣丁”和太平门码头“老白龙”干水仗,抓扯了起来,相互谎称被打死了十多个人,死者说得有名有姓,还做了灵牌供在龙棚里。实际上双方都没死人,弄起热闹些。后来其他队伍出面调解,双方听劝、言和。

龙船儿赛结束后,各支队伍都要划到江心,把粽子馒头等食物纷纷抛进水里,与屈大夫告别,同时向龙王表示歉意,划龙船儿闹了江。完毕,龙船儿不掉头,倒着划回岸边。一年一次的龙船儿赛正式宣告结束。

川江的划龙船儿比赛,只在端午节这一天,但划来划去的习俗差不多有半个月。其实划的不是龙船儿,演绎的是一种快乐。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